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经典诵读之风吹遍全国中小学校,一时间全国上下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在名师们的影响下,在教学第一线进行经典诵读的尝试、研究活动。《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道德经》《中庸》《论语》等中华古代经典诗文陆续走进学生的课堂;《飞鸟集》《晨读对韵》《绕口令》《儿歌集》这些中外现代经典诗歌也常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应该说,经典诵读的盛行,给一批喜爱文学的学生带来了福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堂实践呼唤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内心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国学经典阅读是大有可为的。《论语》教学作为高中语文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程之一,能否真正让国学经典教学《论语》从"走近"学生到真正"走进"学生,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一、涵泳经典潜滋暗长待薄发诵读古文,满口留香。古诗文要读得充分,读得好玩,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培养和个人体悟的交流,淡化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及其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生动有趣的诵读、文化熏染的赏读、活泼带劲的赛读,让孩子爱上古诗文,走近古诗文,乃至敢于自创古体诗文。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高中经典古文教学,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经典古文学习的重要性。经典古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于想象力的需求,使得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一、品味语言,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语文也是语言的艺术,高中经典古文都是千古  相似文献   

6.
吴碧琴 《现代语文》2014,(10):64-65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首次把文化经典列为考查内容,并推荐《论语》、《孟子》、《庄子》三部文化经典著作,福建的这次改革可以说是一次创举,向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致敬。高考的考查内容发生变革,意味着实践中教学内容也应有所变化。近几年福建高考的文化经典的考查内容集中在《论语》和《孟子》这两部作品里,因此这两部作品被列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诵读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先贤的经史子集往往是通过诵读储备于心的。近些年,经典诵读重新被推广是教育回归传统,从传统中汲取智慧的体现。经典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基本途径之一,因而,不应该把它当作点缀和附庸。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上的经典诵读有着优美悦耳的韵律,生动可感的画面。它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惊涛骇浪——让学生和作者心意相通。初中时,老校长讲授的《背影》和《记一辆纺车》让我至今难  相似文献   

8.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论语》《孟子》《庄子》三部文化经典和《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八部文学名著明确列为考试内容。经典名著阅读由此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得不正视的热门话题,阅读经典名著的活动也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0.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很早就被命名为"中华经典文化诵读试验学校",同时我校每年都有"读书节"。依托这样的平台,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我们班在这个大环境下,开展了诵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一、感知古诗文,积淀文化底蕴1.诵读积累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可诵读的经典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情,要求七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接受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12.
经典古诗文是古人的思想与智慧结晶,是对古代的山河以及人文情感的重要描述,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均具有较好的培养效果,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诵读经典是我校六年级开展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以论语学习为切人点,以我读《论语》,我记《论语》,我讲《论语》为主线,以达到人人参与,人人爱读、人人会背、人人能讲的活动效果.学生们在学论语、讲论语、背论语、悟论语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升华、净化.学生们在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更加会合作,敢表达,善感悟,乐交流,有效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经典诵读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一线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发挥诵读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在诵读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作的阅读、朗诵、背诵活动是语文学习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活动。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要靠积累,而积累自诵读始。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中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操,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要"诵读古代诗词和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必修每个模块的最后都设置了活动性学习专题,这五个专题分别是:《走近孔子》、《与经典对话》、《真情伴我成长》、《语文与我同行》、《感受古代汉语的文化底蕴》,这五个专题从不同方面诠释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8年南怀瑾先生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推行的儿童读经典运动传入大陆以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活动此起彼伏。温州市是倡导经典诵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今年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制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诵读地方教材,进一步推进了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以上四位教师为我们展现了四节风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阅读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让学生背一些古诗文,从中学习古人表情达意、推敲炼字的方法,学习古人选材取景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交际工具,文言文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文言文教育对现代语文学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历次颁布的初、高级中学阅读课程纲要,初、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初、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新课标更是如此。新版语文教材,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较之以往还加大了文言文的份量。历次大纲都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实际上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甚至许多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阅读《左传》、《论语》、《孟子》、《荀子》一类著作也相当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