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立足于新疆社会发展,从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层面展开论述,把握时代精神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出发点,从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的依据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视角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汀.迪奥对时装艺术领域的创新有三个方面:设计理念的创新;时装艺术交流的创新;营销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剧场被称为“后现代剧场” (postmodern theatre)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我们此间亦不能例外。事实上我们的文化系跟着西方动向、亦步亦趋,就如巴黎的时装一样,没有人能够抗拒。所以此间的前卫剧场艺术家早已将这块招牌,敲得震天价响。  相似文献   

4.
史姝是国内一家知名皮装品牌的研发部经理,相当于欧洲的买手总监,最时尚领域里的一位白领。她的日程排得很满。在她刚刚参加了国外的一个时装展回来、去参加另一个时装发布会之前的空当,终于约到她接受我的采访。我理解最高段位的时尚是不露痕迹。她的衣着当然时尚,人却没有自以为是的张扬,极有个性的短发,前卫里是温文尔雅。  相似文献   

5.
时代精神对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时代精神主要从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道德精神四个方面影响学生成长指导,在成才指导工作中弘扬时代精神要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据《成才导报》报道,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教师招聘中,来自省内外的24名特级教师全部落聘。该校负责人介绍落聘的原因是:他们(24位特级教师)的教育理念不适合南师附中,南师附中是一所教育理念很“前卫”的学校。24位特级教师全部落聘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关注,也使特级教师有了很多的感慨。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怎样适应新课程,什么样的观念才是“前卫”的呢?观念“前卫”是不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标准呢?这些都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但如何去认识教育创新,应怎样去教育创新,这并不是凭一时…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  相似文献   

8.
戴震是兼有"狂者"、"狷者"性格有创新精神的学者.戴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把握.学术研究应把握时代精神,拓展戴学研究视域是《戴学纵横》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系统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精神教育思想,有助于贯彻和落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精神教育思想的产生既是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需要,更是借鉴前人研究有益成分基础上的创新;经历了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四个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精神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关于主客体、内容、原则和载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要求。深入探讨创新思维形成的规律,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流派。在标新立异的先锋派艺术不断冲击传统的艺术观念,从而导致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趋于模糊之时,它却摈弃了美学家应有的批判精神,一味对新艺术采取亲和的态度,企图以艺术的制度论为其作理论辩护。然而,由于艺术制度论放弃了对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的探寻,它最终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本质。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本质其实在于艺术所固有的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在当时文化语境中的初衷,是反对"文艺载道"等要求和标准。先锋派所体现出来的核心艺术精神应该是反抗和否定,而文学史对于"先锋"文学的界定则比较混乱。汪曾祺被"先锋"作家们尊为"源头",但二者之间的归宿又迥然不同。广义的"先锋文学"被认为是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当代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是针对当时的中国经验而言的,而汪曾祺的小说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它们在产生的当时就产生了文学史的意义。而随着时光推移,它们依然独特,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汪曾祺和受他启发的"先锋"作家们有着真正的区别,这些区别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先锋文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制度论不可盲目接受,而要作出批判性回应。  相似文献   

14.
从"第五代"到"第六代",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经历了从启蒙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流变,其演进脉络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社会整体文化思潮的运转逻辑。先锋电影思潮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颠覆模式与整合模式的对立统一,前卫的艺术实验中蕴涵着回归传统的因素,边缘的反抗姿态里隐匿了对于中心的向往。作为一个现代艺术范畴,先锋电影与大众文化相伴相生,存在着否定自身的倾向,在成功中趋于媚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艺精神里有沉郁的文学艺术风格,近代画家黄宾虹在山水画中发展了这一艺术风格,创造出浑厚华滋的新的浓郁美美感,李可染、贾又福继续拓展着山水画浓郁美的内涵。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开始转向金戈铁马式的雄浑悲壮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6.
先锋与媚俗——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先锋电影会利用大众文化的艺术元素,商业电影也从先锋电影那里获得技巧,先锋电影甚至可以直接成为一种商业时尚。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一方面,大众文化与先锋电影具有相似的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另一方面,先锋电影也与大众文化一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统治和整合大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的文化大规模入侵,绘画艺术领域中很多激进艺术家和学者都忽视了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实验艺术和先锋艺术进行大力的推崇,必然使高校的素描教学遭受各种新思维方式、新理念的冲击。但本文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坚持扎实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是特别必要和重要的,素描教学的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  相似文献   

18.
壁画是依托建筑墙面而存在的公共艺术。从属于建筑的功能和设计风格进行装饰是壁画的主要特点,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是壁画创作的基本原则。人类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增强了大众对审美时尚的需求和变化,壁画艺术家在追求现代建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中,以传统和现代工艺材料为造型手段,在承袭传统壁画艺术精髓和各民族优秀造型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元的现代壁画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批年轻的先锋小说家登上中国文坛,特别是余华,他以血腥的暴力叙述、颠覆性的语言、令人绝望的意境和黑色幽默情节,挑战着读者的视觉和感觉机能。九十年代,余华由先锋向写实转变。这种转变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先锋作家在中国当代遇到了写作困境和精神危机而转向而实现的自我救赎,而是在借鉴西方写作模式和传统精神而实现的写作方式的成熟转变。所以,纵观余华创作,外国作家、理论及写作方式对余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徽州三雕与建筑紧密结合,彰显了徽州古文化之精髓,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非为美而美。它的产生与“生存”有着丰厚的文化背景;题材丰富,形成了简洁淡雅的艺术风格;雕刻技艺高超,是徽州人民艺术与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中的仿古或复古,不单是一种时尚,而应研究传统建筑装饰雕刻的精神与情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