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贴心。培智教育更需爱心,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动力;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活力;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潜力;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强青少年爱心教育,是重塑完美人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和当下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提出青少年爱心教育的基本途径:建立教师对学生爱的教育模式;纠正教育功能的错位,体现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在自然界中开辟熏陶青少年爱心素养第二课堂;编写培养青少年爱心教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及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爱心培养的关键期。当前,爱心缺失现象在我国幼儿中非常普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种有利的契机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使幼儿在得到爱的同时也学会从爱别人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4.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幼儿时期尤其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本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坚持在幼儿之间树立爱的榜样,利用节日对孩子开展爱的教育,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对幼儿实施爱的熏陶,通过家园共同合作教育,形成爱的教育合力等等,使幼儿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将爱付出,并最终让孩子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6.
尹云 《吉林教育》2009,(6):90-90
1.用“爱心”打开心灵。爱胜过一切语言,涵括一切行为。它是教师自觉的人格修养,是教师职业崇高与神圣的核心。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丰富的,神奇的,独特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怎样通过美育来实施爱的教育,发展人们的爱心和爱的情感呢?一要进行性爱的教育;二要进行爱他人的教育;三要进行爱自然、爱人类生态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困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扬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是无形的,但却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同样,教育的成功也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爱的理论从人类的本性角度揭示了爱的本质内涵,对现代人如何认识爱,如何提高爱的艺术尤其对学校教育中,教师如何富有爱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爱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心是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教师之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尚的、负责的、道德的专业意识、专业情感和专业态度,它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倾注到培养人的事业中,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应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全面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用爱心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蘸满爱意、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古 今中外教育家所倡导的、推崇的。温热的父母之爱永远是子女幸福的摇篮;真挚的教师之爱,可化为一面面风帆,鼓荡着船儿,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爱,可以滋润情感的沙漠;爱可以唤醒干涸的心灵;爱可以分娩出追寻的希冀。没有爱心的教育,是“空筐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更自信更快乐。由此可见,爱心培养是多么重要。随着我国1+2家庭模式(一个孩子加父母)的大面积普及,受所处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固执、偏狭、自私的弱点越来越突出,他们觉得别人爱自己是应该的,别人帮助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去想怎样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更谈不上去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科学。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健全心理和高尚品格的形成,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黏合剂.它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胸怀一颗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爱.那么,怎样才能让爱走进学生的心里呢?这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4.
加强青少年爱心教育,是重塑完美人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和当下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提出青少年爱心教育的基本途径:建立教师对学生爱的教育模式;纠正教育功能的错位,体现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在自然界中开辟熏陶青少年爱心素养第二课堂;编写培养青少年爱心教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6.
程茹 《现代家教》2000,(4):56-57
现在的幼儿,由于在家庭中受到“重点保护”,得到优厚的待遇,容易滋生缺少爱心的弱点。因此,培养幼儿爱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幼儿爱的情感教育中。我主要从幼儿经常接触到的人和事出发,教育他们理解爱,懂得回报,激发其对别人的爱心,训练其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17.
孙芳 《考试周刊》2014,(94):193-193
<正>有位教育家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新课改呼唤有亲和力的老师,呼唤有爱心的孩子,爱心教育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会苏醒;爱心教育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融化。然而,爱就发生在不经意间。一、注重日常生活渗透爱心教育1.随机渗透。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爱的教育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如哪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小朋友的鞋带开了哪位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等遇到这些情况老师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己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故而,仅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四年来,我总是把满腔的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下面,就用两件事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20.
谢义萍 《语文天地》2012,(10):59-60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要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保持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不足的学生,很难。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充满爱心的教师在语文教育中会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