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方法和G ranger非因果关系方法,对洛阳市1996—2010年间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收入增长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稳定均衡关系,并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旅游业收入增长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应加强宣传,采取多种措施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在的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5种方法来检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IF 1203与对应现货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运行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湖北省居民消费水平和GDP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做协整分析,研究表明在所选取的样本区间内(1985年~2003年),两列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且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结果,随后验证了两变量间具有双向G 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1991--2010年统计数据,借助Eviews6.0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模型对GDP与旅游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旅游业与GDP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动态协整关系,而且旅游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能够带动经济增长0.39个单位,同时,两者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加强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理论上,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水平。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表明,在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居民储蓄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均快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定了我国1982—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率,并以此作为我国技术进步水平的度量指标。随后以高校本科在校生的规模来度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泉州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及双向的因果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泉州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货币供应量及房地产金融市场稳定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国房景气指数不是平稳序列,国房景气指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房景气指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这些表明了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可能并不能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商洛2001—2010年的实际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Econometric Views3.1软件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反映商洛经济发展的两个量:GDP与生态旅游收入两者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商洛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能源消费矛盾加剧,能源安全风险突显。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年度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对三大产业的增长与消费进行检验分析。实证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能源需求的短期行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实行收费政策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将高校学费标准的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人均GDP的增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高校学费标准的增长大大高于人均收入水平及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高职高专教育在生均学杂费绝对数、生均学杂费占生均教育经费比率、生均学杂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学杂费地区差异固然难以避免,但必须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降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对学杂费收取的依赖;积极开展办学成本核算,可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和地区均衡性;实施差额学杂费政策,可以减轻弱势群体的学杂费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显示出一些特征,如财政拨款向科研倾斜、学杂费收入比重基本稳定、高校销售及服务收入稳步上升等.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存在着财政性经费保障力度仍需加强、居民学杂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基本对策是:保障和引导财政性经费投入,控制并分类制定学杂费标准,提高高校销售与服务收入获得能力,完善社会捐资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大学教育收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收费教育阶段。本文将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的收费状况、收费标准计算和收费依据与国外大学教育收费的情况作了简要的比较,并分析了产生高学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政府要从切实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力度等6个方面来解决中国大学教育高收费和高收费中贫困生的教育费用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Using data from the 2004 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author, this paper finds that long-term factors such as scholastic ability and parental education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attendance. By contrast, short-term financial constraint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but to a lesser degree. Furthermor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has provided broader access to students from lower income families. However, the tuition fees and “net prices” of elite universiti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edium quality universities, while the tuition fees and “net prices” of medium quality universiti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relatively low quali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is has led to a re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income and attendance costs, such that lower income families now shoulder a much higher burden for their childrens’ university education than higher income famili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提取影响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它们与学费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在东部地区本科学校理科学费标准定价中的应用,分析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受高等教育者应向培养学校支付培养成本费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可,但按何种标准付费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无定论.作者根据中国的国情,应用生产函数(Cobb—Douglas)的一般形式,就教育成本费与国家拨款、家庭收入、学生学费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并用生产函数建立了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数学模型:Y=AertX1aX2bX3cX4dY—高校学生培养成本,X1—国家拨款,X2—学生学杂费,X3—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X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ert—投资的时间效益,反映出在某时段内,投入与产出间的比率,它是时间的函数.a、b、c、d分别为国家拨款、学生学杂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8.
Traditionally there has been a theoretical view that raising tuition fees will undermine education equity and social welfar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uition policies on both these factor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fees and dropout prob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ffects of both policies on education equity vary with circumstances. Further, under severe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low tuition fee policy fail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welfare for low-income groups. On the contrary, high tuition fee policy may have better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投资的筹措是指高等教育投资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个人家庭投资三个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现阶段大学生学费增长速度过快,而国内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由此将进一步导致收入分配、受教育机会两极分化的“叠加”效应,引发社会公平问题愈益严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提出合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并探讨在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拓宽社会捐赠等非财政性经费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20.
The contribution of tuition fees to the incom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India is reviewed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inadequate financial support. A differential system of tuition fees is proposed under which students not deemed suita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would be admitted to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subject to payment of tuition fees which reflected the full costs of their higher education.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policies of the Planning Com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