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出版时代已经来临,改制后的出版企业面临着国外出版集团和国际化资本的冲击。制定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以应对全球出版时代的竞争,是国内出版集团的首要任务。本文讨论了国内出版集团制定国际化战略的相关要点,并针对出版产业各环节的全球性转移,讨论了提前完成产业布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正确处理发展主业与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系 我国已加入WTO,国内图书出版市场将越来越趋向开放竞争的市场。出版集团的产生正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图书出版在当前是出版集团的主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历史原因,仅仅靠一般图书的出版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集团实力,确实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国外,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出版集团多是跨媒介、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出版作为一项产业,在这些大的集团中,图书出版业务很少能有绝对优势,如贝塔斯曼集团,图书出版业务只…  相似文献   

3.
李伟 《出版经济》2000,(1):34-35
出版集团公司是一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版集团公司作为企业群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来自于企业集团本身的功能效应,在众多跨国图书公司准备“抢滩”中国图书市场的时候,人们为有效阻止外国公司瓜分中国图书市场,对出版集团公司寄予厚望。出版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组合经济效应、协同合  相似文献   

4.
出版集团规模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年以后,出版业相继诞生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以资本为纽带的出版集团.为了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这些出版集团诞生后大都进行了一些规模扩张,也有的正在着手进行规模扩张.本文想对出版集团的规模问题做些探讨,以资参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建立图书批发中心已成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建立什么样的批发中心的问题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从商业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索这一问题,只是管窥,算是一家之言吧。这里所说的图书批发中心,是指专门从事图书批发进、销、调、存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的经济实体。图书的批发经营活动,可分为图书批发购进和图书批发销售,只有同时进行同一图书的批发购进和批发销售经营活动的企业,才能称为图书批发企业。  相似文献   

6.
图书批发工作是图书出版发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出版与销售的桥梁。做好图书批发工作,对更好地满足读者图书需要和繁荣出版事业都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出版社处于不同的部门主管之下,所有的出版资源由上面分配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出版社普遍缺乏竞争力,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或者市场化程度不高,或者还处于散兵游勇的落后局面之中。根据中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中国已经开始逐步允许各种资本进入报刊出版发行领域,而各地也先后组建了出版集团以应对挑战。对于出版领域来说,比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是体制改革,只有坚持推动管理制度的优化才能实现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近 20年来,围绕所有权转移的并购活动在英国频繁发生.这种商业并购活动,使得目前英国的出版业被包括 Pearson出版集团在内的10多家大型出版集团所控制.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是英国出版业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出版业并购大潮中,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必须定位于某个微观出版市场,并在遵循一般出版规律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有别于大型出版社或大众类图书出版社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9.
全球出版时代已经来临,改制后的出版企业面临着国外出版集团和国际化资本的冲击。制定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以应对全球出版时代的竞争,是国内出版集团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产业链理论构想与现实操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已经成为整个传媒产业的重要形态之一,与相继组建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一样,出版发行集团在整合自我行业资源的同时,必将迈开跨地区经营、多媒体兼营的步伐。而各大集团的融合互动将形成系统化配置资源的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资源、资本都会向优势集团集中,造成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从出版的立场出发,我们希望看到若干的出版集团成长为跨地区、多媒体兼营的真正的媒体集团,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版业的摩天大楼是靠图书一本一本地垒起来的。如何通过产业链的营造发展规模经济,延长微观图书的市场生命周期,是切入出版集团化建设这个…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新华书店图书批销中心运用流通手段现代化为载体,以市场、货源、速度、服务为目标,以为基层新华书店组织安排图书市场提供良好的货源保证为突破口,为图书出版、发行牵线搭桥,使图书批销出现供求两旺的景象。据统计,去年图书批销中心与全国260多个出版社建立了业务往来,图书批销中心开业仅半年批发码洋已达2000多万元。今年春节以后,日销售码洋都保持在15万元左右。 跨地区、跨行业的图书批发活动明显增加是图书批销中心的一大特点。基层书店在批销中心进货码洋占批销码洋的68%,集个体书店占32%,图书代理通过批发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图书出版产业领域的全球价值链中,以英美为首的跨国图书出版集团为维护其文化产业巨头的国际地位,通过并购、合资等各种手段在加拿大大肆扩展其产业链条。对于加拿大来说,图书出版产业作为政府生产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必须对图书出版产业实行积极干预的文化保护政策。因此,在文化保护和市场逻辑的博弈中寻求平衡就成为加拿大图书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5,(17):25-27
本期行业数据节选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关于关于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与效益评价的内容,主要分析图书出版集团以及报刊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在过去一年的行业数据. 2013年批准成立的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尚不能提供有效的集团财务数据,故列入统计的出版传媒集团为117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32家、报刊出版集团46家、发行集团27家、印刷集团12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出版业在经历了市场化、集团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出版集团开始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上市融资。上市是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推动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且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试点出版集团在全国总体比例的变化情况,是衡量出版集团成立后规模效应和竞争力发挥的重要指标.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对2003年9家出版集团的数据分析显示,图书品种和出版总定价连续两年上升的集团,只有33%,未及一半.甚至有的出版集团连续两年不升反降.  相似文献   

16.
“造大船”备忘录——我国出版集团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出版界的眼光聚焦在出版业的集团化和集约化——造大船上。笔者以为,出版集团的建立和市场化运作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在建立出版集团的同时应着力搞活中小出版企业   集团化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出版产业的集中率并不如其他产业高,就是在发达国家也是既存在大型出版集团,同时存在为数众多的中小出版企业。从整个出版产业而言,应当是大中小相结合,让大的更强、小的更活。   在组建集团时,有两个事实常常被夸大,一是国外出版业集约化的程度被夸大了,二是集约化的作用被夸大了。一般而言,集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乃瑞  王琨 《出版广角》2022,(17):61-65
自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后,数字出版和线上图书销售额增长是全球出版业的共同特点,各国出版商和电商平台应用社交媒体拓展图书线上销售渠道。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产品在六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营销策略,发现疫情后社交媒体在出版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我国传统图书的营销渠道,还提升了图书营销效率。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图书销售秩序和推广行为仍有待规范。与我国相比,国外虽然数字出版增长明显,但各大出版商的收益并不显著,社交媒体在图书营销中多以口碑营销的方式助力推广,在具体销售环节的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美国图书出版业已越来越向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往日的大型出版社被更大的跨国出版集团或是大财团并购,一方面是数以百计的小型出版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诚然,每年也有一些小型出版社因为经营困难而倒闭,但是更多的小型出版社在竞争非常充分的市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有独立见解且相信自己才华的作家,在大出版集团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求得平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中外出版集团对比研究,指出我国出版集团的东方文化管理模式可能更优于西方出版集团的资本模式,更接近图书出版的本质,更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支撑,但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行政管理可能压制市场主体的活力.东西融合、扬长避短,才能打造中国特色的出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出版集团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它是指出版集团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在出版资源稀缺、出版物市场需求有限、出版集团异质化水平较低,以及出版集团经营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出版集团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在特定经营领域内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即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根据竞争理论与各国传媒集团的实践,这种优势源有三:一是通过跨媒体形成总成本领先优势:二是通过并购形成竞争优势:三是通过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