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戏说剧”在化语境中的当代发生及其特性,分析它作为一种特殊电视剧形式类型在现时与未来两个层面上的意识形态意义,阐述了“戏说剧”的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关系,肯定了“戏说剧”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戏说类历史影视剧的涌现和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之类节目的推出,“历史作品”着实火了一把。但总体上看来,国人不重视历史教育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学生为了考试和升学,社会上还有多少人关注历史?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历史教育还是十分重视的,但当今人们为何不重视、不关注历史学习呢?  相似文献   

3.
邱孟辉 《中学文科》2009,(13):89-90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人们的言论越来越自由,对文学再创造的能力越来越强,手机短信、视频、网络文章,甚至电影、电视剧,“戏说”“大话”“恶搞”“无厘头”之风呈泛滥之势。戏说皇帝,戏说历史,戏说古人。当戏说不足于构成新的感官刺激,于是恶搞便应运而生,移花接木,随意编造。一些红色经典遭到“恶搞”,许多为人们所熟知景仰的历史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4.
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影视业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近十年大陆出现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分为“正剧”、“戏说”、介于“正剧”和“戏说”之间、“诗剧”这四种类型,清晰展示了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电视剧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5.
考试法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小挥 《教育科学》2004,20(2):49-52
面对我国考试法体系“缺”、“乱”等的现状,考试违法现象严重,考试效率低,考试资源大量浪费等情况,为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考,构建考试管理与考试实施相分离的新型考试管理模式,在目前各种考试立法和执法条件已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由考试基本法、各考试实体法及其具体实施办法构成的考试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吴云枝 《语文知识》2004,(10):14-15
《咬嚼字》2003年第11期《气死历史学家的“戏说”》一写得妙趣横生,但里面有一处语病:…戏说’的口碑越来越差。到今天,在艺界已近乎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艺术类院校及专业报考帷幕已经拉开,高校艺术类专业陆续向社会公布招生简章。面对持续火爆的“艺考”,考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省统考和校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分艺术类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两次进行,、艺术类专业考试又分为“省统考”和“校考”。省统考是指省招考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校考是指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1年将参加“3+X”的高考改革。面对“3+X”考试,这对我们物理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3+X”考试,我们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戏说历史     
这个时代似乎是戏说历史的时代。这几年我们的电视上充满了从清皇陵中走出来的历史人物:康熙、雍正、乾隆、慈禧……有的片名直接冠之以“戏说”,如“戏说乾隆”、“戏说慈禧”;有的纵然没有,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可骨子里仍是调侃。对此逆反,“前人之述备矣”,本不想再说什么。但看了日前《浙江工人日报》“综艺在线”消息,得知历史小说《万历王朝》的作者、著名作家胡月伟在全身心地投入到由小说改编的40集电视剧中去之际,竟然声称“对超越被视为经典的《雍正王朝》很有信心”,觉得似乎还有换个角度议一议的必要,否则这样“经典”式“戏说”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戏说风潮风起云涌,成为文学表达的一股新势力。那么戏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学现象呢?文章就其发展现状,试图为“戏说”的概念范畴作一个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储冬生 《河北教育》2007,(11):33-35
当今社会,考试作为选拔人才、评价教学效果、指导升学就业的手段和工具,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考试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面对名目繁多的考试,应试者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焦虑紧张、心绪不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反应倾向。这种对考试的特殊心理反应称“考试焦虑”或“测验焦虑”。目前,考试焦虑已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从2013年起高考实行分类考试,报考高职(专科)类的普通文理考生必须参加“技术学科”考试,技术学科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技术学科考试定于每年1月进行,考试时间为90分钟,科目总分为100分。面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作为技术学科在社会上很“热”,在教育上却很“冷”的现状来说,学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戏说”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化热点,这些“戏说剧”以浓重的市井气息,油滑、搞笑的手法赢得百姓的喜爱,成为电视市场的大卖点。这些“戏说剧”与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比较,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类似之处,都有戏谑历史的成分。但是,追本溯源,两揭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化语境下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鲁迅的《故事新编》植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启蒙化语境,而“戏说剧”与全球语境下的后现代化思潮中的大众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面对自学考试发展的新形势,自学考试业务管理中的矛盾日益凸显。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自学考试的信息化提供了实践依据;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行自学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广度和深度上有效地推进自学考试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太多事儿,常常说不清道不明,因此时而有人开骂“历史就是一笔糊涂账”,而眼下制造“历史浆糊”者也颇不少,要不怎会有那么多胡说八道的“戏说”历史呢!  相似文献   

16.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考试是他们经常要面对的事情,课堂小测,单元考试,月考,各级统测,如此小考,大考成了高三学生的“必修课”,每一个高考考生都要先历经高考前无数次考试洗礼,才步入高考考场,完成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文化市场中出现的“清宫文化热”现象,重点叙述了2005年清宫文化由“戏说”到“正说”的转变。在勾勒普通大众、专家学者对“正说”“戏说”看法与评价的同时,挖掘“清宫文化热”之所以出现的背后原因,阐明“清宫文化热”对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能够坦然面对那件尘封的“耻辱”往事,我都佩服自己“蜕变”后的勇气。 2007年1月20日,期末语文考试结束后。班主任“护送”我来到年级主任办公室,把我交给年级主任,我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同时,北京电视台播放《戏说乾隆》(续)。两剧在同一时间争夺观众,“唱对台戏”,自然引出两剧孰优孰劣的争论。据说,文化层次高的人爱看《三国》,文化低的垂青《戏说》;中年人爱瞧《三国》,“老小孩”和童稚酷爱《戏说》。有许多家庭为争  相似文献   

20.
面对考试,学生总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焦急、忧虑,这种状况人们称之为“考试焦虑”。心理学认为:适度的考试焦虑能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注意,对活跃思维有积极作用,因而是正常的、无害的。但过度的考试焦虑(以下称“过度焦虑”)则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过度焦虑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过度焦虑的表现及危害 学生处于考试的不同阶段(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其过度焦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考试前,感到紧张,担心,忧患,心情烦躁,思绪混乱,考期越近,焦虑越严重。考试时,情绪慌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