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其实,“圣旨”只是一般通称,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它则分成“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应用时有着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宋代御前决策主要分为进呈、取旨、书写圣旨三个环节。在进呈环节中,宰辅以呈报文书的形式,协助皇帝了解外情,同时也常上下其手,操控信息。在取旨环节中,皇帝具有最终的决断权,但由于经验、能力的局限,常常需要将宰辅的意见吸纳到"圣旨"之中,宰辅则因此获得弄权的机会。书写圣旨时,宰辅有时忠实地记录皇帝旨意,有时则会有所删改。出于防弊目的,皇帝在各环节上,也多采用不同手段对宰辅进行反制。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博弈也愈发复杂,体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爱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断句?(提问:沈念睿)回答者:迷糊Yi我认为电视剧里基本都念错了,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命、敕命中(小编注: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的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打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把其中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  相似文献   

4.
看电影电视我们都有这样的印象:某位太监在给某位官员念"圣旨"时,开头总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才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唐律与制敕都是重要的法律形式,但又有区别。唐律是比较稳定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刑法典。“律以正刑定罪”。①唐制敕则是皇帝就特定的人或事发布的命令。唐玄宗时明确“命曰制救”。②唐制敕(特别在唐玄宗前)常与诏令具有同等意义。把此两者比较,可见以下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太监宣读圣旨的镜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在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根本没有这八个字,这可谓是"戏说"和"穿越"。在中国古代,帝令也不全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直到宋代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圣旨的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荧屏上和在旧戏舞台上,当演到某一皇帝要传达其命令的时候,总是有人拿着“圣旨”宣读,末尾总要读“钦此”二字。这“钦此”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钦”是对皇帝的敬称;“钦此”就是皇帝叫这  相似文献   

8.
日本战后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学德育课程的开设 日本战前小学中的德育课名为“修身科”,开设于1881年,是以我国儒家思想为理念、以“仁义忠孝”为行动指南,根据1879年明治天皇发布的《教学圣旨》的旨意、1880年修改的《教育令》和1881年《小学教学纲领》的规定而开设的。  相似文献   

9.
张坤 《初中生》2007,(5):24-25
相传明朝初年,有一天,告老还乡的李尚书接到一道圣旨:皇帝要他进贡公鸡蛋。原来,李尚书在位时得罪过几个小人,他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非常着急,他的学生解缙说:“老师不要为难,我替你去进贡公鸡蛋。”这时的李尚书毫无办法,只好让他前往。解缙进京见到皇帝后,没有直接劝说皇帝公鸡是不能下蛋的,要皇帝收回成命。如果这样,他可能遭到一场杀身之祸。他向皇帝说:“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皇帝一听哈哈大笑,说:  相似文献   

10.
道光补裤子     
金点强 《学习之友》2010,(10):48-48
有一个“皇命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皇帝平常喜欢穿湖绉绸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上破处再穿。后来裤子补好送回来了,做工精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很是欣悦,顺便问道:“费银几何?”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严责穷究。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绸御裤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1.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是赵佶的“御笔画”代表作之一。画心长138.2厘米,高51厘米,另还有题款。说它昂贵,并不只是因为其价格多么高,更因为它让我们从其诞生背景、创作构思和艺术价值中,窥探到一个偌大王朝迅速毁灭的缘由。《瑞鹤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赵佶作为皇帝,颁布的一道特殊“圣旨”--一道思想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圣旨”。这道“圣旨”,贯穿了赵佶为帝的执政理念,直至成为大宋王朝的招魂幡,可谓最为昂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清代历史电视剧很多,每每有皇帝下诏书的镜头,诏书的开头语许多演员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读法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作为诏书的套语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清朝继之。“奉天承运”只能用在皇帝头上,其他人是绝对不能沾染的,否则会招致杀头灭族之祸。“奉天承运”四个字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意义极为丰官、源远流长,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这需要从“天”、“运”及其与皇帝的关系说起。  相似文献   

