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是好习惯:定期锻炼身体、事先做计划、尊敬他人等。某些是坏习惯:遇事总往坏处想、自卑感、总是怪罪别人等。某些习惯无所谓好坏:晚上淋浴、用叉子喝酸奶、从后向前浏览杂志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了你,就是毁掉了你。正如萨穆尔斯迈尔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以下7个习惯可以帮助你:控制自己的生活;改善与朋友的关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更好地与父母相处;克服不良癖瘾;确认自己的价值和识别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办事更经济;增强自信…  相似文献   

2.
沉默·道歉     
我总是沉默 不是因为不快乐 你总是道歉 因为你觉得没有把你的快乐分给群纂 所以我习惯沉默 你习惯道歉 再也不是当初的我快乐所以你 我遵守着自己的方式 我沉默所以你道歉沉默·道歉@落雨轩$浙江省乐清市虹中分校高一(3)班!325608~~  相似文献   

3.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说:“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西方教育把培养人的习惯看得十分重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塞罗语)。“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奥维德《爱的艺术》)。“习惯比天性更顽固”(昆图斯《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爱经克泰德《残篇集》)。所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成功和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景是一种巨大而顽固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人成功,不好的习惯可以把人引向失败。同样,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的同学总是小错误连续不断或在同一处多次出错,这极可能是由于不好的解题习惯造成的结果;而又有一些同学解题思路清晰、思维严谨、表述简练、规范,考试分数总是遥遥领先,这样养成了良好的解题习惯。下面通过对一些题目的错因进行剖析,分析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5.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总是习惯把学生当成幼苗,当成花朵,当成朝阳,当成牛犊,甚至当成自己的孩子。其实,任何的比喻都是不恰当的。正因为是幼苗,有人便总是喜欢揠之以助长;正因为是花朵,有人便总是喜欢摘之以观赏。虽然是朝阳,可也会有乌云密布与暴雨如注的时候;虽然是牛犊,可也会有心存胆颤与力不从心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主编推荐     
工作压力太大,有时甚至超出了承受范围;工作上尽了全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因为同僚之间有竞争,所以关系总是搞不好;绞尽了脑汁,业绩仍没有突破……你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的境遇?别担心,来看Alex提供的减缓工作压力的锦囊妙计。  相似文献   

8.
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门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开始。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没法实现高素质劳动者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掌握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等;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 习惯不是天生而成的,是经过有意…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总是自责,不敢给自己提高要求,这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接纳;一个人总是埋怨别人,不能接纳他人,其根源也在于他缺乏自我接纳;而一个人不仅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关键在于他能够接纳自己。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早日摆脱自卑,更可以逐渐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10.
感叹时光     
时光总是悄悄地溜过,没有留下任何一丝痕迹。 太阳下山了,明天还会升起来;花儿谢了,明年还会照样开。可我们的人生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时光的珍贵。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不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而垂头丧气,而是因为自己总是爱贬低自己,所以变得无精打采,毫无斗志。这些人垮在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毛病上。如果你认为自己满身缺点和毛病;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笨拙的人,是一个总是面临不幸的人;如果你承认你绝不能取得其他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那么,你只会因为自我贬低而失败。  相似文献   

12.
流浪的河流,所以能永生,在于其将生命融入大海;流浪的人类,所以寂灭,是因为人类总是淡漠整体的生存信念。万物,各有不同的生命形态。河流,选择流浪,是因为它向往整体的伟大,向往生命的壮丽。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屡屡被拿来当范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晏红 《家庭教育》2008,(5):26-27
过度焦虑,会使孩子总是心神不定,自信水平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焦虑程度偏低,则会使孩子对什么事都不在乎,自尊水平下降,缺乏责任心。所以——  相似文献   

15.
六月的校园,总是充满着各种色彩和情绪,中考、高考;毕业、就业……轮番上演。
  这时候。即将升学的家长和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上普高。还是读中职?考本科,还是进高职?答案人各有别,而思考问题的方式,似乎总是一致的:无法上普高,于是选择中职;考不上本科,所以选择高职。  相似文献   

16.
受政治化、阶级化的文学批评模式的影响,我们的文学教学总是习惯地以时代背景为逻辑前提,以作品的题材为理解依据,先验地把它放在预置好了的模式里,得出一个狭窄的政治化、阶级化的主题来。但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审美意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人生意义,即作家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展示与对生命价值的揭示;它总是表现出比政治、阶级的意义更深远、更永恒的意蕴来。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很多人的意识中,成功总是与困难、挫折、竭尽全力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期望中孩子的成功总是面向未来,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考上了大学,将来事业有成,这才能叫做成功。因此为了未来的成功,往往忽略了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进步,让孩子们更多地体会了失败的滋味,并且以为这是一种必然。本期《成功习惯是成功之母》一文介绍的著名教育家楚图南关于习惯的论述,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他说:成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失败习惯的累积。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儿童做这件事也失败,养成一个失败的习…  相似文献   

18.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总是沉醉于旧“习惯”,习惯了把持讲台,垄断课堂,习惯了固守教材的一家之言,照本宣科,习惯了不停地兜售知识。教师长期钟爱于旧“习惯”,必然造成学生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贫穷,“穷”则思变,忍痛割“爱”,接受新课程,吸收新理念,冲出旧“习惯”的重围,是教师唯一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职校学生的初中物理基础一般都比较差,所以进入职高后学习还是比较被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轻视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的问题;教师总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实际上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财富,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因而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是我们有效开展物理学习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欣赏:《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这篇文章,细读品来,更觉此文像一面镜子。人的一生是充满挑战的,人总是在经历中成长,很多道理,我们当时未必明白,但过去之后,可能就会体会得很深刻。每个人都想有所成就,但成功者往往只是少数人,因为他们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很多人的成功源于好习惯的养成,有时候习惯也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查·艾霍尔曾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其实,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如何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