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观念的反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创新意识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存在而产生变革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想力求“新”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语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作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在全社会都在呼唤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今天,用科学家发明创新的思维之路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训练和促进幼儿顿悟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从营造"顿悟"产生氛围作为切入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 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维力求“新” 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 和物质产品。语文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 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其训练 重点,就是要鼓励思维多向流动,培养发散思维,获取多种多样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学生工作创新: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依靠学生工作队伍,在工作中突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有利于高校实施创新教育。一、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分析(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理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K·K·普纳弗提出:创造性思维不仅在于产生新观念,而且取决于应用新观念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包括:建设性不满、独创性、勇气、专门知识、常识、客观知识、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说服力、热情、恒心、精力、不怕吃苦、幽默、合作性等15种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自觉意识与非自觉意识的交…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立足中学数学教学实际,寓创新意识于数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是数学教师应该做的,而且是力所能及的工作.一、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  相似文献   

8.
高学林 《中学生物学》2012,28(11):29-31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个体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一直在研究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事物的存在及其产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世纪40年代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唯物主义“一元论”,认定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和事物的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一、西方创客教育与我国创新教育的比较当前西方创客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只关注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仅就"创新能力"而言,西方创客教育关注的只是"实体作品"(即"物质产品")的创造,而忽视"精神产品"的创造。可见,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与文明,我们要虚心学习,但决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唯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生长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谈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教师和教材,勇于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提出疑问,独创己见,独树一帜。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很有创新意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训练思维、增长智慧的,是聪明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就必须拥有创造性思维,那么何为创造性思维?展开怎样的思路、运用怎样的思想方法,才有助于大量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呢?这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数学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寓创新意识于数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创新教学的构成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独见性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有创新意识的驱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并促使各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创新教育要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意识是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的创新意识是指其遇到问题善于从多角度思考,不满足现状,渴望创新的稳定的心理意向,包括创新兴趣、创新信心。手工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的教学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技能技巧训练,轻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弊端,使幼儿作品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缺乏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新活动的前导.是指人在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思维过程,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都是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辉煌成果.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而形成新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我们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其主要目标应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日后爆发创造能力乃至纵向发展的"原初性的个性品质",诸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与众不同"等。开掘这一"源头活水",便是小学"创新教育"应该做好的基础工程。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一、以乐启趣,培养创新意识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