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媒体权力异化影响权威性”现象是目前报业市场竞争中地市党报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今年2月初《广州日报》在全国报业中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明确强调《广州日报》自身及其采编人员在对社会进行监督的同时,必须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他律”中巩固党报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党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众多的晚报、都市报、晨报等生活服务类报刊的挤压下,党报的发行量、广告创收和经营利润逐渐下滑,但是党报并非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一些省级党报通过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扫挥了党报的“龙头”和“旗舰”作用,显示出了勃勃生机,这就是建立以党委机关报为核心,各个门类、品种丰富齐全,适应各阶层读者需要的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随着报业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各地市级党报已经基本完成从“日报”到“日报+晚报”再到“日报+晚报+杂志+网站”的发展历程。地市级报业集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地区,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新闻摄影也经历了“报纸配角,美化版面”——“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读图时代”的发展历程。如何创新“读图时代”地市报业新闻摄影机构,已成为了一个摆在报社老总与摄影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袁红  何欣桐 《新闻窗》2006,(6):88-89
近年,我国报业兴起党报改革浪潮,各大党报、机关报都朝着求新、求变、谋发展的方向发展。新一轮的改革风又将报纸带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传播,纸质平面媒体也正面对越来越强的挑战。党报的改革,从内容到形式都需不断创新,这不仅是我国报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报业市场竞争获胜的需要。而党报中的政务报道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对国家和地区的政冶、经济产生着巨大影响。虽然现阶殷党报的政务报道还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但趁着改革之风,政务报道也有突破自我、锐意求变的迹象。本文就《河南日报》的“两会”政务报道,谈谈当前政务报道的大体趋向。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速推进的特定背景下,报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一方面,在市场中新兴的都市报面临产品结构调整的任务;另一方面,党报正经历着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所承受的种种阵痛。可以说,二者都处于解决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于1949年2月7日创刊的鞍山日报社,在中国报业刚刚走上集团化发展之路伊始,就开始谋划报业集团建设的发展战略,从思想理论、人力资源、党报及其功能定位等诸多方面进行准备。1998年3月,经鞍山市政府批准,鞍山市工商局注册,鞍山报业集团成立。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鞍山日报社(集团)走在了中国地市级党报的第一方队。集团在体制、机制和文化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创新,使报业集团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相似文献   

7.
从1986年到2005年,四川报业从单一党报体系发展到多种类多层次报刊体系,按照“三贴近”要求积极创新新闻业务,从传统的广告、发行、印刷向多种经营拓展,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研究蓬勃兴起,是四川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报业改革绕不过的三道“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1):12-13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中国报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历程。在过去的时光里,中国报业无论从规模、形态还是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从规模上看,报纸数量从1978年的186份增长到2200余份,广告收入更是从零发展到目前的230亿元以上,报纸发行销售收入也突破250亿元(2004年数据);从形态上看,报纸从当时基本上清一色的4个版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现在党报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宋培志 《青年记者》2007,(12):85-85
在当前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在都市报、网络、电视的围追堵截中,面临着相当艰难的生存环境。笔者认为,党报应该做好与政府各部门的联动,做好与读者的互动,开展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党报做活了这“三动”文章,才能够抢占广阔的市场,赢得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赵列萍 《新闻知识》2006,(11):44-45
近几年来,报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都市报发展势头一日千里,同时挤压着党报,使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众所周知,受众的注意力具有“零和效应”,即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并且是得失平衡的。《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以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报业在经历了20年高歌猛进后。目前已经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态势,进入了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典型表现则在于广告经营额的下跌。党报身处其中,有都市报和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的两方挤压,生存可堪忧虑。许多党报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其表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随着报业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十年来,地市级党报已基本经完成从“日报”到“日报+晚报”再到“日报+晚报+杂志+网站”的发展历程,有的报社创办的媒体更多。地市级报业集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地区,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及的“文摘军团”,并 非约定俗成的报业集团或严格意义上的行业群体。与区域性以日报为中心的报业集团或跨地域报业群体(如“都市报群体”、“晚报群体”)相比,这里用“军团”二字似乎显得有些小题大作。无论是从“群体”的规模、产值、广告利润,还是从新闻影响力比较,遍布全国20余省市的三十几家“文摘报”,只能称得上是一支各自为营(一般均有依托的党报或报刊社)的“游击队”。但如果换一种眼光,以相对的影响力和经济指标细加考察,我们便会强烈地感觉到:这支力量在中国报业的大环境中有相当特殊的考察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一年来,三峡日报社根据建设和谐社会对新闻工作的现实要求,结合自身报业发展的实际,在全社范围内开展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我为报社添光彩”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建设和谐、高效、责任媒体的新途径,提升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同时也增强了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主流化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许多党报都提出了“主流”、“权威”、“高端”等口号,这符合党报的身份认定和改进要求,也符合报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方明 《新闻前哨》2005,(11):30-31
发展是硬道理。从2001年开始,新组建的鄂州日报社党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社的第一要务,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报业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四大跨越”。  相似文献   

16.
“党报姓党”这是党报人自律的一句话,这句话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党报人要以政府家办报的要求总揽报道工作,绝对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对党委政府工作帮忙不添乱,我们也要看到,党报也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在报纸受从需求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党报办得群众喜爱,必须要有思维创新,适应读者取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党报走市场”、“打造党报航母”,当年这些踌躇满志的口号和誓言,依稀还在南京日报人的耳边回响,“报中藏金”、“买报刮奖”、“两毛钱四十大版”,昔日这些令同城报纸老总们寝食难安的促销战,至今还令南京日报人记忆犹新。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当年令南京日报人扬眉吐气又心惊肉跳的报业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更凄惨的是,这场报业改革战役只看得见惨败后的战场,却看不清致命的对手是谁。是残酷的市场吗?不是。准确地说,当前的报业竞争并没有真正的市场。至少,对于像南京日报这样根深蒂固的党报来说,仅仅与市场的短时擦碰还不至于给它带来这样的重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技术发展后,在“十一五”期间,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我们必须看到,报业技术发展是紧紧依赖报社自身发展需求的,而报社的发展又取决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一五”规划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这个大环境,报业技术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此乃商家差异化竞争的制胜之道。站在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地市级党报,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寻觅一条生存发展之路,这是困惑许多报人的难题,但也绝非无破题之策。全国党报的大哥大《广州日报》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已为各级党报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典范例。作为地处苏南报业发达地区的《常州日报》,几年来秉承差异化竞争的理念,在狼烟四起的常州报业市场竞争中前景依然光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报十分注重在体现党报与群众之间的亲和力和贴近感上下工夫。那么如何体现这种亲和力和贴近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