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瓶子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只能从蓝色变为无色,再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分单一。如果使蓝瓶子实验变为彩瓶子实验,让一些普通的瓶子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变化,那该有多么的神奇!针对这一设想,笔者利用常见的指示剂制成溶液的背景色,对蓝瓶子变彩瓶子的实验进行了探究。1.蓝瓶子实验试剂的配制在锥形中加入50mL水,溶解1.5g葡萄糖,逐滴加入8~10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整个溶液成蓝色,再加入2mL30%的NaOH溶液,摇匀。2.彩瓶子实验的背景试剂  相似文献   

2.
饮料彩瓶子实验是根据蓝瓶子原理设计的趣味实验,该实验中还原性物质(如葡萄糖或维生素C)浓度、氧化还原指示剂(如食品级亮蓝色素)浓度、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实验现象,本研究旨在利用数字化实验,采用正交思想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不同条件对饮料彩瓶子实验振荡周期和实验效果的影响,找到制作饮料彩瓶子实验的最佳配方为B饮料(石榴蓝莓),质量分数0.1%的食品级亮蓝色素用量:4滴,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用量:2 mL,可以使振荡周期为6~7分钟,达到以蓝-绿-黄为主的4组颜色交替变化的实验效果。为一线教师改进“蓝瓶子”实验提供了参考借鉴,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绚丽多彩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亚甲基蓝的介绍;蓝瓶子反应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效果;蓝瓶子反应的反应过程(机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的现象是基于碱性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的速率与空气氧化亚甲基蓝还原产物的速率不等而形成的。实验起始,过量的碱性葡萄糖把亚甲基蓝由蓝色还原为无色,这时如果剧烈摇晃瓶子,空气中的氧气又把无色的亚甲基蓝的还原产物氧化回蓝色的亚甲基蓝,蓝色又重现出来,而后溶液中过量的葡萄糖又将蓝色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复,实验能多次重复。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在讨论化学动力学时作为演示实验经常出示。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蓝瓶子”实验的过程原理及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针对教材上原实验方法之不足,设计了合理的改进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蓝瓶子"实验的过程原理及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针对教材上原实验方法之不足,设计了合理的改进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蓝瓶子"实验及其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蓝瓶子”实验在 2 50mL锥形瓶中加入 2 g氢氧化钠 ,10 0mL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 2 g葡萄糖。振荡溶解。滴入约10滴 0 .2 %亚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振荡瓶子使全部溶液呈蓝色。静置一会儿 ,蓝色消失。再次振荡 ,无色溶液又渐呈蓝色。放置后蓝色又消失 ,此过程可反复多  相似文献   

8.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实验。 我先给大家讲讲这个实验的过程:首先准备好白醋、小苏打粉、蜡烛和一个瓶子。然后,点燃蜡烛,把小苏打粉倒入瓶子里,再把白醋也倒进瓶子里去。这时候,立刻就会产生很多白色的气。这时,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跑出来的气就会让蜡烛熄灭。  相似文献   

