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图 《成才之路》2012,(31):78-79
一、什么是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功是指武术运动中具有共性的基础训练内容,以获得和运用武术技法必备的各种能力为锻炼目的的一类运动形式。它包括提高体能为主的各种功法和提高技能为主的基本动作练习。武术基本功,包括肩(压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两臂交  相似文献   

2.
以武术的本质为依据,套路、散手与功法运动为着眼点,分析当今的竞技武术。强调武术的发展要始终围绕"技击"这个本质。从竞技武术的形成及现代竞技武术的三个表现形式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入手,对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证明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其本质特征应该是技击。  相似文献   

3.
好的节奏把握是武术表演和比赛成功的要素之一,其具体表现在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武术运动之中,对武术节奏及其训练的探讨,旨在认识节奏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期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本文主要就武术文化中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的概念进行辨析,并探讨具体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5.
“长杆较力”是全国武术功力比赛的竞赛项目之一,通过四届全国比赛“长杆较力”项目的技术方法、规则演进、运动成绩等方面的变化,分析“长杆较力”项目技术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武术“长杆较力”这一项目技术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术功法的内涵和实用价值着手,结合传统养生学理论知识,对武术功法的养生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武术功法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养生项目,具有养身、健身、护身等健身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分析,采取分性别、运动年限、练习类型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不同年限、不同练习类型、不同组别、不同性别的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差异性,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平时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运动员因伤病而影响比赛的成绩,以促进武术套路运动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开设武术功法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高校开展武术功法课的重要意义,分析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武术功法教学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通过大学生带动整个社会对武术功法的学习,从而促进武术功法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高校开展武术功法课的重要意义,分析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武术功法教学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通过大学生带动整个社会对武术功法的学习,从而促进武术功法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从乐 《考试周刊》2007,(3):104-105
目的研究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的技击方法与内容、技术技能、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二者是否相互联系,能否相互利用。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逻辑演绎法、分析综合法进行思考、分析;根据查阅、分析和笔录所得资料对两者的关系与共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虽同出一系,但两者都各有其本身的运动形式和特点,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也不同。(2)两者都是以技击为核心,虽然练习形式各异,但两者的技法技术可进行互补和借鉴。结论武术套路与散打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各自有本身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应该传承各自的优势,再吸收他人的技术特点加以改进,以防止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从事苏州市武术套路比赛的裁判工作,总结出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些决定性因素。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有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主观因素,也有竞赛条件、裁判评分以及对手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想象练习法是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它具有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并使之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本文依据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有关理论,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体会,对想象练习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了浅述,对改进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江省2 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多半学校有风雨操场,能保证武术教学的正常进行,但器械和辅助练习器械短缺、项目经费不足;授课时间较短;教学由简化套路逐渐向技击性教学内容调整.对策是扩建运动场馆,增添武术器材,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降低技能难度;提高教师知识、学历、科研能力,促进武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运动具有与其它项目不同的特点和训练意义,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比赛心理进行分析,阐述了心理训练在武术套路比赛中的意义,并提出心理训练的有关方法和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单个动作为基本内容、套路和对抗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年来武术理论和实践、套路练习和对抗练习、技击动作和非技击动作在发展上都出现了不平衡.现从理论和实践上讨论套路和对抗相结合的可能性.二者结合起来比赛,使武术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全能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3级4个班级共计18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查询相关文献、问卷调查、教学试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武术项目为例,对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校内公共体育课进行分析与研究。实践证明,运用运动处方产生的运动效果优于其他普通的训练方法,将运动处方运用于武术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武术技能、提高身心素质,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市从事武术套路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德州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年龄阶段,高中(中专)年龄阶段的武术套路运动员严重缺乏: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运动热情和注意稳定性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性别间的比较,非智力因素则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在运动责任心、运动自信心、运动好胜心、运动独立性方面,参加过市级或市级以上比赛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口令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技术学习中,经常运用口令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练习和复习提高.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教学中口令的运用有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文章从武术教学实践出发,对武术教学中口令的运用形式、运用技巧、时机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从中探讨武术教学中如何正确的运用口令,进一步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利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Z1):71-72
运动技能迁移是一把双刃剑,它对运动技能的形成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在武术的学习和练习中要合理地运用技能迁移规律,分析其在不同动作学习时的迁移效应,从而有效的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使自己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