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楚辞》,继承了《诗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又吸收了《楚辞》浪漫主义特色,《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方面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指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肯定两者在推动我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郁 《语文学习》2020,(1):32-35
郭沫若先生的《女神》不是一本简单的诗集。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尽管此前有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但那是从旧诗到新诗的一个过渡,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第一,胡适的新诗没有对后来新诗的创作起到发酵的作用;第二,胡适的新诗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美学原则;第三,胡适的新诗没有在“五四”时代形成最强音。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丈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人,故冠以此名。它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作者未详,因而不适用于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虹影的作品,从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每次我都是从《作家》杂志上读到,她的《K》我也是从这杂志上读到。这次也是在上面读到。从虹影的创作上说,《饥饿的女儿》是她的一个创作高峰。我曾在美国的斯丹福大学教半年书,  相似文献   

5.
杨本海同志在《昆明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上写了篇《略谈诗歌的百花齐放与发展道路》,批评我那篇《新诗与旧诗》(载该学报1979年第5期),说是“不利于贯彻‘双百’方针”。拜读之余,经过仔细思考,感到他所说的道理,还不能说服我放弃原来的观点。由于杨文的引发,我又想起了一些有关新诗与旧诗的问题,感到还值得提出来说一说,因而决定写这篇《三说新诗与旧诗》。其中有些部分是与杨文有关连的,因而加了个副标题《兼答杨本海同志》。  相似文献   

6.
新詩与旧詩     
一《新文学史料》第三辑(1979年5月)载有柳亚子远在1942年8月写的一篇短文,题为《新诗与旧涛》。文章不长,不妨全文抄在下面: “我是喜欢写旧诗的人,不过我敢大胆地肯定说道: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会有人做旧诗的了。  相似文献   

7.
<正> 胡适的新诗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一九一六年,从收入《尝试集》第一编里的十五首诗来看,其基本特点是旧诗的格式框套着白话的语言,且充满着民歌的味道,是典型的“白话诗”。第二个时期是从《尝试集》第二编到一九二二年(仅以《回向》一诗为界),胡适的新诗创作摆脱了传统诗歌形式引力的束缚,走向了自由体诗的道路;其基本特点是句式参差不齐,每首诗的诗节、诗行无一定规则,而且每一诗行里的字数的多少也不加限制,甚至可以在同一诗行里安排两个平行的诗句(如《一颗星儿》、《威权》等)。一九二三年以后,是胡适新诗创作的第三  相似文献   

8.
问: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和早期生活。 答:顽皮一点说,最早的创作是儿童时代在水泥地上的胡涂乱抹。我曾在化工厂的门口用粉笔描摹了墙上的一句口号“革命委员会好”.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那时候我是学龄前儿童。我十岁那年得了场重病.休学在家,终日躺在竹榻上.与《艳阳天》这部小说作伴.最早读过的小说就是《艳阳天》.  相似文献   

9.
老舍,原名舒舍予(1899—1966),现代杰出小说家,剧作家.所作旧体诗,也清新可喜.老舍曾说,“对于旧诗,我并没有下过多少工夫,所以非到极闲在的时节,决不动它.”比如夏日入乡村居,“眼前的山水竹树与草舍茅亭都好象逼着我说些什么;在我还没有任何具体的表示的时候,我的口中已然哼哼起来.哼的不是歌曲或文章,而是一种有腔无字的诗.我不能停止在这里,哼着哼着便不由的去想些词字,把那空的腔调填补起来,结果,便成了诗,旧诗.”(《旧诗与贫血》)这话值得玩味.它道出了老舍作旧诗的个人特点,但这又不脱离中国文人吟(哼)诗的共同意味.旧诗,尤其是近体诗——律、绝二体,正是“有腔”,因而作诗的人不免“哼哼起来”.虽说起初“有腔无字”,其实已动了诗兴,也就是“情动于中”,欲形于言.比如“眼前的”什么什么“都好象逼着我说些什么”,于是“哼着哼着便不由的去想些词字”,在这里,一个“逼着”,一个“不由的”,微妙地表现了诗人的创作过程的特点.其实这又正是表明了老舍在旧诗方面的“工夫”.至于老舍说他“非到极闲在的时节”决不写旧诗,这也不必全信.他会忙里偷闲,动中取静,倒是真的.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学教学是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古典文学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论语》,了解古人的人生观,继承传统美德;开展“旧诗新诵”运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尝试创作古典诗词、现代歌词;开展《中国文学简史》的讲授,系统介绍各个朝代名家名作,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最早吸引我对孙博予以关注的,是其长篇小说《回流》,这部作品启发我在《新移民小说研究》这本小书中对留学生归国潮做出恰当预测。认识孙博后,我对其创作有了较多了解,发现不光是《回流》,他的其他作品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华人新移民在海外的最新生存动态,充分体现出他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敏感和眼光。  相似文献   

