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尊重是看到一抹新绿萌发时,由衷的赞美;尊重是看到一只青鸟飞过天空时,会心的微笑;尊重是刻在人们心中金光闪闪的信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尊重学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尊重别人,尊重教师。可是,有时候,是我们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尊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是爱学生的,但是爱并不等于尊重。  相似文献   

2.
一、尊重、相信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人格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不仪能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而且也非常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不足护短,而是爱护他们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我们应通过从外求他塑转向内求自塑,力争克服教师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翻旧账、  相似文献   

3.
刘晓明 《考试周刊》2014,(37):175-175
尊重和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学生,教师就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学生,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马涛 《宁夏教育》2008,(2):26-26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是热爱儿童。”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满腔热忱的爱,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心。教育植根于爱,教育需要爱来做支撑,教师的爱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人,是独立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要做到这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精神“贿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袁光仁 《教书育人》2008,(11):38-38
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班级里,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监督权;在校园中,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当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去尊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想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能通过灵活、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释放出心灵深处的美妙乐章。尊重学生,就得让学生在不突破作文教学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享受自主作文的乐趣和权利。曾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游完公园,回校后作了写作指导,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公园游记》。很多学生在作文里都表达了对公园景物的赞美和自己游乐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热爱学生小议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学生。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学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要...  相似文献   

9.
刘俊筠 《天津教育》2008,(10):21-2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然而,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绪对立与言行对抗,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对师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无不代表着教师的理念。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发展变化中的人,更是可塑造的人。我们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批评,我尝试用“宽容式”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进行脑力劳动,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活动过程。心理品质,就是人心理活动中的智力品质,情感、意志以及公正、诚实、活泼、乐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政治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智慧品质,又要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人。政治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不但有影响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和业务修养方面也有很大作用。政治教师主要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这也表明了学生这个群体对尊重的需要。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2008,(11):25-25
加拿大:教师须备四种品质2006年,安大略省教师协会颁布修订版《安大略省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师应具备四方面品质:关爱,为提升学生潜能所表现出的同情、包容、兴趣与洞察力;尊重,教师尊重人的尊严、情感健康和认知发展;信任,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监护人和公众的关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正直,包括诚实、可靠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4.
爱的艺术     
刘飞 《快乐阅读》2013,(12):125
教育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正象高尔基所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人们赞美教师,是因为除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外,还能毫无保留地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民族的未来,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的继承者。爱学生,就是教师对祖国之爱,对未来之爱、对民族之爱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首要品质是 ,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信任学生。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 ,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师德足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说明了为人师表就是无声的命令。要想规范学生的言行,教师首先要做到。下面就师德方面谈几点个人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18.
赵雪巧 《学周刊C版》2013,(27):100-101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阵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品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教育学生。一、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树立尊重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如有学生听课时走神,我会用艺术的语言去提醒他,或者向他投  相似文献   

19.
违纪是指个体言行不遵照社会集体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或纪律。那么,导致一个人不遵照社会集体行为规范的那种心理状态就是违纪心理。根据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谈一下我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违纪心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朱玲 《四川教育》2013,(9):40-40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知识。由于仍然存在着“师者为尊”的意识,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发言,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着学生的言行,对话不平等、学生失语、课堂教学失真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