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每到离园,孩子们总是喜欢把书包扔给家长,即使有自己背着的,家长也会忙着抢过去,唯恐累坏了宝宝。在门口值班时,也常常看到家长急匆匆地跑来,为的是归还孩子忘记的图书……在家长的百  相似文献   

2.
放学了,孩子们一窝蜂涌向校门。学校不让家长堵在校门口接孩子,于是家长们便在十字路口等。从校门到十字路口,还有一段路程,教师得把自己班的学生护送到十字路口。低年级的孩子,总是不好好走路,走几步,停下来,摸摸鞋,踢踢石子。或者拐个弯,到田埂上扭几步,再从水泥渠里爬上来。  相似文献   

3.
幼儿表现某幼儿在家里睡觉前,总是先把脱下的衣服全部整理、折叠好,才钻进被窝,哪怕天气再冷,也决不例外。家长要求他先钻进被窝再整理衣服,他却说老师是那样要求的,在幼儿园就是那样做的。而另外一名幼儿则在幼儿园表现得很独立,自己吃饭、睡觉,而在家里却表现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依赖家长。妈妈的困惑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非常困惑,有的说,我们家的这个小孩怎么就这么不灵活、“死脑筋”?有的说,我们家的小孩怎么这么“两面派”?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为妈妈答疑其实不是孩子们哪里做得不对,而是他们的表现与家长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4.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全国千万儿童在本该享受童年生活的时间里不得不来往于美术、舞蹈、乐器、外语等各种兴趣班。常说现在的孩子比从前的幸福,可这些真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家长们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不知已在不知不觉中以爱的名义将孩子的童真和童趣完全绑架。幼儿教师在引导儿童家长正确看待兴趣班概念的同时,也要将教授幼儿知识的课堂真正"游戏化",用游戏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重拾童真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5.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6.
幼儿对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虫特别感兴趣。我利用幼儿的这一爱好,进行了一些常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昆虫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过去,我看见孩子玩蚂蚁、捉小虫,总是一律阻止。孩子为了避开我的视线,常常偷偷地去捉虫。活动室里偶而飞进来一只蝙蝠或是蜻蜓、麻雀,孩子们看到后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嘴里还要叽叽喳喳好半天。每次我都大声呵叱:“坐好、坐好,别闹,这些东西有什么看头。”我赶快用教捧把它们赶了出去。但我也发现孩子们对我这种举动是多么的不赞成,他们感到惋惜,而且久久不能安静下来。有一次,小强把园地上捉来的皮球虫(又叫豌豆虫)藏在衣袋里带进活动室,他两手捏紧口袋,神色紧张地上完一节课。下课了,他又偷偷地把虫放出来,专心地玩着。又一次竟把虫带进了午睡室。下雨天他又和几个同伴在一起戏弄蚯蚓。这些  相似文献   

7.
戚巧 《山东教育》2003,(9):44-44
以前经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从来不回家说,一问三不知,参加家长开放日才发现,孩子竟然学了这么多的东西。怎样让孩子主动将他学到的知识本领向家长展示呢?我经常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说儿歌、读数字、做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可能够主动参与的总是那么一小部分,何不———于是,我利用每天下午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帮幼儿简单地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布置一个新的任务———回家做家庭中的“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所学的知识本领教给家人,并表示:老师还要跟踪调查,比一比谁…  相似文献   

8.
许多家长给孩子洗衣服时,经常从孩子口袋里掏出一些小东西:小石子、小木片、小卡片、小珠子……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把衣服弄得脏乎乎的,经过几次,有些家长就开始大声训斥起孩子来,说什么“不讲卫生啊”,“拿这些乱七八糟东西干什么呀?”等等,有些家长不听孩子的分辩,粗暴地将口袋里的小东西随手扔了出去,惹得孩子一顿大哭。我并不赞成家长这种想当然地训斥孩子和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做法。如果做家长的蹲下来好好读读孩子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孩子口袋里的小东西不是脏乱差,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大千世界的万物都是新…  相似文献   

9.
闫超 《教师博览》2008,(4):15-15
家长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着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相似文献   

10.
近日,班上出现了几个总是完不成家庭作业的同学,老师们班上强调,个别要求,没有什么效果。跟家长接触,家长告诉说,孩子在家里像疯了一样地踢球,世界杯激动得他们把什么都忘了。家长们在家里什么法子都使了,藏球、罚站、禁看电视,可统统都不顶用。看来,这种教育方...  相似文献   

