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冰心在现代文学艺术殿堂里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她的散文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相对于学术界对冰心早期创作和晚年创作研究的系统性和成熟性而言,冰心在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却少有人研究,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一时期虽然是冰心创作的低潮期,但其作品却存在着独特的文学和精神价值。从时代背景与冰心个人经历这两个方面,解读冰心在重庆时期的散文创作及其在艺术风格上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冰心的创作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要算她的散文和诗歌,而母爱是散文和诗歌中分量最重的主题。冰心本人也是描绘母爱最详细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新文学的园林中,冰心的散文是一朵飘逸秀美的白云,一株清丽芳香的鲜花.高洁雅致的情韵,变幻自如的意态,膝胧深邃的意境,清幽秀媚的画面,潇洒挥驰的文笔,显示出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郁达夫评述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雨帅,……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冰心与张爱玲这两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们在作品中表现母爱这一重要的主题时,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极致.冰心对母爱宣教似的竭力张扬,意在建立一个有牢固理论基础的人生观,以求完美地解说社会和有效地解救众生.张爱玲则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母爱进行叛逆的书写,对母性的异态刻画,使她成为特定的历史剪影.  相似文献   

5.
王雁 《职大学报》2013,(6):48-50
冰心作品的爱的哲学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母亲之爱三部曲构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冰心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之爱。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祖国的大海、山川、花鸟、树木。冰心用她对大自然的超强感受力,用清新优雅、轻灵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画。冰心对大自然的独特描写,成为她作品中闪耀着异彩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何捷 《阅读》2024,(26):12-17
<正>重庆是有名的山城、雾都,是“红色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名家的传奇故事——在天官府8号小楼上,郭沫若开始了历史剧《屈原》的创作;在北碚,老舍开始了《四世同堂》的创作;陶行知在这里创办了“育才学校”……抗战时期,作家冰心曾居住于重庆歌乐山上的“潜庐”。冰心一生为儿童写了很多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她的文字中充满着对大自然和童年的歌颂。  相似文献   

7.
向雯 《职大学报》2006,(3):34-37
冰心是中国第一代新文学女性作家的领衔人物,她的创作体现了她对于性别问题独到的思考。本文考察了从冰心初登文坛到现今学术界对她创作中性别意识的认识和评论,在此基础上,从冰心以立代破的叙事策略、母亲本位的女性性别定位、不断深入的性别思考三方面论述了冰心性别思想,指出其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一直是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核心词汇。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从她的杰作《关于女人》中,我们能够发现冰心创作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这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冰心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的小说作者,正是五四运动的狂潮巨浪,把她卷入了文学创作的洪流,使她犹如一颗明耀的新星,彪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史册:作为一位文学界的新秀,冰心是以她的“问题小说”而蜚声文坛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佳作,标志着冰心早期的创作成就,反映出她对于家庭、人生、社会问题的独到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她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的揭露与抗议,对热血爱国青年的赞颂,对受压迫的弱小者的同情.可惜,由于她的软弱的资产阶级立场,博爱的人道主义的心肠,又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武装,影响到这些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这些作品流露出过多的小资产阶级的脉脉温情,缺乏火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面对着“风雨如磐黯故园”的险恶形势,她发出了哀惋深沉无可奈何的叹息.针对着茫茫大千世界的无穷苦恼和复杂纷繁的社会人生问题,冰心也在苦苦地思索探求,想寻求一付祛除人生苦恼、解决  相似文献   

10.
鲁普文 《职大学报》2013,(6):35-39,111
文革至上世纪90年代,冰心在家信里密集谈及她第三代孩子们。本文通过对这些信的梳理,试图展示冰心晚年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她和第三代的关系;这些信也反映了冰心一直以来对家庭第三代教育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定点摄像法、影像解析法等,以刘虹参加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选拔赛20km比赛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其里约奥运会技术改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刘虹技术的规范性、实效性特征较好。技术规范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其腾空时限处于模糊腾空时限内,但是最后冲刺阶段由于提速导致腾空时限远超过临界值。头顶垂直位移稍偏大,摆动腿离地瞬间膝角偏小,垂直膝关节角度同样偏小,且重心移动速度越快,其膝角越小,易形成“跑”的动作表象。着地技术符合裁判员判罚的直腿标准,且垂直支撑阶段“反弓”动作明显。实效性特征表现为左、右步长均有提高,“小步高频”的中国技术风有较大改观;但仍存在左、右不均衡现象。两大腿夹角偏小,说明刘虹向前“送髋”的技术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荒原蚁丘》女主人公比阿特丽丝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比阿特丽丝在复杂语境下突围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反对者和歌颂者都以为她是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旗帜。但娜拉一直安于“玩偶”地位 ,也未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只是在她的爱心遭到丈夫自私的回报 ,梦想破灭后 ,才决定离开玩偶之家。历来的研究从社会政治角度拔高娜拉形象的客观意义 ,是不准确的 ;应该从审美与情感角度重新评价这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以工作目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强调对任务的完成负责,而较少考虑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又要求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重自身素质及专业的提高和完善,强调自身的发展。因此,仅仅把对教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标准和内容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笔者认为,应建立目标达成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新型高校教师评价观,将目标达成评价和自身发展评价结合起来,才是对高校教师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汀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前后写出了六部作品,表现出她对女性认识的变化轨迹。对简·奥斯汀六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纵向关注,可以清楚看见简·奥斯汀在创作前后期对女性群体的认识的变化,简·奥斯汀将自己这种思考诉诸于笔端,在肯定女性群体、关注女性个人价值、争取女性权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成就。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月亮意象而著称,这与她的女性意识有关,张爱玲认为,只有回归女性本质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才是具有神性的女人,女人的悲剧就在于她身上神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则是她们生活于男权统治下的境遇造成的,也正是这种对女人生存处境的悲剧感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底色.月亮意象是她女性意识的体现与象征,是她对女人理想的审美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基础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践中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加以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人在边缘--论严歌苓旅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微 《职大学报》2005,(3):40-44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素有"多产多奖"作家之称.她所提供的一系列关于移民 /旅居生活的小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异域生活的真实画卷.本文试以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核心,分析严歌苓域外小说中的边缘书写及其所表现的移民者的边缘处境.并试图透过人物形象描写的表层透视作者内心对人性内涵的关注及其华文写作的深层意义既是对自己的边缘身份进行某种确认,也是作者反抗中心与主流、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盖尔·卢宾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是一篇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理论文献。然而,它的理论创构方式却不具有健全的综合意义,而是片面地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道路,依托于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以求达成解构的目的。它的思想路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对待前人理论遗产的态度往往是断章取义、主观发挥的。它过分地强调“性/社会性别制度”的自足性和优先性,将它视为导致女性压迫的根源。因此,它所提出的女性解放方案也就仅仅是从这个制度上来着眼的,而不是从整个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方面来考虑的。总之,从宏观的理论设计到具体的理论阐释,盖尔·卢宾都存在着严重的脱根失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获得冠军,在竞技过程中表现出一流的技术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比赛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李娜7场比赛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发球技术稳定,发球得分率较高;发球战术效果明显,特别是二发得分率远远高于对手。接发球技战术使用合理,回球角度大、落点深,接发球得分率比手高。李娜在对攻阶段的正反手击球带有极强的攻击性,是打出制胜球的有力武器,也是获得破发机会和完成破发的有力保证但伴随非受迫性失误也高。上网次数比对手多,且网前成功率和得分高,说明了李娜网前把握能力强,同时也表明了李娜竞技过程中技战术变化多样、技术全面,逐渐往综合型打法过度。李娜在比赛中充分展示出了顽强的意志及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