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味"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衔接点。在《知音》篇中,刘勰不仅将"情"引入"味"中,以"情味"论文学,而且提出了"六观"论这一客观的批评方法。在他的知音批评模式中,既包括重视"情"与"味"的整体体验与品评的主观鉴赏理念,也包括"六观"论这样具有客观性文本分析的批评内涵,这种批评鉴赏的方法贯彻《文心雕龙》全书。  相似文献   

2.
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思想言论主要见于《文心雕龙·知音》篇,其学术价值不容低估。该文拟就刘勰论批评家的素养、论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探究其思想精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关于文学接受的一篇专论。本文主要围绕刘勰文学接受理论中对接受主体的重视和对文学批评鉴赏方法的论述,进一步探讨了“知音”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对文本意义的复杂性与读者创造性阅读的可能性有所忽视,还有篇中对作品与读者关系的阐述也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首次把"知音"引进到文章阅读理论中来,以最高层次的"知音阅读"为范式,建立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文章接受理论。刘勰阐述了知音难的七种原因,对知音读者的素质和知音阅读效果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还强调了感性鉴赏与理性批评相融合的"玩绎"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知音》篇就形成了一套既包含了鉴赏与批评,又超越了一般性鉴赏与批评的知音阅读理论思想体系,从而赋予知音阅读理论以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传世一千四百多年了,可以说注家辈出,精论纷呈,读者遍宇内,寰海存知音。《文心雕龙》学已成为当今的“显学”,“文心”园地,充满无限生机。 《文心雕龙》从校注、译注到理论研究,在这段岁月悠悠的历程上,留有拓荒者的足迹、创业者的艰辛、后继者的功业。为了《文心雕龙》学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人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诸如各种辑注、索引、论文汇编等等。这都是具有不同功用的建设“文心学”的基础工程,都是嘉惠学子、泽被后人的。但人们也还盼望着能有一部《文心雕龙辞典》的出版。已故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牟世金先生十年前就呼吁我们该有一本“研究者所亟需的工具书”(《<文心雕龙)研究  相似文献   

8.
<知音>是<文心雕龙>中集中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篇章,刘勰在该文中着重强调文学批评要理解和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他同时又建构了一套比较体系化的客观批评框架,即"六观",这二者并不和谐.因此在<知音>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套充满矛盾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其一是以读者和作品为中心的批评论,其二是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解论.刘勰期望兼顾二者,一方面建立一套客观化、逻辑化的文学批评规范,另一方面又能在文学批评方面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从文艺批评、鉴赏角度创立了一套以"知音"说为中心内容的文艺鉴赏论,以此来说明接受主体对创作中艺术境界的深刻领会在文艺批评中的重要性;而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从"空白"、"虚实"、"召唤结构"等多角维度参与文本的对话、对意境的体验与再创造。本文试以中西接受美学理论的交融处为基点参与意境审美艺术活动,以探析李煜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观。"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观",学会"六观",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为知音的呼吁,文学批评的知音是文人间相互品评优劣,这表明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的出现即是;二为批评家的自觉,这是在追求文学创作客观规律中探索文论的可操作性标准,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的问世即是;三为批评方法的自觉,这是对批评规范的追求,这一时期一改汉代的按照儒家伦理教化观念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而以才性论与教化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品鉴  相似文献   

12.
伯牙毁琴的传说始见于《吕氏春秋》,此后"知音"一词与该传说相联系。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知音"为篇名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这使得该传说由表现音乐知音转移到文学知音层面上。随着历史的发展,知音文化又扩展到社会生活层面,即人与人在交往中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照,而在当代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知音》篇中提出了"六观"论,"六观"论是其文学批评鉴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学人对于《文心雕龙》具体篇章的归类、"六观"论性质、理论建构及其内涵莫衷一是。在综述近些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研究"六观"论应注重从文学形式上来阐释"六观"论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篇章中。  相似文献   

14.
文风是文章的作风。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全面地阐明了他对文章的认识,当然也反映了他对文风问题的认识。一、文风论思想贯穿着《文心雕龙》全书《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分四大部分:总论,文体论,写作论,鉴赏批评论。虽然每一部分的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是都贯穿着文风论。总论部分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主要论述文章的产生和文章写作、批评的准则。这是属于认识文章的总的原则,也可看作认识文风问题的总的原则。刘勰的《文心雕龙》不是毫无背景的纯学术著作,而是有感于当时形式主义文风流弊的发愤之作。本书第一篇《原道》所论述的文章‘本乎道”的观点,便是刘勰首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阐释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的赏评理论。刘勰认为对文学作品正确的评价必须以提高赏评者的实践及理论水平为前提,因而提出了“博观”、“入情”、“见异”的要求。这不仅标明了当时的文学理论水平,而且对我们今天的读者也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该文在辨析各文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雕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学的角度切入《文心雕龙·知音》,通过对知音式鉴赏过程的考察发现刘勰在文中提出了“玩绎”美学观,并由此得出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其审美结构表现为逐层推进式,分别为语言层、情感层和意蕴层。  相似文献   

18.
赋作为一个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样式,自先秦产生以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日益发展而兴盛一时,在此期间,虽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曹丕等人对赋有过不少见解,但大多是较为零碎、片断的议论。对赋的研究较为透彻,并在理论上作出较全面、系统阐述的,则是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诠赋》篇,集中探讨了赋体文学。另外,他在《辨骚》、《时序》、《夸饰》、《才略》中也涉及了赋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完整的赋论体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发表的赋论,可以说代表了当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主要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因此,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作家作品不断涌现,文学批评也相应地向前发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成就。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当时文学批评新成就的特出标志。《文心雕龙》总结了过去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经验,对文学批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内容丰富而精采。书中的《知音》、《才略》、《程器》等都是文学批评的专篇论文,其他论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巨著,不仅注重作品的多义性及读者作用,且其《知音》篇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的层面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同时,刘勰还提出许多独创性的、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接受美学观点,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通过对《知音》篇理论内涵的描述和分析,以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为切入点,分析其与《知音》篇的异同,展示了中国古代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