13.
平遥县清虚观八思巴字蒙古文圣旨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平遥县城关镇清虚观内有一座八思巴字蒙古文圣旨碑。碑面刻有元朝皇帝于鸡儿年九月五日所颁的八思巴字蒙古文圣旨。碑阴刻有圣旨元代白话文译文。现有文献记载都是依据碑阴所刻的元代白话文译文 ,从未发现有人对八思巴蒙古文进行考释。这通武宗曲律皇帝颁发的八思巴字蒙古文圣旨碑的发现 ,不仅增添了八思巴字蒙古文文献 ,而且对八思巴字蒙古文文献及元代历史文化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笔者对碑文重新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4.
标点趣闻     
偷添逗号东山起看过电视剧《武则天》的可能都还记得这一段故事:说的是当时的皇帝把武则天发配到感业寺当尼姑,并传去了圣旨:削发可免俗为尼。武则天与随从罗小保偷看并偷改了圣旨,便保住了她的满头青丝。其实也没作多大改动,只在上面加了一个逗号,这圣旨便成了:削发可免,俗为尼。由于没有削发,武则天才有机会等待时机,等小皇帝登基后把她召回皇宫。如果没有偷改圣旨一事,或许就没有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烧菜     
什么,今天我烧菜? 听说要让我们这些“小皇帝们”下厨,我目瞪口呆。让我们烧菜,简直比登天还难!可是老师的“圣旨”又不能不听,只好无条件服从。回到家中,我向父母宣布这一消息时,妈妈的双眼瞪得比乒乓球  相似文献   

16.
“诗仙”李白在流放途中到了白帝城,忽然传来皇帝旨意,免了他的罪,于是,他立即离开白帝城,乘船返回湖北江陵。船过长江三峡时,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隋代兴科举、废荐举,从唐代武则天起擢状元,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先后出了近六百名状元,其中固然不乏凭真才实学得以中状元的,但更多的则是因才学之外的种种原因中了状元。要而言之,有以下一些稀奇古怪的原因: 名字:明朝永乐二十二年,本已拟定擢孙曰恭为状元,但明成祖见了这一名字时说:“‘曰恭’二字,合起来岂不就是一个‘暴’字,主张暴力的怎么能当状元呢?”在封建社会,皇帝放个屁也是“圣旨”,于是,主考官急忙将这个孙曰恭降为第三  相似文献   

18.
中人     
《现代语文》2004,(6):10-10
玉帝修凌霄殿,偶乏钱粮,欲将广寒宫典与下界人皇。因思中人亦得一皇帝便好,乃请灶君皇帝下界议价。既见朝,朝中人讶之曰:“天庭所遣中人,何黑如此?”灶君笑曰:“天下中人,那有是白做的!”———宋游戏主人《笑林广记》译文:玉皇大帝修造凌霄殿,资金没有到位,准备将广寒宫租赁给人间皇帝,筹措资金。想到这是两个皇帝之间的交易,介绍人也须是皇帝才相称,于是便请灶君皇帝出面做中人,去下界商定租金价格。灶君来到人间朝廷,大臣们一看,都很惊讶:“怎么天上派来的这个中人这么黑?”灶君笑着说:“你们说说看,天下的中人,哪一个是白做的?”TheGo-…  相似文献   

19.
十恶,是中国封建王朝所认为的“罪大恶极”的十种犯罪,凡犯有“十恶”之罪的,均处死刑或流刑等重刑,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免刑,叫做“十恶不赦”。隋开皇定律,始有十恶,唐律沿隋制,《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中“十恶”指“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后来各个封建王朝刑律都相承沿用。  相似文献   

20.
一秦汉待诏不是官名自从秦始皇确定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待诏”一词就出现了。从字面上讲,“待诏”之意并不费解,颜师古注《汉书·楚元王传》“(刘)辟强子德待诏丞相府”曰:“于丞相府听诏命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