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作为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模范以及新中国的雏形,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延安时期的政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又描绘了新中国的政治蓝图。本文依据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两个维度,通过梳理延安时期政治理论的活水源泉及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脉络,从实践角度深入分析延安时期政治理论对当时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信息传播工程中的重点外宣媒体,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关于国际台"外圆内方"外宣策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本着遵循国际信息传播规律、注重传播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我党的对外宣传事业,源于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前身)向国外播发的一篇英文稿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外宣言》。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在延安正式开办对外新闻广播,用英文向海外特别是向美国发电讯稿,反映党的政策主张、八路军和新四军前线战况、解放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新华社的对外宣传由此成为我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不论是在建党之初,还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对外传播均系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中国日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对外传播担负的重大使命更为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专门就对外传播提出了一系列深谋远猷的精辟论断,形成了富有现实针对性、战略前瞻性、整体统一性的思想体系,为创  相似文献   

5.
<正>延安时期,是党在对外宣传工作上走向成熟、取得成功的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在指导思想、机构建设、策略运用上日臻完善,取得了古今中外鲜有成例可与之比拟的宣传成效,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斯坦因、贝尔登等,他们的报道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红色中国热"。在1937年、1938年《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又被  相似文献   

6.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意大利修宪公投三大"黑天鹅"事件,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期。在世界新变局之下,舆论环境的时与势迅速流转,中国的对外传播既面临如何对内对外解释现状、说明中国观点、影响国际舆论的挑战,也获得了一次利用融合手段创新对外传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机遇。中国的对外传播应有充分准备,做出新的调整。应该用更清晰的传播策略和更精练的传播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一面,提升中国在国际话语权构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初开始,外国人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历史。这一段历史对后世的中国对外传播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中,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和威廉·米怜(William Milne,1785—1822)是开创这一段历史的奠基者。今年恰逢他们来华办报两百周年。他们当年的经历对今日中国对外传播应该采取什么策略颇具启发意义。本文将从对外传播人才培养、孔子学院与英华书院的异同以及“附会儒学”的启发意义三方面论述当代中国对外传播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对外传播领域,她同样功绩显著,不仅亲自参与创办了一系列对外传播的刊物,例如,早期的《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盟通讯》等和建国后的《中国建设》,还促成一批外国友好人士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奉献心力。基于对中西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宋庆龄形成了极具价值的对外传播经验、思想和理论。其中,与外国记者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对于当代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袁静 《对外大传播》2010,(11):31-31
明年是建党90周年,如何利用这一时机对外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大外宣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找准切入点,设置议题,争取主动,尽早开始策划选题,中国外文局于9月中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选题策划会,希望在对外解疑释惑,全面展现我党的发展历程、执政理念等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对外传播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同每一代中国领导集体的政治思想与外交理念息息相关。在这70年中,历代领导集体的对外传播思想总是在继承前任领导集体对外传播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对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传播任务、理念以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向世界传播发展经验的开放姿态。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基本线索,需要明确甄别国际话语环境的变化以及适时调整传统对外叙事思路。总体来说,需要独立自主的对外传播理论架构以及国家战略和企业、人民等不同主体联动的体系搭建,从叙事思路、叙事策略、符号系统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进行全面建设,以介入世界议程传播中国经验,彰显中国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如何更好向世界展示我们党百年大党形象,是当前我党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百年大党形象对外传播面临复杂国际语境:国际社会对中共形象认知日趋客观理性;西方反共势力妖魔化中共形象势头不减;部分国家"跟风跑"现象助推中共虚假形象蔓延;国内外舆论互灌效应加大中共形象塑造难度。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从明确目标、回应关切以及整合资源等方面入手推动百年大党形象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2016年,"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传播时代命题,中国全球治理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开启了双向互动的对外传播时代。2017年,对外传播的格局将继续改变,面对未来的全球传播新秩序,我们需要在探索对外传播实践的全新增长点的同时,思考中国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外宣战略和策略,从过去的外宣框架和思想牢笼里解放出来。中国的对外传播要提升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变对外传播为天下传播,把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对外大传播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影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70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影视对外传播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影视对外传播在传播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都日趋成熟,成效显著。一、影视对外传播理念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影视对外传播的主导理念是"外宣",缺乏对影视对外传播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存在不同的形式,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三种,即赞扬、敌意和模糊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内政外交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某些西方国家政客对中国共产党给予世界的贡献视而不见,相反却大肆诋毁、抹黑我党,充满敌意与仇恨。同时,国际社会诸多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缺乏了解,处于模糊状态。要使国际社会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我党自身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做好党的对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和人民军队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功立业,以参观、游览革命圣地为主题的旅游概念,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体体现。红色旅游中的对外宣传既要彰显中国特色,也要符合国际传播规律,既要体现中国气派,也要适应国外受众接受习惯,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以塑造良好的党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1,(4):F0002-F0002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召开。 第二届研讨会在秉承上届会议宗旨的基础上,着重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中国对外战略的新任务,研究当前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汇集两年来中国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探讨当前和未来对外传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性问题,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6-7
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信息,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对世界影响的今天,中国的对外工作者使命光荣。提升对外传播队伍的素质,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是当务之急。感谢《对外大传播》这些年来提供对外传播的新观念、新情况、新知识,让我们开拓视野,也为我们业内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