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书院楹联,流传甚广,名气特大。联语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规劝莘莘学子既要致力读书习文,又要关心国家时政,含义十分深  相似文献   

2.
古今联语中,有不少是谈论读书的,读来有趣,效之受益。读书先要立志。受人称颂的明代清官海瑞自题一联谈到此,即为:读圣贤书,干国家事。同是明代人的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于东林书院大门两侧题有一联告诫其学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撰联:“读史有怀经世略,检方常著活人书”。徐特立先生应湖南一青年的要求,赠书一联:“有关家国书常  相似文献   

3.
马南邨在《事事关心》一文中引用明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巧妙地表明了其“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的主张。他在阐述下联的内含时说:“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很显然作者是把对联中的“家”、“国”与  相似文献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其中上联的意思是说在校园(书院)里,周围环境的声音和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返璞归真,顺其自然,让原汁原味的童真童声"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记得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最近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新闻?  相似文献   

6.
名人读书联     
发奋识遇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北宋】苏东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楚吴 —【清】蒲松龄 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清】林则徐名人读书联  相似文献   

7.
无锡东林书院中的一副对联是无人不知的 ,这便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此联传为顾宪成所撰。就是这副对联 ,却有着一段至今尚未破解的悬案。此联一直流传着两个版本 ,一是现在的版本 ,另一版本是把现在的“事事关心”换成“事事在心”。无锡的史学专家王赓唐先生认为 ,“在心”与“关心”在感情色彩上有轻重之分 ,“在”字本义是“居”和“存” ;“关”字是牵连或涉及的意思 ,程度上有很大不同。“入耳”与“在心”都是动宾结构的词组 ,而“关心”则是词语 ,不甚相称。另外 ,王先生还认为 ,明代心学思…  相似文献   

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撰写的一副楹联,至今高挂在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屏门两侧。东林书院,我国著名的古代书  相似文献   

9.
王聿诚 《语文天地》2013,(10):39-40
对联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明朝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都是学生较为熟知的励志联。春联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喜庆元素。  相似文献   

1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的这副对联生动地展现了一群爱国人志士为国事、天下事发愤读书的情景。那琅琅的书声和着风声、雨声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萦绕,然而现今的语课堂上却很难听见这琅琅的书声了。  相似文献   

11.
孟航宇  彭蕊蕊 《贵州教育》2023,(Z2):134-144+133
<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东林领袖顾宪成题写在东林书院的这幅对联,可谓妇孺皆知,将传统读书人的修齐治平、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早之前的南宋末年,面对横扫亚欧大陆的滚滚铁骑,岳麓书院全体师生毅然投入潭州(长沙)保卫战,平日文质彬彬的书院学生将孔夫子圣像与四书五经妥善藏匿于枯井,脱下长袍,拿起武器;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师:明朝顾宪成曾经在东林书院题有一副对联,知道是一副什么对联吗?(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师:读了这副对联,你有什么启发呢?(师生交流)师: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副叠词佳联:“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意思是学生读书有疑问,忙去问老师,殊不知老师亦生疏;徒步的捕快速度快,去追赶骑马的捕快,但骑马的捕快的马更快。  相似文献   

14.
叠词在英语中运用十分广泛,它是由介词“in”“by”“after”“from”“to”“for”等和连词“and”将同一个词连接形成的惯用语,通常在句子中作状语。连接的词既有名词,也有形容词和副词及其比较级。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英语叠词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许多优秀的诗文,由于成功地使用了叠词,从而使诗文含蕴丰富,韵味深长。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个句子,因为作者使用了“曲曲折折”、“田田”这样的叠词,使读者读来感受更深。其实这里的“曲曲折折”改成“曲折”,全句也通,但我们读了之后总觉得味儿不够,语  相似文献   

16.
衬语按其音乐性可以分为念白衬语、节奏衬语、旋律衬语,按其词性可以分为实义衬语、虚声衬语。衬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音律,使歌词与音乐能很好地配合。由于衬语的运用,大量口语、俗语包括叠词,进入歌唱。衬语是造成词、曲中“别体”、“变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诗体发展中起作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甚础知识 (一)选择题p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人题后括号中。 1、一F列诗篇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写的诗作是 A《有的人》B《狱中诗》C《你·浪花里的一滴水》D《海燕》答()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的作者是: A吴晗B顾宪成C.马南邮D邓拓‘答()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诗的含义是: A、能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他现在怎样。B、看看今天的世界,有多少风流人物。 C、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人民戈众。D、数一数英雄人物,看一看今日世界。答() 4、“不管鸟的翅膀多…  相似文献   

1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就连当众读一篇文章也会结结巴巴,不要说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就是基本的断句、节奏也无法掌握。这些应算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初中教学的一个失误。  相似文献   

19.
“心声”不吐不快,“心声”不说不透,“心声”不唠不明……2010年“心声”栏目隆重开场:学校事老师事学生事,事事关心;欢乐声悲伤声困惑声.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20.
李莉 《青年教师》2010,(5):34-34
“心声”不吐不快,“心声”不说不透,“心声”不唠不明……2010年“心声”栏目隆重开场:学校事老师事学生事,事事关心;欢乐声悲伤声困惑声,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