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i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办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_2、NO_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_2、O_3、NO_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_2、O3、NO_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2.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_2、NO_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_2、O_3、NO_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_2、O_3、NO_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湖州3个大气成分监测站的2013-2015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O_3浓度与五种污染物(PM_(2.5)、PM_(10)、NO_2、CO和SO_2)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年O_3浓度频率呈类指数衰减分布特征,二级标准年超标率为5.99%;O_3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春季是湖州高浓度O_3易发季节,夏季超标率最高,达到10.73%,冬季超标率接近0;月平均O_3浓度呈双峰型分布,峰值浓度出现在5月和9月;日平均O_3浓度谷值和峰值分别出现在6时和15时,且冬季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它3个季节;O_3与PM_(2.5)、NO_2负相关明显,与SO_2变化趋势相似,一般比SO_2滞后6 h。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2012年生长季的SPOT-VGT NDVI数据集和气温降水数据,应用最大值合成法、平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相关系数、偏差和标准差,分析了河北省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2012年15年间河北省植被生长季内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小NDVI值为1999年的0.49,最大NDVI值为2012年的0.59。在每年的植被生长季内,6到7月NDVI增长最快,8月达到最大值0.70,9月NDVI开始下降。河北省NDVI空间分布呈现由中部向两边减少的趋势。植被生长季NDVI 15年平均最高值达0.77,出现在燕山山脉的雾灵山附近;最低值为0.01,出现在沧州东部沿海。1998-2012年间河北省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NDVI减少的区域占9.16%,增加的区域90.84%。生长季平均NDVI与平均降水呈正相关,R2为0.7976;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R2为0.2076。1999-2002、2006-2007年生长季NDVI均值低于15年均值,其余年份均高于15年均值。张家口中部大部分地区、承德北部和东部一小部分、沧州东部大部分地区及衡水的中北部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程度较大,其中唐山是由于NDVI下降引起的植被覆盖变化程度较大,其它地区是由于NDVI上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林丽  史军 《资源科学》2012,34(1):81-90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3)
研究来宾市2015年5月的有效大气降水,得出降水分析结果 p H值6.17~6.68,没有形成酸雨(p H值≤5.6),电导率测定值14.1~65.8μS/cm,监测离子浓度排列顺序为:SO-_4~(2-)+Ca~(2+)NO_3~-NH_4+Cl~-K~+Na~+F~-Mg~(2+),降水污染物主要为自然陆壳颗粒物质、化石燃烧和汽车尾气等人为活动产生。阴离子污染物SO_4~(2-)、NO_3~-、Cl~-、F~-分别与碱性阳离子Ca~(2+)、K~+、Na~+、Mg~(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离子组有一定的同源性和中和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环保局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在2007—2014年(2007年以前数据不完整)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污染趋势和地域差异。根据气温、降水、日照等方面气象要素特点分析了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季节变化特征。从工业和生活污染等方面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来源,并通过熵值法来确定污染源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期间,重庆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表现良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略差于其他功能区,并且大气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重庆市大气中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是氮氧化物,最后是二氧化硫。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素与大气环境质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重庆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季节是夏季,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此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1960年-2009年近50a来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5988.7MJ/m2,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和日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上升,其线性倾向率为+12.7MJ(/m2·a);春、夏、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72MJ(/m2·a)、+5.69MJ(/m2·a)、+2.0MJ(/m2·a)、+0.17MJ(/m2·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的突变增大年与区域内气候开始变暖年同步,气候变暖使区域内中北部川区降水呈增多趋势,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降水增多对空中的大气污染物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日照时数的增大。河西走廊东部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季节分布呈现由夏-春-秋-冬季减少。研究区域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三门核电站周边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类与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经显微观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9属109种,季节变化为夏季(73种)春季(65种)冬季(44种)秋季(39种);调查水域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44×104~2.70×107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1.09×106个/m3,季节变化为夏季(3.72×106个/m3)春季(2.97×105个/m3)冬季(1.77×105个/m3)秋季(1.43×105个/m3);优势种17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中国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等;多样性分析显示,除夏季外,其他三个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H’)均大于2,且冬季最高;细胞密度与水温、盐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与p H值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9)
本文利用在天津市跃进路(E117°20',N39.09')设置的站点对天津机场区域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合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实时报文,应用R语言和广义加性模型(GAM),针对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世界时)的空气质量数据,对天津机场区域大气进行大气污染特征和大气污染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飞机起降与飞行对周围环境大气贡献较大的主要污染物为:SO_2、NO_2、PM2.5、CO。决定主要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的影响因子是气象因素。飞机起降与飞行对SO_2、PM10、NO_2、CO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后,上海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大气治理措施,为了研究其成效,应用2015年~2018年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的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市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NO2三项;②污染物在月尺度上呈"U"型分布;季节尺度上有明显季节倾向,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尺度上,PM2.5、PM10、NO2近四年均在改善,但其超标依然严重,尤其是PM2.5;③PM2.5、PM10、NO2与除与气压呈正相关外,与其他因素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略有差异,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大小也略有不同,总体上上海市大气污染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基于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对NO_2浓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构建了社会经济要素对城市NO_2污染影响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10年间,城市NO_2浓度年均值整体呈现先波动下降再增加的"U"形曲线特征,NO_2浓度年达标率由2004年78.1%降至2013年最低值73.0%,NO_2污染的控制总体不稳定。(2)城市NO_2浓度分布格局总体发生一定变化,并在局部区域有显著改变。