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课本里缺少史诗和戏剧诗诗歌分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三类。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歌基本上是抒情诗,缺少史诗和戏剧诗。相对于抒情诗而言,史诗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体现着英雄主义精神,往往包容着一个民族的生命理想,而戏剧诗也因篇幅较长并且与音乐、舞  相似文献   

2.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无论是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形式上看,它们都对各自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郭绍虞先生认为,风相当于抒情诗,雅相当于史诗,颂相当于戏诗。《圣经》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从文体上看,诗歌约占其总篇幅的三分之一,《雅歌》是其中最著名的抒情诗。作为中西抒情诗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在琳琅满目的文学艺术宝库中,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和歌德的《浮士德》是两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一般都认为它们属于诗剧。但也有说是剧诗的。如《文学概论》认为,剧诗“是一种采用戏剧对话的形式而创作的诗歌,它兼有抒情诗和叙事诗的某些特点,是戏剧文学与诗歌体裁的结合。如歌德的《浮士德》、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应严格区分剧诗和诗剧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海子的抒情诗是可以用来歌唱的,而且充满浓郁的返乡情结,是返乡途中的纯粹歌咏;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与热情关怀形成了超越个体存在的生命意识的追寻与扣问;海子把理想定位在民间,是站在民间大地上的理想主义的赞美;在诗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海子的诗经历着两种向度的撕裂与承受。  相似文献   

5.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抒情诗是可以用来歌唱的,而且充满浓郁的返乡情结,是返乡途中的纯粹歌咏;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与热情关怀形成了超越个体存在的生命意识的追寻与扣问;海子把理想定位在民间,是站在民间大地上的理想主义的赞美;在诗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海子的诗经历着两种向度的撕裂与承受。  相似文献   

7.
<正>诗词是文学的瑰宝中外优美的诗作如百花争艳。古今,常开不败。读诗如观月赏花,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读诗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有以下几种:一、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8.
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在赴京、津、沪、穗历时近一个月的访问演出中 ,赢得了连场喝彩 ,被誉为“祖国少数民族文艺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反映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海南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它的成功 ,既离不开海南本土所具备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也离不开演职人员对民族文化美学意义的刻意追求。在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中 ,有必要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以便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升华。歌舞诗是集歌曲、舞蹈、诗歌于一体的综合文艺形式。它与音乐舞蹈史诗相类 ,但更侧重于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诗的蕴涵 ,是一种灵动的特殊诗体。黎族歌舞诗《达达瑟…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莱蒙托夫的抒情诗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歌,或直抒胸臆,或内心独白,缺乏现代诗所具有的那种含蓄蕴藉、富有多义性。其实,莱蒙托夫在抒情诗创作中已开始追求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具体表现是他创作了二十余首象征诗,并且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其象征诗大约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与比喻难分的象征诗,往往由一个比喻拉长、展开,形成相对出现的本体和喻体,并且往往曲终奏雅,点明主旨,主要产生在其创作的早期;二是借民间传说或外国诗来构成通体象征的象征诗,是颇为成熟的象征诗;三是自创的通体象征诗,这是诗人创作中最具独创性也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什么?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有许多精彩的论述,“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外名人对于诗歌也各见仁智。艾略特在《诗歌的作用》中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诗评家吕进先生认为“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相似文献   

12.
海子论     
海子在抒情诗写作领域所显示的杰出艺术才能已为世人所公认,从艺术评价标准的角度而言,海子的抒情诗写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然而海子对于自己雪莱或叶赛宁式的浪漫主义“诗歌王子”的身份并不满意,他渴望成为歌德或但丁那样的诗歌的“王”,这与海子认识到抒情诗所具有的诸多局限性而对抒情诗产生某种轻视态度有关,并由此萌发了史诗创作的热烈追求。这种对于史诗的热烈追求在海子身上体现为一种浓郁的“史诗情结”。海子这种十分浓烈的史诗情结并非一种“突兀”的创作心态现象,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整个诗坛的史诗情结的一种回波余响。而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是,海子的史诗创作实践,即其创作成果(史诗文本)作为一种诗体在艺术特性层面上的“合法性”,在“第三代”诗人那里遭到了范围较广的质疑乃至嘲讽。这实际上更能凸显出海子史诗创作的独特风貌、品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的叙事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叙事诗的冷遇 本文所论及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歌。谈到中国古典诗歌,总体的印象是,它的形式体系中,最发达和最有成果的部分是抒情诗,或者说,“抒情”作为诗歌的美学传统和信仰,作为诗歌的艺术特质与价值核心始终没有被动摇过。而叙事诗,被有些诗学理论又称为史诗的诗歌形态,就在这种立场上,从未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诗歌形式而从  相似文献   