9.
实验材料:五个玻璃瓶、百洁丝、盐、标签、水、抹布。实验步骤:在五个瓶子里各放入一团百洁丝。给第一个瓶子贴上写有"(a)百洁丝+空气"的标签。在第二个瓶子里,把湿抹布放在百洁丝下面,然后贴上写有"(b)百洁丝+空气+水"的标签。在第三个瓶子里加一些自来水和一小撮盐,贴上写有"(c)百洁丝+空气+水+盐"的标签。在第四个瓶子里倒满烧开的水,把盖子盖好,贴上写有"(d)百洁丝+水"的标签。往第五个瓶子里倒入半瓶自来水,贴上写有"(e)百洁丝+空气+水"的标签。一个星期后,观察每个瓶子里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陆燕海 《化学教学》2012,(12):51-53
介绍了葡萄糖溶液久置变黄现象的成因,即由放置过程中葡萄糖生成的有色物质5-羟甲基糠醛及聚合物所致。通过对溶液变色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发现溶液浓度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溶剂用水中杂质离子含量越多、溶液碱性越强、放置时间越长时葡萄糖溶液变色也愈快愈深,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葡萄糖溶液的配制、葡萄糖的菲林反应实验和"蓝瓶子"实验等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实验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此实验时,常常闪插入瓶子里的吸管太短,接触不到水面或因肺活力不够,使水不能从瓶中被挤出来,导致实验难以成功,既影响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又常常弄得满桌是水、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中氧传感器和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探究“蓝瓶子”实验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于教学设计或学科活动中,在趣味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蓝瓶子实验是屡见不鲜的,它具有有趣、易成功等特点.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改进蓝瓶子实验成为有五花八门的变色瓶,它不仅具有蓝色,而且还有红紫色、紫色、绿色、黄绿色等多种颜色,十分有趣,可供学生课外活动化学实验用.一.仪器和药品1.仪器:7个200mL平底烧瓶(配上橡皮塞子)、100mL烧杯1只2.药品:配0.7mol·L-‘KOH溶液800毫升、5%NaOH溶液、35克葡萄糖、10毫克亚甲基蓝、1毫克酚酞、1毫克甲酚红、1毫克甲基红、1毫克钛黄、1毫克偶氮紫、l毫克酚红二.实验步骤1.在1000mL烧杯中,加入0.7mol·L-‘K…  相似文献   

14.
鸟老师指点江山:空瓶子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玻璃酒瓶、塑料饮料瓶……这次鸟老师请大家做个"瓶子爸爸",这是立体的人像,我们首先想想爸爸的特征,是胖还是瘦?是高还是矮?脖子长不长?肚子大不大?……然后选择一个"像"爸爸的瓶子吧!小朋友都是最会抓特征的,所以第一步"找一个合适的瓶子",放心交给小朋友就好。  相似文献   

15.
神奇小魔法     
实验材料:水、碳酸氢钠(小苏打)、洗涤液、坛子、醋、瓶子、大碗、小金属片或发光物、食用色素、磅秤。实验步骤:1.称50克碳酸氢钠放在大碗里。2.往碳酸氢钠上面撒些小金属片。3.把坛子涂上颜色,让它看上去像一个女巫的道具。把亮闪闪的混合物倒进坛子里。4.往瓶子里倒入125毫升水、60毫升洗涤液和几滴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6.
沈孝兵 《物理教师》2006,27(11):1-31
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如覆杯实验、瓶子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教材新增加的易拉罐被压瘪的实验,这些实验都简单易做,这些实验都说明了处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笔者用演示真空中不能传声的玻璃罩做了几个有趣的大气压实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监控实验教学模式是网络实验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研究了远程监控技术在远程实验的应用选择,认为B/S模式是适合远程实验教学系统的网络架构。针对远程监控实验特点,本研究将"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学生与实验设备交互"、"学生与教师交互"和"学生与学生交互"四种交互方式与"完成实验"、"营造实验气氛"、"构建协作学习情境"和"评价学生实验"等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实验"做"与"学"有效互动的教学设计方法,并根据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角色,建立了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和管理员模块管理平台及其管理交互关系。最后,文章还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远程监控实验教学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有让学生制作“潜艇”的实验,1.把橡皮泥与上端小漏气的塑料笔帽粘住一起,使它能直立着漂浮侄水中,笔帽的顶端正好与水面齐平,这就是我们的“潜艇”。2.找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把“潜艇”放进瓶子,然后拧紧瓶盖。3.用力挤压瓶子,“潜艇”会沉到瓶底;松开双手,“潜艇”又会回到瓶子顶部。  相似文献   

19.
王苹 《化学教学》2011,(10):12-14
本文以上海市某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关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初中"学生实验"完成的整体现状和不同"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探讨了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和导致困难的原因,分析了实验教学与化学学习兴趣的关系,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经秀玲 《考试周刊》2011,(79):175-17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以它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物理课堂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中高考物理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给予了较多关注,包括: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对实验获得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定性的、定量的实验设计和分析。但长期受"重习题,轻实验"和"重分数,轻能力"等旧的教育观念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仍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就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角度,阐述初中课堂物理实验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