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新闻节目的定位,指的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对广播新闻节目设置和意义作出理性的判断,是对新闻节目播出内容、受众对象以及时段等基本要素作出科学的界定。节目定位是一个节目总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多年来,由于新闻工作者没有科学认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对节目定位不科学,导致报道内容缺乏深度,没有针对性,节目形式呆板、生硬,没有时代感。广播新闻节目要体现喉舌的指导性、权威性,就必须认真研究节目定位,不断探索广播新闻的最佳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能够从"实习男主播网络爆红"这一事件中看出现代受众对于主流新闻节目的形态、主持人形象等方面的审美变化,亦能看出主流电视新闻节目转型的可行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市电台,我们的办台规模,服务区域和收听对象都有别于中央台和省级台,其新闻节目既不能照抄照搬中央台和省台模式,又不能脱离所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因此,城市电台新闻节目如何办出城市生活的特点,找准节目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电视台的声望、影响和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新闻频道和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观众打开电视在不知不觉间,忽然发现多了许多的读报新闻节目,为什么这类节目会一下子火起来呢?应该说,没有受众的需要电视读报节目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各地电视频道七亮相。  相似文献   

6.
王卓慧 《视听界》2002,(2):30-31
2001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再次改版。与上年11月27日倍受关注的大改版不同,此次改版可以说是悄无声息……《东方时空》是于1993年5月1日7点整隆重登场。它以20分钟的新闻为先导,同时推出“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相似文献   

7.
2002年初春,我们带着教育部人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深度开发》的调研任务,赴湖南卫视走访了名栏目《晚间新闻》的负责人潘礼萍主任。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开发利用新闻资源的规律和策略。《晚间新闻》因其独特的选题、独到的视角和“拉家常式”的播报方式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并在电视界掀起了一股“晚间新闻”的改革浪潮,故而成为我们个案调研的对象之一:潘礼萍主任(以下的访谈部分均简称为“潘”)两度接受我们的访谈,下面是我们就栏目的“特色”话题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8.
县级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如何吸引更多的听众,并在与其它媒体的竞争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认为,立足实际,办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电视资讯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它让电视的色彩更加绚丽,和传统意义的新闻节目相比较,资讯节目更通俗化,更贴近受众需求,作为电视资讯节目的编制人员,笔者对这类节目的编辑制作技巧进行了番思考,现总结如下!以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新闻姓“新”,新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就在于新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客观事实是大量存在的.可并不是任何客观事实的信息都能成为新闻.只有具有新意的客观事实的信息才有成为新闻的可能。所以,记者要写出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且启人耳目,发人深思的有价值新闻来,必须立足于新,致力于新。套用古人“语  相似文献   

11.
吴怡 《视听纵横》2003,(3):64-66
把国人每天晚上忠实地打开电视这样的夜间活动,称为精神上的晚餐还是满贴切的。至于每天为这场晚宴掌勺上菜的,自然就是我们电视人了。好厨师都知道看人上菜的道理,来的是什么人,家世如何,背景怎样,有什么古怪的嗜好、特别的要求,甚至于客人的性格、爱好,都会成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新闻节目的旗帜,但是,眼下很多的新闻评论却难以尽如人意,收听收看的人越来越少.没有起到应有的分析、思辨、引导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评论节目开篇出口太“生硬”,勾不起大多数受众的关注兴趣。新闻评论能否以“软”代“硬”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笔者结合实践工作.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电视节目的重播,从理论上讲,是一件对观众和媒体都有益处的事情。对观众而言,满足了“补看”和  相似文献   

14.
李玲  金威 《新闻传播》2005,(1):63-63
现代传播已进入“受众中心”时代,“受众意识”日渐体现在新闻节目中,各媒体在对受众口味的揣摩中不断改革发展。广播新闻在与报纸、电视、网络的对局中,如何在提升节目品位上下功夫,做到节目差异化生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海宁广播电视台委托海宁市统计局专业调查人员,在2005年年底对海宁市城乡居民收听收看海宁台各类自办节目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县级台的新闻节目,还是受到本土受众的关注和喜爱的;调查中征求到的意见,也为县级台节目调改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秦敏 《视听纵横》2003,24(6):6-8
多年来从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记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压力大,而且,近几年来,这种压力往往与日俱增。我想,压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面对的是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丰富、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和传输,各个媒体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激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