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目的里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其实,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多途径的。下面仅就语文教材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目的里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其实,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多途径的。下面仅就语文教材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目的里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其实,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多途径的。下面仅就语文教材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蔡永平 《考试周刊》2010,(45):195-196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应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学生自己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及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精神的陶冶和情趣的提升,关注语文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赵文凯 《考试》2009,(3):46-4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其本身就是一种形态美、形象美、情感美的高层次活动。学生从生动可感的美的形态把握中可以形成一种审美创造力。在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在自己的思维空间纵横捭阖,逐步地将自己心灵瞬间感受填充得清晰明了,使自己品尝到创作的喜悦。本文从把握课标要求,发掘教材内涵;培养审美意识,感悟心灵体验;展开合理想象,提高审美能力;品词析句鉴赏,陶冶审美情操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审美情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即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揭示认知审美情趣,从诗文欣赏中去激发、体验审美情趣,从写作过程中去建构、丰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学会对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美进行欣赏,不断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小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使小学生自身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语文教学美不胜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语文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对作品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作为涉世不深而又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处在一种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对修辞的教学,让学生领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审美的情趣,并在美的获得中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美化语言。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美的内涵,挖掘出这些美的内涵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品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鉴赏英美文学作品,去体会英语语言美,获得关于生与死的正确审美体验,并提升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温强 《教学随笔》2008,(3):13-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初中诗歌如何教学,如何引导青年教师走上规范的、符合诗歌特点的教法之路,如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学科历来是弘扬真善美的教育主阵地,通过这一学科的有效学习能够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逐渐培育出自己的审美标准,善于对事物进行审美鉴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朱芸 《云南教育》2004,(32):20-2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下面就我在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语文教师要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对此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黄新野 《考试周刊》2011,(50):218-219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作者阐述了美术教育与审美情趣的关系,并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以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文学之美、文化之美,理所当然地担当了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任。而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