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珊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20-123
三木稔是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作曲家,他的毕生精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日本和亚洲民族器乐创作,他的一批优秀古筝作品已成为中国古筝教学和演奏的常见曲目。日本筝乐与我国古筝艺术有着同宗同源的关系,通过三木稔代表性筝曲《乡音》的音乐分析,追溯其筝曲创作的源流,把握其艺术特征,可以为促进和提升我国古筝教学实践及演奏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何占豪先生的创作积极拓展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筝乐作品与传统戏曲元素的结合,形成古筝演奏的独特音乐语汇。这些元素自由运用在创作中,为古筝演奏及创作提供的新的方向。演奏富含戏曲音乐元素的古筝作品,跟随戏曲音乐元素线索,揣摩独特音腔音韵,找到能有机结合古筝艺术、戏曲艺术的意蕴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4.
从古到今,中国戏曲艺术与筝乐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古筝艺术扎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发展,不断繁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但一直伴随着筝乐发展存续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5.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古朴、典雅从而吸引众多人的喜爱。古筝流传至今已有五大派系,每个派系的筝乐由于地理、人文等因素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诸如南派筝乐的婉约、细腻;北派筝乐的潇洒、豪放,都与当地的人文等不可分割的。而现代创作的筝乐不论从演奏形式或者作品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制约,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作品创作也不单单只独创也是由民歌或其他乐曲改编而成。本文就以云南民族音乐为依托,用古筝的演奏来阐释云南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A4):27-29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较成功的筝曲作品。本文从"诗,乐,情"三方面着手对该筝乐作品进行阐述,探讨和挖掘其在筝曲中的艺术感染力,分三部分讲述:筝曲中古典诗词的体现;筝曲《云裳诉》艺术特色和演奏技术;筝曲演奏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筝乐艺术在习筝人数的不断扩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从民族器乐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弘扬上看,古筝音乐在艺术风格、演奏方式、演奏技术、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将有新的发展变化。据此,广大〉-7筝者应全方位把握这些趋势,努力推进筝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沁佳 《考试周刊》2013,(94):19-21
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演奏技巧、题材和理念,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筝曲形式。现代筝曲的发展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我国现代古筝音乐作品的新特征。王中山先生的筝曲表现手法在众多作曲家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筝音乐创作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王中山先生是现代古筝艺术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创作了大量的古筝作品,有很多形式和种类,既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又运用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使作品中西结合,富有民族味道。他的多数作品以优美的曲调,将古筝的歌唱属性展露出来。同时,还以明确的写意性展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王中山先生开发和发展了新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显示了古筝这个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古筝,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韵味闪耀了两干多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筝演奏艺术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筝乐成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爱好者,习筝者源源不断。筝乐的兴旺意味着对古筝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普及推广筝乐的教学工作谈点体  相似文献   

10.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11.
筝曲《孔雀东南飞》其作为一首将古筝音乐演奏与传统诗歌艺术紧密结合的乐曲,是筝乐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创作作品,本文从筝曲《孔雀东南飞》的乐曲背景出发,围绕其乐曲演奏特点和情感处理描述,结合谱例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现代筝曲所展现的特点,及对古筝以后技法的革新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中叶以来至今,筝乐的艺术发展通过不断的融合与创新,已经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在众多现代古筝乐曲中,陕西风格作品可谓是独树一帜,这些作品继保留了陕西地方传统的民间音乐因素,又结合了众多流派的演奏技巧,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在现代筝曲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专业作曲家徐晓林老师对古筝音乐有着特别的洞悉,她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些作品中,她常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国外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古筝作品中,使得作品颇有她个人音乐的独特风格.她自幼生活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她的古筝作品也涉及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富于魅力,与筝乐的结合必然会给其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情,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特征,使其作品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古筝演奏家任洁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筝语诗画》中的表演曲目为例,探讨传统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分析其在古筝演奏技法、形式和观念上的创新,以及浪漫的人文主义的音乐美学风格。指出她的"跨界",是以先锋的形式向古典传统致敬,实现了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归元";其古筝音乐表现力丰富,不是仅仅凸显某个主题,某种情感,而上升为特定的文化情境表达,促使筝乐在音乐观念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筝,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的一颗瑰宝,古筝音乐艺术是我国优秀而悠久的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的今天,古筝音乐艺术理应得到发扬光大.欲达此目的,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音乐工作者,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弘扬古筝音乐,加强古筝音乐教育,使古筝音乐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论少儿古筝教学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从最初的宫廷音乐到后期的民间乐器,古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具一格的优雅韵味在民族器乐中地位斐然。筝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古朴、端庄、典雅的特质为现代人所青睐。近年来,随着筝文化的普及传播,少儿学习古筝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这就要求从事古筝教育的教师们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少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筝乐的历史沿革,以4首建国后出现的经典古筝作品为主线,概述筝乐创作者身份的变迁与筝曲创作风格的演变,以此来论述筝乐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创作曲目《晓雾》,很有北京风味,是当时社会中最广为人知的现代筝曲。整篇文章共三部分:首先总结《晓雾》创作的时代背景,以文雅富有趣味的筝乐弹奏手法,展示了京城晓雾、路旁奔波的行人;其次采用京剧-北京曲艺文化元素,凸显和强化了乐曲主旨,《晓雾》浑厚不失古筝音美,表现着现代古典乐器的特性;最后通过探究音乐美学角度分别对作品以及作品中呈现的音乐素材"京剧"进行思考。总而言之,从演奏技法和京剧的艺术特点看,以此领悟现代古筝名曲"独领风骚"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当代筝乐作品的不断涌现,有一部分作曲家选择以古诗词为写作背景进行筝曲创作。笔者选择以筝曲《箜篌引》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筝作品与同名诗篇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准确的以深层体验来诠释乐曲,探究在乐曲演奏中应注意的文化内涵,达到音乐与诗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专业作曲家徐晓林老师对古筝音乐有着特别的洞悉,她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些作品中,她常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国外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古筝作品中,使得作品颇有她个人音乐的独特风格。她自幼生活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她的古筝作品也涉及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富于魅力,与筝乐的结合必然会给其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情,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特征,使其作品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