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继续教育工作新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档案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档案继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制定了“人才强国”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如何使档案继续教育更好地为档案部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更好地为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高质量的适应性人才服务,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彭坚 《档案管理》2001,(5):13-14
随着企业、机构的深化改革,许多档案部门都面临着接收“关转并停”单位档案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证据和史料的财会档案资料,在档案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英、加档案宣传工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档案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宣传工作在档案部门被推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且不说各级档案部门纷纷成立宣传机构,单是档案部门与社会媒体的关系就早已有了极大的改善。“档案”一词正是在这样的宣传下.频频见诸报端,为普通百姓所熟悉,档案宣传工作也取得了成就.但是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类电视节目现状概述 1.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概念。狭义的“档案”类节目是指档案部门借助电视平台为人们答惑解疑档案知识,主动或被动地提供档案相关信息,旨在拓展服务方式的栏目。广义的“档案”类节目则以科学考古发现或时事热点为切人点,开启尘封的历史档案,以今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用现代的视角解读过去,用独特的方式为观众提供真相。在拍摄方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电视技术,并加入电影元素,将场景再现,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从历史的启示中标示出现实社会人类文明的坐标与走向。  相似文献   

5.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6.
“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事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记忆工程”缘起于中国文化名人开展的历史文化保护活动,档案部门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将其进一步扩大.从实质上说,档案部门并不是城市记忆唯一的保护和传承者,文化、文物保护部门等各种活动主体和社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延传工作.本课题就工程目前开展的实践和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档案开放的步伐,开展深层次的档案编研工作,发挥档案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要求阐明了档案工作管理是基础,提供利用是目的的正确论断。而档案编研工作,正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因此,档案编研被提到了档案工作的较高层次上。那么,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档案编研水平,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呢?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和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以及…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现有国家重点档案79万余卷,馆藏重点档案在各省馆中数量比较多。保存着唐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重点档案,其中有我国档案部门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唐代纸质公文档案;明代档案;清代玉牒、实录、圣训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档案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机构的档案。2002年至2003年,我省唐档等五件珍贵档案先后被评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档案主要以汉文为主,并有大量的满文、日文等,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研究辽宁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从抗战60周年纪念看档案宣传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屹 《湖北档案》2006,(1):38-39
2005年较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档案界积极地发挥了其应有的职责.档案的作用本来就是查证历史、还原历史,这次活动也是宣传档案不可错失的好机会.为此,各地档案馆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档案展览、利用各种各样的渠道进行宣传,还原历史."档案馆"这三个字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档案宣传获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档案馆珍藏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最近引起人们的注意。事情缘于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会上第一批48件(组)档案文献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00件(组)档案文献中脱颖而出,通过了由国内档案、图书、古籍和历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咨询委员会的审定,荣登《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可喜的是史料价值高、形成年代久远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也名列其中。于两年前启动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同时也是为了配合由联合国教科…  相似文献   

11.
陆江 《档案与建设》2004,(10):46-4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向前推进了25年。如何使档案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中,并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改革开放与社会稳定服务,这是各级档案部门与档案工作人员担负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职责。仅从我们徐州市档案部门近年来直接参与、处理和发现的一些问题,就足以说明档案部门已无可回避地要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档案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档案工作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西汉初期开始,人们就习惯把管理档案的地方或部门称为“兰台”,在这漫长的发展中,兰台人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形成了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之为“兰台”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不断发展演变,不断提炼出先进的、积极的、精粹的思想,用以维系、协调、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王敏 《兰台内外》2008,(5):20-20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含义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它是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史料进行收集、挑选、加工、编排和评介,以出版的方式(包括公开或内部)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的工作,是主动地、系统地、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的一种方式。人们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档案史料汇编、政策法令汇编、全集、选集、书信集以及专题史料,都属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成品。所以,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题目把档案史料纂辑成“史料书”、“资料书”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营企业开始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转变,股份化、国际化和聚积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镇江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应对,在开展民营企业档案32作中,积极争取经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牢牢把握“宣传、引导、服务”的工作主线,做到了“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摄像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化、教育、科技以及档案、资料、图书等部门,都在充分利用摄像这一技术手段。照片档案以其形象直观、记录真实、准确等特点,使其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弥补了字档案的不足,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科学地、妥善地保管好照片档案,延长照片档案使用“寿命”,是档案工作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金仙 《兰台内外》2014,(4):60-60
正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对馆藏档案进行分类研究,编写查档利用工具,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和文件汇编,利用档案参与编史修志。档案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品格,档案编研成果自然成为文化成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档案编研工作的文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一、积淀文化的功能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都积淀着历代人们的文化传播成果,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就  相似文献   

17.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也称为“公章”、“印信”,是一个单位行使职能、联系工作的必要工具和重要凭证。也是一个单位的合法象征和信验,是当前正在使用的。而印章档案是指曾经启用并停止使用的各种印章,移交到档案部门经过系统整理后的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18.
提供利用是档案保管的最终归宿,也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大命题。多年来,档案部门一直默默保管着数量庞大、门类众多的档案信息,在保密原则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扮演好保管者这一角色。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为更好地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档案部门也开始致力于研究档案的公布利用,网络是公布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自然也成为了公布档案的渠道之一,各地纷纷建立的数字档案馆就是证明。然而网络传播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尧欣 《北京档案》2006,(11):30-31
十几年来,由于丰富馆藏和档案利用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实物档案开始进入档案馆保存并频繁出现在各种展览中,使得实物档案的保管成为档案部门必须面对而且亟待处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钟伦清 《中国档案》2003,(11):46-47
《广东档案》2002年第5期刊登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崔小娟、简小欢同志《关于“北水史料”保存的几点思考———写在我院发现“北水史料”之后》一文,介绍了“北水史料”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价值,提出了保存北水史料的对策。读后感慨良多,也引发出笔者的几点思考。一、“北水史料”是如何被“发现”的所谓“北水史料”,就是顺德市杏坛镇北水村1956年至1984年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和文书档案,共32麻袋。据悉,“北水史料”被“发现”纯属偶然。1996年1月,广东省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在顺德杏坛镇调研期间,到北水村档案室查档案。当他们看过档案柜里保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