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许是传统的档案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只要一提起档案,便以为那只是整理立卷、借阅文件而已,工作简单的很.从来没有管理过档案的人,是永远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繁杂和琐碎的,那真是“酸、甜、苦、辣“样样尝尽.回忆什么事情,总是喜欢先想想甜蜜的,就象吃东西的时候.总喜欢先把自己最喜欢吃的先吃了,这是我的习惯.所以我就先说说“甜“吧.……  相似文献   

2.
"刀笔"种种     
<晚清述要>一书,对晚清的社会百态诸如官员、旗丁生活,婚丧嫁娶礼仪,大内档案和科考、宗学等等,多有记述--读了,好比在颐和园里吃了一餐仿膳小吃,很能"饱腹"很有些惬意.譬如,那官场的"刀笔",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正>甘蔗越是靠近根部,糖分越多。寻常人吃甘蔗,往往都是先从甜的地方开始,吃到不甜的时候就扔掉。而倒吃甘蔗,是为"渐入佳境"。档案工作恰如倒吃甘蔗,须是耐住性子,慢慢领略其中的滋味,由一开始的索然无味到逐渐尝到甜头,直至最终甘之如饴。1985年,带着对档案工作的"无知",主观上认为档案工作根本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只要管好档案不丢失即可。进入档案工作室,一腔热情,满怀期待,对工作有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4.
我爱兰台心     
1987年3月,我来到档案部门工作,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苦没少吃,忧没少担,心没少操,但更多的还是喜、甜、乐.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尺牍情怀     
姚玲 《档案天地》2012,(11):8-8
身为一名档案人的我,异常喜爱建立"家庭档案",喜欢在"家庭档案"中寻觅那逝去的往昔和青春岁月。在我的书桌里,珍藏着一个木箱,约一尺见方,里面全是信件。珍藏不为别的,只为珍惜和保存这一份份美丽的纯真和浓浓的情意,让岁月留下一份记忆。每  相似文献   

6.
几点建议     
我在乡镇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虽然不是档案工作者,但文秘工作的性质使我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感兴趣.贵刊我是每期必读,认真学习,"写作讲座"、"文史知识"、"照片档案"、"文苑"等栏目都是我很喜欢读的,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一年多来,贵刊质量不断提高,更具指导性和可读性,我对贵刊也更加喜爱和欣赏了.  相似文献   

7.
我祈盼,在时空隧道的那一端,档案意识深入人心,每一位公务员能够自觉规范地形成、积累、移交档案,不再是档案局殚精竭虑,到处追着、赶着给人宣讲"档案工作很重要,你们得重视、支持……";档案馆拥有固定的、充裕的事业费,不再因一张办公桌跑断腿、磨破嘴,缠着县长批条子;档案人可以旁无所骛,一心一意地在人类的精神家园里耕耘,不再是被逼无奈地为房子、为孩子、为生计而奔波忙碌、跳槽下海;我祈盼,每一位从业者,心情舒畅,理直气壮,不再垂头丧气,怨声载道;每一位跨入档案大门的后来者只是因为"我喜欢"、"我愿意",不再是被分配的、被发落的,甚至是被遗忘的.我期望,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8.
某日,很无意地,我闯进了一个网站.也许是那淡淡的棕黄色网页吸引了我,也许是"真诚、低调、自然、平稳……"、"大视野、宽平台、高境界、多功能"的字眼打动了我,我的"脚步"停留下来了.在这里"漫步"了一圈,进入<档案界>论坛,我就不想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档案管理不是我的本行,但常常撰写公文即文件却是我的癖性.档案与文件是相伴相生,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这个"缘分",我也常常喜欢看看档案杂志.  相似文献   

10.
《晚清述要》一书,对晚清的社会百态诸如官员、旗丁生活,婚丧嫁娶礼仪,大内档案和科考、宗学等等,多有记述——读了,好比在颐和园里吃了一餐仿膳小吃,很能"饱腹"很有些惬意。譬如,那官场的"刀笔",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新年伊始,召开这次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档案工作,很有意义.国家档案局杨公之副局长亲临会议指导,下面将作重要讲话,光泉同志还要就全省档案工作的任务作具体部署,我先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默的我的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我却比他还大几个月哩.他"半老徐爷",我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3.
运城地区的档案执法检查工作是在9月初结束的.说实话,对于这次执法检查,我依然是不抱希望,因为想起前年执法检查时,那一张张毫不在意、勉强应付的脸,我就觉得没劲.我偏执地认为,许多单位对档案工作都不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兰江 《档案管理》2007,(2):84-84
说到收藏,还得从我刚参加工作时说起.1986年我刚调入档案部门,那时,档案工作正处于恢复整顿时期,经常同几位"老档案"一起指导乡(镇)和县直机关的档案工作.在整理档案中,有一些不在归档之列的重份资料和一些旧信封之类,它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于是便一一收集起来.我发现,其实档案和收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久而久之,我慢慢喜欢上了收藏.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沉默. 因为我是一名档案工作者.我爱上了这一工作,无比豪迈的档案事业,且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6.
父亲档案     
这几夜失眠,今晚尤胜,身躺着,眼闭着,脑乱着,父亲的点点滴滴总在脑海里不停地闪烁. 我索性坐起,穿了棉衣轻步走向书房,灯一亮,就扑向桌上那本《干部档案》——那离了我手、眼最多3小时的黄色档案. 这是父亲的档案,是我第二次从县档案馆借来的,今天下班没看完就拿回家了.晚饭后,弃了电视剧结局的诱惑,捧了它就直奔书房,妻几次提醒天冷夜凉、早些上床,我才在午夜钟声混合的不满声中看完最后一页,洗脸洗脚上床,可睡意全无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晚年在病中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吴旭君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这诚然是伟人的幽默,但对饮食不甚讲究的毛泽东,的确特别喜欢吃鱼,尤钟爱武昌鱼.下面说的就是毛泽东和武昌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5月18日,顺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如会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区档案工作时,改变以往先听汇报、后视察工作、再提要求和希望的做法.而是先请区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结合具体工作,为人大代表们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用赵主任的话说,就是"视察啥工作,就先学啥法".在此,我们姑且不说领导对档案工作是如何的重视,就说在视察档案工作当中体现出强烈的档案法制意识,就足以让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19.
回音     
正王健:这本杂志上的很多故事我都很喜欢读,每次都爱不释手。希望以后多刊载一些改革开放后艰苦创业的故事;多一些在艰苦岁月、逆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的文章。程志:我爱读"珍档"栏目,很多文章都披露了珍贵的档案材料,向读者介绍鲜为人知的历史,希望编辑部的同志们继续加油,编辑出更好更丰富的内容,让读者一饱眼福。陈诚:《档案春秋》杂志上的很多文章我都读得非常仔细,也很喜欢。阅读这本杂志对我来说,既是休闲享受、同时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总能有很多收获。希望杂志能够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20.
"808档案"的由来 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奠基人与开拓者陈鹤琴,1892年3月5日出生于浙江上虞;在家乡接受最初的教育.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并于1914年考上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启程赴美前,陈鹤琴还想着学医,就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船上,他经过深思,觉得"强国必须强种",要挽救积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尤其是教育儿童,因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喜欢儿童,儿童也喜欢我,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好."陈鹤琴就此立下一生从事的事业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