11.
开学了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刚上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一年级教室。望着宽敞明亮的教室、铮明瓦亮的桌椅、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像刚放飞的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唱个不停。孩子们高兴,家长们似乎更加高兴。这家长啊,不光爸爸妈妈,还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三亲六故,把教室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一会儿围着教室转一圈,一会儿帮孩子整理一下书包,还有的家长已经互相攀谈开了。更多的家长围到了讲台前,向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说“我孩子太老实”的,有说“孩子太调皮”的,有说“我孩子岁数小”的,有说…  相似文献   

12.
那是去年“六一”节的事情。我们班的幼儿终于兴高采烈地在一起吃饭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着笑着,盘碗饭菜在来回穿梭。这个孩子要添菜,那个孩子要加饭,好不热闹。闻讯赶来的家长,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吃饭的样子,也议论开了。有的说:“真像一群小鸡在啄食。”有的说:“我家培培在家里是不吃鸡蛋的,在这里还吃呢!”……当家长得知这餐午餐是我筹备时,都连声说:“当一名幼儿教师真不简单!”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有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议,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育的形式是:把学生按住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五个学生,分别由五个家庭负责。家长们在业余时间里轮流将小组的五个孩子叫到家里,或带到其他活动地点,进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例如,当工人的家长教孩子们熟悉并掌握劳动工具,然后教师让孩子们维修教室里的门、窗、课桌、椅子等。任图书馆员的家长把孩子们带到图书馆去参观,孩子们回到学校里,教师又组织他  相似文献   

14.
《大雪之后》是小学语教材“积累、运用”里的一篇阅读短,主要写了一场大雪过后,作希望孩子们能在雪地里快乐地玩耍,可家长们怕这怕那,不让孩子出来活动。短把希望出现雪后院子里热闹非凡的场面与现实情况对比.并联想到自已童年玩雪的情景,体现作对孩子们的同情和对家长教育方法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孩子读书前给他上尽可能多的课就等于完成了任务,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去好幼儿园之后家长们常常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并没有让孩子们和外面社会与世界更多的接触,这样使得孩子们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上存在着空白点,这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空白点和瓶颈。在此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去公园喽!”孩子们总是欢天喜地地随着家长前往。公园里,家长们的舔犊之情跃然显现,往往舍得花钱。但小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常常是见什么要买什么,见什么要玩什么。当其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哭、大人恼的现象便发生了。 可否给孩子来个“限额消费”呢?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与青少年身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这一词语传达着一种运动气息,“青少年”这一群体应该是充满朝气的。然而,现在的青少年总体上从身体到心理素质都不容乐观,小小年纪脸上却时不时地闪过一丝阴霾。每到开学,学校军训时,孩子们动不动就晕倒,那情景不得不让我们惊叹——我们的孩子体质怎么会如此之差?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知识领导着运动方向,上学的孩子们拼命地学习文化知识,以便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家长们很大程度上把目光锁向孩子的分数,至于孩子的身体家长们倒并不是不关心,而是已经普遍地走进了一种误区里,这个误区就是只想着如何买这买那为孩子补身体,又有多少家长能像督促孩子学习一样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呢?长期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良好的影响,还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形态和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前年,在美国定居的女儿邀请我去探亲。临行前,最放心不下读初二的儿子。儿子刚跨进中学的门坎,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就变得陌生起来:常常逃学旷课,甚至夜不归宿。我们衣袋里的钱也有时不翼而飞。据邻居家的孩子讲,他学会了抽烟、喝酒,三五成群地泡吧,进录像厅……我训斥过,也打骂过,但儿子总是矢口否认。直到班主任在家长会上指名道姓地说出他的种种劣迹,并当场拿出从儿子书包里搜出的两包烟时,我才“大祸临头”般目瞪口呆了。  相似文献   

19.
时下,许多教师针对幼儿乱花零钱的倾向,在班内开展“小银行”活动,吸引了众多孩子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零钱一点一点地储存起来。这不仅有效地克服了孩子们有钱就乱化的现象,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培养了孩子们勤俭朴素的美德,值得称道。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幼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但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家长朋友注意的地方,在此提出五忌,希望能与家长朋友共勉:一忌不守诺言:一般幼儿园总是在一周以前就把举行开放日的活动通知分发到家长手里,以便家长们能协调好工作。孩子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参加,有的家长因工作忙不能参加,但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只好答应了。到了那天,孩子左等右盼,眼睛总是盯着教室门口,结果放学了,还不见家长踪影,当然这半天的课该孩子也没上好,于是孩子嘟着嘴说:“我妈说好要来的,她骗人,会被大灰狼吃掉的。”因此,如果你确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