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是主要NO_2高污染区,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集聚状态)。(3)解析了城市NO_2浓度分布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10年间,城市经济增长依然是影响NO_2浓度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呈"U"型曲线特征;人口城市化水平、二产比重和机动车数量激增是恶化城市NO_2浓度的重要因素。空间自回归系数值为0.236 659,表明城市的NO_2浓度除受自身影响外,还受相邻城市的溢出扩散影响。未来,需继续加强氮氧化物减排控制,并在NO_2治理过程中注重城市间的联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济南市2011年春、夏、秋、冬季大气气溶胶中PM2.5样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PM2.5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研究PM2.5中PAHs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PM2.5中16种PAHs的全年总浓度变化范围为1.94~92.19 ng·m-3,且浓度水平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秋、冬季灰霾天PAHs浓度明显升高.诊断参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指出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是PM2.5中PAHs的主要污染源.4个季节灰霾天的BEQ平均值和CR平均值均高于清洁天,秋、冬季灰霾天BEQ平均值(5.32 ng·m-3,8.65 ng·m-3)和CR平均值(5.85×10-6,8.88×10-6)明显高于春、夏季灰霾天的BEQ值(3.31 ng·m-3,2.63 ng·m-3)和CR值(3.64×10-6,2.89×10-6),表明济南市秋、冬季灰霾污染的健康风险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地区良好的气候状况和空气质量状况是影响游客选择出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状况出发,分析了泾源县城和六盘山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泾源县城月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在1 184个/cm3~2 301个/cm3之间,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1 784个/cm3,六盘山区月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在1 575个/cm3~2 816个/cm3之间,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2 221个/cm3;泾源县城和六盘山区负氧离子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为夏季,春、秋次之,冬季最低;泾源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从4月开始明显增加,至7月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泾源县城和六盘山区9:00—17:00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1 890个/cm3和2 573个/cm3,是一天中最适合有氧出游的时间;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泾源县城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  相似文献   

15.
MOZART-2对欧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新建立的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与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2的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地面和对流层臭氧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式的模拟结果分别与欧洲两个站点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四个站点的臭氧探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欧洲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除了对德国Hohenpeissenberg地面观测站臭氧浓度略微高估和荷兰Kollumerwaard地面观测站臭氧浓度有些低估外,能基本上反映所在地区地面臭氧和一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德国Lindenberg和芬兰Sodankyla两个站点臭氧探空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能较为成功地再现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大小和垂直梯度特征,特别是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两站点秋季对流层中部臭氧浓度的大小。另外,该模式系统也能够基本上反映该地区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特征,对德国Hohenpeissenberg站点和挪威Nyalesund站点对流层上层臭氧浓度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观测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大小和分布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这为进一步运用该模式系统探讨欧洲地区的污染排放物对亚洲的输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辽宁省锦市大气降水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探讨了盘锦市降水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大气降水监测已成为环境例行监测的一部分,目的是准确、及时地了解全国或某一个区域的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掌握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控制酸雨提供依据。降水的化学特征主要指化学组分、PH值、电导率等。笔者通过用秩相关系数}~:2v]'2006年~2010年辽宁省盘锦市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盘锦市大气降水中主要化学特征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地球静止卫星上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在研究短时间尺度内大气PM2.5浓度时空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根据GOCI影像的波段特征,利用2011-2013年实测PM2.5浓度、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气象因子数据,分别进行了GOCI PM2.5浓度单变量和多变量反演建模研究,并结合2013年12月6日的GOCI AOD数据,实现了单日杭州市PM25浓度遥感反演与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变量模型中,分季节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高值28.11%比年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34.04%低,分季节模型精度优于年度模型;单变量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34.04%比多变量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48.96%低,单变量模型精度优于多变量模型;把单变量冬季模型应用于杭州GOCI AOD数据,得出逐时大气PM2.5的空间分布,并计算了PM2.5浓度的变异系数,发现杭州各区县变异系数大都在0.5以下,东部和北部的数值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值较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CI指数的河北省近50 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河北省1961年-2010年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计算近50年逐日CI值,分析了河北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近50年降水量以16.5mm/10年的速度递减,近10年中有7年降水量不足历年均值;各级干旱年均出现日数均为南多北少,其中冀南平原地区最多,张家口北部最少;四季中春旱最重,夏旱最轻,除夏旱为东北低、西南高外,其他时段均为北低南高的特点;近20年中有16年出现重、特旱覆盖率为100%,夏季出现大范围重、特旱的年份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大范围干旱增长趋势较其他季节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洞穴滴水理化性质的特征及差异,对贵州安顺地区2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洞穴内的温度、CO_2与滴水的pH值、电导率、Ca~(2+)等指标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潜在石漠化洞穴的CO_2浓度随洞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随洞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滴水pH值表现出冬季低夏季高的季节变化规律,电导率与Ca~(2+)浓度较高但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中度石漠化洞穴的洞内气温与CO_2响应外界环境的速度较快,CO_2浓度在洞穴内分布规律不明显;滴水pH值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电导率与Ca~(2+)浓度较低,表现出由冬季到夏季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垃圾焚烧厂排放重金属 Pb 的吸入性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CALPUFF模式模拟某市多个垃圾焚烧厂排放重金属Pb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而对Pb的吸入性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受局地气象条件及地形等影响,Pb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及地形依赖性特征.秋冬季扩散范围较大,地面浓度高值区位于西南部,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分别为7.9×10-3和7.0×10-3μg/m3,春夏季扩散范围相对较小,浓度高值出现在中部,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5.4×10-3和7.5×10-3μg/m3.各季节健康风险分布与地面质量浓度分布一致,儿童的暴露风险是成人的近2倍,成年男性暴露风险比女性稍高,但均远低于USEPA推荐的非致癌风险参考值,风险增量不及背景浓度下风险值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