14.
在牛汉所有的诗歌作品中,那些浸透着他的血泪、裸露着他的伤疤、直立着他的硬骨、有着历史痛感的生命之歌,才是他最好最有价值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产生,与他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他和自然的关系、他的蒙古族血统和习性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牛汉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高远、奇特的生命世界,其中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四种类型:植物界生命形态、动物界生命形态、与自己命运相近者、个人自画像等,这些生命形态具有共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生命及人类精神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牛汉认为每一首诗的写作都是自己的生命在燃烧,写诗的奥秘就是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其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客观纪实、创设情境、心灵外化、自我写照等艺术方式去实现诗的塑形。  相似文献   

15.
灵魂是用来歌唱的。诗歌,就是最简单的灵魂载体。可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网络的负面影响,抒情诗似乎声名狼藉。校园中,也出现了许多口语诗和日常生活叙事诗。例如“橡皮”文学网上曾出现过一首名为《对白云的赞美》的诗: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虽然,网络诗歌有着传统经典诗歌所不具备的优势,或者说,更加自由和便捷,而且网络上的“诗歌写手”追求一种清晰、自然的诗风,但由于过于口语化,甚至“口水化”,就亵渎了诗歌的文化和精神,甚至丧失了诗歌本身的机智和简约的智慧。例…  相似文献   

16.
黄河清的诗歌可分为四种类型:政治抒情诗、民族风情诗、个人感受诗和北海旅游诗。他的政治抒情诗深受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风情诗反映了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内容,在诗体上也借鉴了广西山歌的形式;个人感受诗沿袭了中国诗歌诗言志的传统,注重哲理的阐发;北海旅游诗则努力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为北海旅游事业服务。他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对北海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丘特切夫的诗歌是一种独特的哲理抒情诗,它开辟了俄国诗坛的新天地,形成了俄国诗史中与普希金流派并驾齐驱的“丘特切夫流派”。那么,丘特切夫的哲理抒情诗有何特色呢? 一、深邃的哲理。丘特的深邃哲理表现为对人、自然、生命、心理之谜等本质问题的执着、系统、终生的探索,而他对人、自然、生命、心灵的探索,又建立在对自然之谜的执着追寻上,而自然和人是在生命之中的,因此,丘特切夫对人与自然之谜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又集中表现对生命尖锐矛盾的反映。对生命各种矛盾的反映是丘特切夫哲理抒情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诗经》颂诗歌唱源于宗教仪式上的献神颂歌,因此,诵辞类歌唱是其最原本的内容。此外,《周颂》另有三类乐诗———舞诗、"礼辞"内容、仪式内容的歌唱,展现了颂诗歌唱的多样内容和复杂形态,也体现了周人对歌诗旨向与仪式精神的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19.
约翰.济慈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尽管他的生命只持续了短短的25年,他却创造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包括史诗和抒情诗,而他的颂诗被认为是最重要也最成熟的部分。本文将对他的名篇《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汉诗创作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繁盛于90年代,至今仍活跃于当代诗坛中。这一西南边陲的彝族诗人群背靠八百里凉山,用诗歌记录着凉山彝族的风貌与人事;利用汉语灵活的语言形式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用诗歌来重塑彝人形象与彝族精神气质;同时在其饱含情感的诗歌空间中释放出一种独特的民族诗歌美学特质。聚焦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创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表达渴望是其创作的集体性特征,这是一种有文化根性的自由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