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分析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地貌、气候、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即地理环境存在区域的差异性。易错分析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应抓住其内涵与表现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内涵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表现有:一是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三是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由于考查的重点往往在表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因此在分析时要突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性和相互制约性。但是考生往往是表述不具体,分析各要素间的联系不合理。考查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如赤道地气压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常年受辐合上升气流控制,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用矛盾分析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第五章第四节“自然带”的教学中,必须对自然带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现就有关自然带的几个问题,作一些介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亦称“自然环境”,它包括了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物质生活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地球表面大陆上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的。各个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就是一个整体。同时,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环境以及各级自然综合体,都具有各自的整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之间并非简单地汇聚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形成一个特定的自然综合体.在地理环境各要素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中,自然地理环境还会产生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图1)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要素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各组成要素或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外,另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又分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种环境在地域和结构上互相重叠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分异性和各组成要素不断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逸令 《时代教育》2009,(6):189-189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又分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种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互相重叠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分异性和各组成要素不断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庄国威 《考试周刊》2012,(87):142-143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表现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要抓住人地关系主线,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是对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考查形式多以图表来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2012年的高考中,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仍然是重点,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依然会侧重于运用整体性规律来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考查形式上,可能会出现形式新颖、信息丰富的示意图、坐标图,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材分析】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没有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整体性和差  相似文献   

12.
张云 《地理教育》2001,(6):18-18
一、教材分析: 陆地环境是陆地表面形成的地理环境,它由地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共同构成,几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土壤是陆地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是由其它要素相互作用下派生出来的,但陆地又对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土壤使得绿色植物得以生长发育;农业土壤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形成.  相似文献   

13.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一定区域在其发展及人类活动改造的一定阶段上相互作用着的地形、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矿藏等诸多要素的总和。在特定的区域条件下,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表现出区域内部相对的一致性,即整体性,构成一定的自然地理综合体。该自然综合体正是通过其表现出的整体性特点区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有两大显著特征:即地域性和综合性。学习区域地理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地域性”特征,因为任何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发展总是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但要灵活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因为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杜家伟 《考试周刊》2012,(51):147-148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阐明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过程、人地关系和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探索地球表层的整体和各个区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基本地理规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世界表层洋流空间分布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特点各异,形成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各地理要素在同一地理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区域地理的整体性;人类的各种  相似文献   

17.
地理科学是研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很显然,地——人——人地关系,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地关系则是这一系统整体的集中表现。地即地理环境,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地理环境并不是由单一要素构成,而是由气候、水、地形、土壤、生物等诸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是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地理思维是学生地理素养中最核心和本质的内容,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学生智力整体发展的缩影和标志。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围绕地理环境构成要素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位置与分布、要素相互联系、区域差异与联系、人地关系展开,初步建立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概念、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认识,理解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系统。一定地域上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称为自然地理环境;一定地域上民族和人口的构成、数量、分布,国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性格特征,科技水平、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与邻域的关系等人文要素的总和称为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也改造地理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的更替决定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一更替的时间契机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二千余年,资本主义萌芽后商品经济没有多大发展,未能形成足以摧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课标内容涉及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