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目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专业认知过程和专业发展模式等多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并通过对我国英语师范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反思其现行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化缺陷",特别是师范生英语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科知识之间、学科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知识之间的严重分离现象,提出以专业化为基本方向的师范教育课程目标,以利于师范生"完全人"的专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在进入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之前,作为观察学徒,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教学和教师的先入之见。先入之见的持续性、反弹性、正误性、过滤性、交互性特征影响着师范生的心理图式变化,一方面容易诱使他们退守到学徒时代所体认的传统教学图景,另一方面也为师范生和教师教育者提供了检视、比较、修正新旧经验的契机。分析学徒观察期形成的先入之见的特征及影响机制,有助于增强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师范教育一直受到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困扰.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新模式的出现,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文章提出要建立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在合作基础上使师范教育课程一体化,师范生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一体化等观点,从而探索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中存在较多的冲突,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内涵仍被忽视,高职院校中的师范教育专业因受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而变得功利化和技术化。创造适合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师范教育生态非常迫切,这将关系到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8,(3):117-124
地方高校的师范生教育应立足于地方属性,从地方性出发以适应师范教育的开放化和专业化趋势,高校可通过实现师范生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建立师范生培养的动态调整体制,避免师范教育消亡论和唯教师资格证论错误导向;以培养区域基础教育师资为导向,实现与传统师范院校、非师范教育专业的差异化竞争;增强地方性特色,树立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的理想,挖掘区域课程资源,形成师范生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培养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师范教育的归结点。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师范生胜任专业性教育实践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的有机综合。在专业整合的视野中,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三要素"是专业愿景、专业眼光与专业技能,三者构成了一种涵摄式结构。从单项实训走向专业整合,着力培养师范生的"专业人"胜任力是当代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转变的必由之路。未来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变革方向是:从力促教育实践成功的角度科学定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坚持从教师职场角度调整培养思路,立足行业融合理念调整师范生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教师要自信地走进课堂,就需要在职前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与教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有"教的知识""学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与"课程的知识"等。要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师范教育需要设计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确立基于实践的理论学习模式;需要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时间。同时,大学与中学要建立更广泛的合作机制,重视实习基地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是现代师范教育的普遍共识,但在推进教育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师范院校普遍遭遇专业知识"统觉"的困境和学术水平的"临床"困境,前者表现在师范教育无法将专业知识有效统合,后者则使得师范教育无法将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边缘型"任务指向对师范生教育实践效果的影响研究从"边缘"关注开始,研究教育实践者通过非学术活动对学术活动的影响效应。实验表明,"边缘"关注显著影响了小学生对教育实践者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准中职师资(职教师范生)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还要提高职教理论素养和培养教育教学能力,以全面地形成与发展其职业核心能力。这种职教理论学习、校内微格教学实训和校外教育教学实习"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其职教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析师范教育中教育技术素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能力及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对象,应该形成必要的教育技术素养并不断予以提升.目前师范教育中,对师范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上,而对"教育"技术素养中的"教育"价值关注不够.本文认为,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应该从技术、理念、价值等层面得到整体的诠释,并且这种全面的教育技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应该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1.
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教师专业化的取向对我国师范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下,我国师范教育要由理智取向、技术取向走向实践-反思取向,要实现这种转向必须凸显师范教育的实践性,师范教育要从强化实践环节、改革课堂教学和拓宽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渠道等方面凸显师范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前专业发展以师范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为主。大学本位的师范教育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而其专业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对学生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却相对薄弱。应充分利用顶岗支教实习的契机,加强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师范生在实习中要践行专业理论,提高实践技能,反思教学实践,积累科研素材,实习同伴间要合作互助,在指导教师专业引领下,实现职前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经验性知识、案例性知识,它的形成和积累与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经验有关。但是就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状况看,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模块是其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板块。究其原因与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关。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师范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比例.决定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要努力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三种途径:师范教育中增加实践的时间;采取"学徒式"的教师成长模式;加强教师元认知的获得训练.  相似文献   

15.
在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实行"三导师制",旨在革除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训练不足,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指导弱化等弊端。该制度在增强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成效显著。但要保障其有效实施,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基于有效融合理论,加拿大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模式."实践与理论并行"模式的含义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开展,交互进行,实践学习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的过程.概言之,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实践行动提供了知识基础,实践通过行动中的反思促进并转化为教学理解和教学智慧,从而使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样态.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职前实践学习中开展儿童研究有利于改变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裂",并能帮助师范生在教学中从"关注自身"转向"关注他者"。然而,当前在我国的教师职前实践学习阶段,师范生未能有效开展儿童研究,这直接影响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我国教师职前实践学习中开展儿童研究的一些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育教学素质的职业强化训练,是引领准教师开始职业生涯,顺利渡过入职适应期,实现专业发展的一道门槛。师范教育双轨制实施后,独立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被打破,教师教育课程逐渐向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倾斜,重学术理论,轻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缺乏国家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各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各行其道,对师范生后续的专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改革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实现教育实习立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师范教育对物理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缺失的现状,提出物理师范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有别于非师范专业的课堂教学,提倡"40-10"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训练,根据反思的特征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是师范教育影响的过滤器。模拟教学的教后感是重要的反思性现场文本,对教后感进行叙事研究可以有效地探查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存在状态、具体表现和发展路径,对于改革师范教育,缩短教师成长周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