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空翻动作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的单空翻动作和E D3个空翻动作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类型编排呈现出多样化,中间串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串多个空翻动作连接;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2.
牟狄 《新体育》2023,(2):41-4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201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花球前八名队伍成套中旋转类技术技巧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并分析成套中旋转类动作在成套中的动作数量、类型、动作结构以及编排对比等数据。结果表明:一是旋转类技术技巧动作占成套动作比重较大,并且组合的运用以及完成的情况对竞赛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唯一决定成绩的因素;二是旋转类动作的类型相对单一,衔接动作也较为单一,需要更加的多元化,多增加衔接动作以及创新动作;三是旋转类技术技巧动作的完成大多数为集体完成,各队需要在编排方式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成套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世界蹦床锦标赛以及2012年奥运会测试赛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及新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行时间分与总成绩成正相关,飞行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动作难度,但对动作完成质量有影响;受新规则的影响,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单个高难度动作的使用比较集中,但动作类型比较单一,成套动作难度比较分散,且差距比较大,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相当,但稳定性普遍较差;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成套动作飞行时间、单个难度动作以及成功套动作完成质量依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但成套动作难度不高、成套动作临场发挥不稳定是制约竞技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心理及战术训练,提高成套动作难度储备,构建成套动作飞行时间、难度及技术的三维训练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技巧比赛的调研数据为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一年来我国技巧运动员各单项成套动作难度值的增长情况、各套动作的技术规格与完成质量以及成套动作的设计与构思 ,阐明了正确处理动作难度、完成情况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2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单项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成套动作类型构成分布不均,挂壁摆动类发展潜力较大;(2)成套动作难度编排构成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编排特征,下法前动作编排呆板;(3)中外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情况呈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动作难度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以上高难度的摆动到静止力量动作与4个以上由静止到静止用力性动作的直接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连接编排趋于加长;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伦敦奥运周期第41、42、43以及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体操男子单杠项目决赛的前8名优秀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总体加分情况、成套动作的单个难度动作的使用情况以及成套动作完成E分的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⑴新规则的变化对单杠的编排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新规则的导向下单杠项目不仅向着更加难美、惊险性的方向发展,而且对成套动作艺术性有了更高的要求;⑵成套动作单个难度动作使用"中穿类、掏类"的难度动作编排减少,飞行动作的编排逐渐增多趋势;而下法动作仍然以"直体后空翻两周720°旋下"为主流,对下法动作的编排将以稳定性为原则;⑶成套动作的总体加分以"D+D、D+E、E+D;D+D+E、F+D+F"甚至"D+D+D+D"的4连接为主要的加分特征,且成套动作的加分编排主要以3串、4串的杠上动作与飞行、飞行加飞行的连接为主要特征;⑷成套动作完成E分的质量还有瑕疵,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等方法对2014年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4项器械,共32套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进行深层剖析。结果表明:新规则强调艺术和技术共筑于完成评分结构,艺术决定成套动作完成的起评分,技术决定成套动作完成的质量。新规则实施后,完成质量仍然是我国选手的一大缺憾,技术的规格是影响难度价值获取的根结;艺术的低质化、技术的高失误是影响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两大根源。彰显编排与完成的艺术化、提高技术完成的规格化、保证艺术与技术交织融合的完美化是共同提升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等方法,统计、分析和研究了里约奥运周期单杠项目各顶尖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情况.结果表明:里约奥运周期所有顶尖单杠运动员成套高难度动作的选择基本相同,且历次大赛变化不大;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以高难度动作赢取较高难度分为前提,通过高质量的完成分和尽可能多的连接加分争取较高的运动成绩和靠前的比赛名次.  相似文献   

10.
