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初,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对此,学生有两点难以弄清:何谓“治外法权”?英美等国为何要放弃“治外法权”?本文就此作一说明。所谓治外法权,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正当  相似文献   

2.
2003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新教材在第二章“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节中新增.“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第42页指出:“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笔者查阅其他书,时间与此不同。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四册485页:“1942年10月,英国和美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教材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中,列强攫取的特权主要有:1.领事裁判权;2.协定关税;3.片面最惠国待遇;4.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运权;5.租界;6.租借地和势力范围;7.驻军权。在这些特权中,并未出现“治外法权”这一概念。那么文中所说的“治外法权”该如何理解?是否等同于“领事裁判权”呢?中国最早同意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见于1843年10月《…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2000年11月第2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42页在论及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指出 :“1943年11月 ,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 ,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笔者认为 ,此表述不仅在时间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而且在语意上也极易产生歧义。现就此略陈管见 ,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是帝国主义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大米、面粉,掠夺中国的大豆、豆饼等农产品资源,是一种不公平的、掠夺性的进出口贸易,其根源是帝国主义利武力在华攫取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使中国丧失了关税和贸易自主权;同时,近代中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和腐败的清朝政府媚外欺内的关税政策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三如果按照许涤新、吴承明的主张,把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也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来考察,那末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中,享有特权的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起过重要的作用,不享有特权的本国私人资本始终没有占重要地位。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立 《文教资料》2009,(20):105-107
19世纪.传教士借助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压力,攫取了在华传教的特权,在中国进行传教、开办医院和学校等活动,虽然本质上属于文化侵略,但他们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慈善事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对传教士所开展的一系列的慈善活动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推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受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余家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主攻教育专业。在英美教育名家杜威、罗素等人的影响下,他以西方教育理念为理据,对中国当时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批评与反思,在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注意到近代新式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政治现象 ,也是政治近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考常有涉及这方面的试题 ,尤其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专门设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模块 ,可见其地位重要。本文拟就学习了新课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模块后 ,就其中“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下的三个目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1 鸦片战争期间 ,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关注西方 ,称颂英美等国的议会制度。《四洲志》介绍英美“国中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列强获得"合法"经济特权和法律特权的基础,也是侵略他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被迫打开国门,领事裁判权也开始出现。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历时50年撤废了领事裁判权,中国则花费了100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司法主权独立。近代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过程始终是以修改、直至完全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中心而展开的。本文试从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撤废过程、撤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修改领事裁判权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I的历史试题,存在一些缺憾。 1.有些试题仍然是考查“死记硬背”功。 17题实质上是考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的时间。单纯考查时间,意义何在?18题考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而据选项看,  相似文献   

16.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除了极有限的民事范围,这一特权主要适用它们本国的法律。列强还将这一属人的特权扩大为属地的特权,在某些地域对华人实行某种程度的司法管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筑的横贯东三省的中东铁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之一,是沙俄政府通过《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但真正清理这些特权时却是另外一回事,特别在归还中东铁路上只答应“另行签订使用中东铁路的专门条约”,并于1924年与中国北京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和《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以“中苏共管”的方式保留了这一特权。  相似文献   

18.
在旧中国,存在着帝国主义在华烟草公司与华商烟草公司的不公平竞争,英美烟草公司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竞争是典型个案.“英美烟“恃美英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垄断了中国的烟叶原料和销售市场,并使用诬蔑、破坏等手段排挤、压制甚至企图吞并“南洋“,“南洋“在回击和自我调整中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20.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