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科技创新团队,创立于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创点之始,为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10月公布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第一层次文法科创新团队。成员共有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6名、副教授3名,12人中7人拥有博士学位,"三秦人才津贴"获得者2人。团队依托陕西省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  相似文献   

2.
<正>西安科技大学"围岩灾害监测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于2003年7月,2012年10月为西安科技大学公布的"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第二层次工科创新团队。成员共有8人,其中教授2名、高共1名、副教授2名,6人拥有博士学位,由能源  相似文献   

3.
<正>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管理与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正式创立于2008年安全管理研究所成立之始,是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10月公布的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经管科创新团队从事的安全管理方向设立、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1992年  相似文献   

4.
<正>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共有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工1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团队依托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点一级学科,围绕核电重要结构完整性及安全评价、矿山机电设备运行安全分析等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团队新建的"在役重要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价与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5.
专家简介:熊善新,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南洋理工大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研究工作。2011年9月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百人计划"并回国开展工作,2013年7月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现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多个国际国内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团队"矿业水处理功能材料与技术"创新团队是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特色创新团队之一。团队骨干成员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均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团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发  相似文献   

7.
正"矿井火灾防治"科技创新团队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年度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名,讲师2名,7位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自燃机理与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8.
正"3D打印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团队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年度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团队4名成员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3D打印制造工艺及材料研究、模具开发、矿山设备安全检测与评价、基于可降解聚合物的植入式给药系统设计与制备、基于导电聚合物的水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快速制造成型研究等。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  相似文献   

9.
<正>"煤矿安全微型机电器件与技术"创新闭队是两安科技大学2012年首枇立项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拥有核心骨干16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14人,团队平均年龄36岁。"煤矿安全微型机电器件与技术"创新团队立足我国煤矿安全技术领域,依托团队在微型器件、功能材料、控制技术、电路与单片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新型煤矿瓦斯传感器、瓦斯吸附与脱附机理、煤矿瓦斯突出理论、新塑光纤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正>"煤炭地质理论与方法"科技创新团队为两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2年首批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闭队骨干成员1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7人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开采地质条件探测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问题,为煤炭地质勘查和煤炭资源开采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科技大学"应急通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成立于2004年,团队针对灾后矿井现有通信、供电、通风等系统基本瘫痪的现状,提出并完善符合中国矿山安全特点的应急救援通信理论与技术。井下灾区条件与环境的险恶性、复杂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构成了自身的专业特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开辟了一门新的分支,出版了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应急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西安科技大学复杂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2013年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学术带头人来兴平教授,团队拥有伍永平、黄庆享、柴敬、贠东风、YiLuo、张杰、解盘石、邵小平、赵兵朝等成员17人,其中核心成员9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难采煤层地下开采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扰动区动力灾害预报与调控研究;复杂难采煤层物理相似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及技术研究等。团队形成了以项目任务内  相似文献   

13.
正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从2016年2期开始推出"人因工效学与创新"新栏目,旨在为我国人因与工效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因工效学与创新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从2016年2期开始推出"人因工效学与创新"新栏目,旨在为我国人因与工效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因工效学与创新的融合与发展。国家一级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是以青年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群体,是引领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创新主力军。对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从跨学科性、创新性和共享性三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特征做了分析。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为例,针对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的本质和特征,提出的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运营模式分为:明确团队战略和发展目标、建立多维度人才库、多学科分工合作、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和谐的团队文化、管理制度建设6个方面。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目标,建立和谐、稳定、制度化的团队协作机制,多学科、多维度成员之间平等交流,确保了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正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从2016年2期开始推出"人因工效学与创新"新栏目,旨在为我国人因与工效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因工效学与创新的融合与发展。国家一级学会人类工  相似文献   

17.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多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团队组织松散,创新能力不足。文中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创新团队为例,给出了"以协作共享促个人成长"为理念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矿井功能性充填科学和技术问题,文中提出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分为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分解、小组计划、协作、共享、考核与奖惩6个主要环节。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团队具有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特征,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协作,激励措施合理,确保了团队科研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工程力学建模、分析及计算"于2016年度获批西安科技大学第一层次理科创新团队。团队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工程力学等为依托,主要研究在各种复杂条件和环境下工程中的力学问题,重点探讨复杂系统的力学建模、机理和现象。团队由教授和青年博士组成,以学校理学院力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为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2月2日,西安科技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灾风险动态预警与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申报论证会在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召开。会议由安全学院翟小伟教授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单位及相关课题负  相似文献   

20.
正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从2016年2期开始推出"人因工效学与创新"新栏目,旨在为我国人因与工效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因工效学与创新的融合与发展。国家一级学会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张伟亲自为该栏目的开办撰写了寄语"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