当今男子自由体操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2名优秀选手完成的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使用超E组的单空翻动作,及采用超过三个空翻 动作的直接连接,来加大一个或多个空翻串的动作难度,并运用全旋类动作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节奏和韵律,是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的竞争非常激烈,小的失误将左右比赛的胜负;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但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存在差别;演练水平得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武术与同项群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及裁判评分模式的设想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武术竞赛规则 38年来的发展变化 ,并与奥运竞赛项目中同属难美性项目的规则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裁判评分模式。认为 :现有武术竞赛规则 ,基本与奥运会相似项目的竞赛规则相符合 ,但仍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议 :增加加分比例 ,扩大加分范围 ,有利于拉开评分间的距离 ,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完善 ;采用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对有效分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差数进行调整 ;武术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对武术动作进行限定 ,以便增加量化内容 ,提高竞赛的可比性 ;增加裁判员着装的具体要求 ;对武术配乐的可行性进行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98蹦床世界杯赛女子规定动作编排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观看录像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女子蹦床规定动作的难度、动作类型造反进行了分析,寻找编排规律与特点。即在编排成套动作时只要符合规定的要求,难度无需太高;高个动作选择应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动作难度值低些、易完成的动作;只在成套中动作不重复,向后动作的选择可略多于向前动作,且能选择不转体尽量不用转体完成。  相似文献   

14.
残疾儿童体育游戏设计应贯彻玩耍、基础动作为主、全纳教育的理念,以提高健康为目标。其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趣味性、自由性、竞争性、可变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录像观察法、三段技术统计法,对当前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主要竞争对手柳承敏、萨姆索诺夫、波尔进行了微观的技术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还表明,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三段技术评估标准,应做如下补充:一段不及格,两段优秀和一段不及格,一段及格,一段优秀,均可获胜;如果不沿用以前的评估标准,应做如下修敌:把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的数值下调,下调的幅度应做进一步的、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曾经获得过金银铜牌,是我国冬季的优势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仅获得了第4名的成绩,从比赛成绩下降的原因看,与运动员的年龄偏大、运动性伤病、新老选手配合不够默契有较大关系。客观地认识当今国际双人滑选手技术动作难度、表演状况,项目发展的趋势,对提高我国双人滑整体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前8对选手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观察、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选手得分、排位与技术动作难度、稳定性、艺术表现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表明,当今国际双人滑选手的技术较为均衡,单人跳跃失误是选手失分的主要因素,动作难度普遍达到4级;从加分和后半程10%高难动作奖励加分情况看,运动员良好的体能是高难度技术动作稳定发挥的保障;规则的掌握、运用达到有利于得分的最大化;节目内容中的音乐特点表达、滑行技术和编排选手均有良好表现,但动作连接和表演完成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专门化及针对性的日益加强,我们认为掷标枪的技术与能力的结合是否完美,则集中体现在投掷的动作速度上。本文将围绕最后用力阶段的投掷动作速度问题,从决定动作速度的几个因素出发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对标枪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运动想象的理论模式生理机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动想象虽然没有明显的身体动作,但想象时脑部的生理代谢、神经活动却非常活跃,与实际动作模式相比,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想象活动时的生理变化、脑电波活动通路与区域大部分相似,或重叠在实际动作时的动作表征系统。研究表明,想象练习对加速动作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last one of two decades, researchers with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E) and sport pedagogy research frequently use the concept ‘the material body’. An initial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what a concept of a ‘material body’ might mean. What other bodies are there? Who would dispute the materiality of bodies? I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a concept as ‘the material body’ suggests a hesitation before the radicalism of the linguistic turn in the sense that the concept ‘discourse’ does not include a material dimension. In this way ‘the material body’ relates to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ially (or discursively) constructed body’ as void of matter. A further purpose with the article is to re-inscribe matter in the concept of ‘discourse’. This is done by way of discussing what theorists like Michel Foucault and, in particular, Judith Butler, has to say about the materiality of the body. In their writings, discourse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spoken and/or written language. Rather, discourse i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ctions and events that create meanings—that matters. On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i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problematise the mundane view of discourse as ‘verbal interchange’ because it reinforces the promise of an objective knowledge that will eventually shed light on the ‘real’ body and the mysteries of sexual difference, what its origins are, what causes it. Anothe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E and sport pedagogy research should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body as an object (what it ‘i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he body matters, and e.g. how movements make bodies matter.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十运会蹦床网上决赛男子单人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优秀男子运动员预跳能力,动作时间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差异:位移方面仍有欠缺;高度加分目前仍然不足;动作难度、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中国男子运动员整体水平发展不均,竞技水平发挥不稳定,应进一步强化动作质量,增强成套动作稳定性,提高自选动作的难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