12.
我院中文系吴三立教授,号辛旨,今年八十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历五十余载.撰有《中国文字学》、《音韵沿革》、《甲骨 铜器文字研究》和《中国文字学史绪论》、《语言文字学的分类》、《古汉语复词中的偏义》等论著.吴教授于语言文字学外,兼治古典文学.善书法,尤工旧诗,作品不少.曾抄部分诗作送中大陈寅恪教授,甚得其称许.学报编辑部曾约吴教授撰稿,现将其《给学报编辑部的信》、《我的学诗经过》及自选旧诗二十三首,一并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史话语叙述中,"甲寅派"代表着反对新思潮的军阀势力,是文学革命运动的"反对派",很少有人注意到,《甲寅》周刊在创作旧诗、维系旧文学方面,有着流派的自觉,《周刊》上的诗可视为"同光体"辐射下的宋诗余韵,延续着晚清"海藏诗派"的一线遗脉。  相似文献   

14.
近读陈晓华同志的《新诗与旧诗》一文(载《昆明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觉得陈文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利于贯彻“双百”方针。为了明辨是非,我拟就诗歌的百花齐放与发展道路谈点粗浅意见,并求教于晓华同志与有关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姚紫的中篇小说,以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作为切入点,主要是从《秀子姑娘》《咖啡的诱惑》到《阎王沟》《窝浪拉里》再到《新加坡传奇》等文本,分析叙述者“我”的主体身份、本土意识以及情感认同的变化,探究作为南来作家的姚紫,从中国大陆至新加坡的历程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姚紫本人的主体身份、本土意识和情感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情调哀伤、幽怨,这不只是庐隐小说的读者和研究者对庐隐小说创作较为一致的看法,同时也为庐隐自己所承认。在《庐隐自传》中,她说:“我简直成了一个悲哀的叹美者。”统观庐隐的小说创作,从最早出版的《海滨故人》到三十年代问世的《归雁》、《女人的心》,其中创作集《曼丽》虽然曾露出“转向”的端倪,但“庐隐她只在她那‘海滨故人’的小屋子门口探头一望,就又缩回去了。”所以,就总的倾向看,哀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古典名著,我最早是从评书开始接触的。犹记得小时候,暑期午后,在慵懒中躺在床上和老人一起听单田芳老师略带沙哑而又中气十足的声音演绎着一个个神奇的世界,便是当时最大的享受。我当时听过的评书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水浒传》等,其中印象最深、让人至今回味无穷的,是《水浒传》中武松的两段武戏: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先生1925年自美返华前致梁实秋函中所录一组旧诗,对于研究其新诗创作从《红烛》到《死水》的发展,亦即从当时流行的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对于了解他的以建立新诗格律为中心、为旨归的崭新诗学理论,以至对于今天研究新诗现状、思考新诗发展,都具有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初,以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为发端的白话新诗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前。当时间进入20年代,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作为新诗发展史上的另一重要社团——新月派,所要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转向“诗”自身,也即“使诗成为诗”。“如果说,早期白话诗人是从中国传统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宋诗那里,获得反叛的历史依据与启示;那么,现在新月派诗人就开始与中国诗传统中的主流取得了历史的衔接与联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徐志摩作…  相似文献   

20.
朱渭深(1910—1987),中国现代诗人,浙江湖州人.著有新诗集《期待》(1930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散文集《秋花集》(1934年11月,上海天马书店)、旧诗集《片羽集》(1936年,上海文明书局)及《霞飞诗选》(1944年,昌化天目书店)等.此外,散见各报刊的作品及未刊本尚多.一生创作,仅就诗歌而论,有新诗200百余首,旧诗500百余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