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整定一直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改进微分进化(DE)算法对传统P1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PID参数的优化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各项控制性能指标优于传统方法整定得到的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Matlab的S-Function的运行原理、功能和实现方法;简要说明了基于S-Function的非线性PID控制器的方案,对于非线性PID控制器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来优化PID控制器参数;介绍了工具箱的主要特点,并给出了在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近几年来混沌优化方法及其在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对混沌优化方法的特点及其在解决函数优化问题和组合问题上进行了说明。通过混沌优化方法在PID参数调整上的应用分析了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展望了此种方法随着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优化算法的结合的发展将会给H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带来更好的前景,同时也说明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TS型模糊PID控制器的改进算法。通过对两种TS型模糊PID控制器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引入非线性量化因子,优化隶属函数,引入积分环节,降低模糊控制器的维数,简化规则等,使改进后的模糊PID控制器在规则少、参数简化、参数调解难度降低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区间系统的最优H∞ PID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状态空间参数化方法,该方法将PID控制器设计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的优化问题。PID参数可以直接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数值仿真说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基于流体流理论的网络简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将遗传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定义了一个综合调节时间、上升时间、超调量、系统误差等动静态性能指标函数,在给定的参数空间进行组合优化搜索,迅速求得使性能指标优化函数极小化的一组PID控制器参数,而将PID控制器应用于网络主动队列管理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大时滞和突发业务流的冲击两种情况下,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的动静态性能优于RED、PI算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方法用于智能车控制系统,克服了简单模糊控制和传统PID控制的一些缺点,通过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和决策,实现了PID控制器参数的实时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沌搜索优化方法的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静 《襄樊学院学报》2001,22(2):63-66,70
将混沌科学的新应用混沌优化法引入PID控制器设计、对PID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结果进行仿真。结果证明,混沌优化法算法简单、有效。所设计的PID控制系统响应快、超调小、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将混沌科学的新应用混沌优化法引入PID控制器设计,对PID参数进行优化,并用Simulink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混沌优化方法算法简单有效,所设计的PID控制系统具有响应快、超调小和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并联机械臂运动轨迹的定位精度,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PID控制器参数。构建了并联机械臂机构简图模型,通过平面坐标系推导机械臂运动角位移方程式。分析了传统PID控制器模式,给出系统输出误差的适应度函数。对优化后的跟踪效果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器跟踪效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无外界干扰,两种控制方法角位移跟踪误差相差不大;有外界干扰,改进PID控制器明显优于PID控制器。说明采用改进PID控制器控制机械臂运动角位移,能够很好的抑制外界环境的干扰,保持系统的稳定输出,提高机械臂角位移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器,该控制器首先采用基于继电特性的方法求得PID控制器参数的初值,进而利用模糊控制器对运动控制系统的PID参数进行在线整定、计算和调整,并将取得的对应系统最佳性能的PID参数作为输出结果。目前该方法已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自整定方法能使运动控制系统快速获得满意的PID参数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缺点,考虑将它们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采用模糊规则在线整定PID的K,、如、K,三个参数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能满足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且稳态误差小的控制要求,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也很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具有仿人智能多模态控制算法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将模糊逻辑方法运用到PID参数自整定算法中,将改进型Z-N方法与模糊整定方法相结合,在线整定PID参数,用于由模糊控制、Bang-Bang控制、自整定PID控制三种控制模式相结合的多模态智能控制中,各控制算法间的相互切换采用专家系统进行监控、调度大量的数字仿真、模-数混合仿真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动、静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烟叶复烤过程具有时滞、不确定、非线性特性,仅利用常规PID控制不能使复烤过程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一种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控制器的参数调整采用确定性的模糊调整规则,从而不仅使控制器的设计易于实现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对烟叶复烤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烤炉炉温的控制特点,针对温控系统的大纯滞后性,采用了带Sm 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器设计方案,对控制算法和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并应用仿真技术,选择适当的调节参数,使系统达到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个非缌陛、多变量、强耦合的系统,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通过设计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应用模糊算法在线自动整定PID参数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位置调节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抗负载扰动能力,动态响应速度、稳定性等均优于常规PID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从而满足了交流伺服系统较高的控制要求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器,该控制器用模糊控制器在线整定PID参数,运用Matlab提供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Fuzzy-PID能很好的改善系统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PMAC测定PID参数软件PmacTuningPro2功能模块的运用,指明PID参数的变化对响应曲线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根据阶跃响应曲线整定PID参数方法与根据抛物线速度曲线整定前馈参数方法,为使用Clipper控制器开发机电设备打好基础。实践表明,此方法适合模拟输出速度环伺服系统,能提高显著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等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9.
Variable-air-volume (VAV)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s a multi-variable system and has multi coupling control loops. While all of the control loops are working together, they interfer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A multivariable decoupling PI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VAV air-conditioning system. Diagonal matrix decoupling method is employed to eliminate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loop of supply air temperature and that of thermal-space air temperature. The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by means of 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in floating point representations to obtain better performance. The population in the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mutates before crossover,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convergence. Additionally the micro mut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improve the convergence during the later evolution. To search the best parameters,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ranges should be amplified 10 times the initial ideal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oupling control system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he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strong coupling feature of the system and has shorter governing time and less over-shoot than non-optimization PID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