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华北和西北连续出现的十几次沙尘暴天气,让人们到了谈“沙”色变的地步.专家们指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及其规模,主要取决于风力、气温、降水及其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太平洋海平面温度(SST)异常与我国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在埃尔尼诺(或反埃尔尼诺)消亡阶段,降水是偏多(或少);江淮地区除7、8月份降水在(反)埃尔尼诺年是显著偏(少)多外,6月份的降水变化与东赤道太平洋SST有反相变化关系;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在反埃尔尼诺年是偏多的。  相似文献   

3.
"多少"一词放在不同的句式或语言环境中,其含义会有不同的变化,有时存在极大差别,或表示"不确定"或偏义于"多"或偏义于"少".  相似文献   

4.
第Ⅰ卷(共 12 8分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4分 ,共 12 8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河某年流量过程线圈 (它大体反映该河流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 ) (见图 1)。据此图回答 1~ 2题 :图 11.该河流量最大值时的天气是 (   )A .暖锋造成的降水天气B .准静止锋造成的梅雨天气C .台风造成的降水天气D .热带气旋造成的降雨天气2 .河流除冬季枯水外 ,最低水位出现的天气是(   )A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伏旱天气B .气旋控制下的伏旱天气C .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2001年5月23日夜同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初步找出了发生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江淮切变南压,高空华北低涡东移入海后,涡旋云系在海上重新加强并在高空东北气流的引导下,呈反时针旋转,重新登陆本省东部地区,造成同一天气系统,先后两次影响本市,以致出现夜间的突发性降水.  相似文献   

6.
酸雨知识小解一、什么样的雨水称酸雨?答:一般地说,天然降水都是偏酸性的,pH约在6左右.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有少量的能溶解到雨水中,生成微量的碳酸,从而使雨水略显酸性.这种略显酸性的雨水进入土壤中,能促使土壤养分的溶解,利于植物的吸收.不过,当雨水的酸度增大,pH小于5.6时,对生态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而,人们把  相似文献   

7.
结合GNMMS 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各个生态地理分区NDVI变化特点,对各地理分区内的植被覆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率整体呈改善趋势,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北部地区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每晚7时31分的天气预报是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节目。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首先要收集各地气象站提供的如温、压、湿、风等各种气象资料。这些资料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其次是制作天气图。第三是分析天气图。要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天气的演变情况,预报未来天气。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铬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高光谱遥感快速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可行性,以石家庄市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土壤光谱数据与重金属铬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等多种方法建立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光谱特征波段为411、421、425、446、634、894、1 254、1 566、1 909 nm,主要处于土壤铁锰氧化物的特征吸收区域;多光谱变换指标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多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 689和0. 668。与单光谱变换指标模型相比,多光谱指标模型估算效果有明显提升。集成多光谱变换指标建模的思路可为土壤重金属铬的遥感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近50年来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3年~2006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近50年来气温、降水和风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梅州市多年平均气温为21.3℃;冬季气温变异系数大,温度变化幅度大,稳定性差;全年温差小,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差小于加℃,热量资源丰富,全年积温>760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6.2 mm.,年降水变差系数较小,尤其春夏季降水相对集中而稳定;梅州降水以中雨和大雨为主。暴雨和特大暴雨比例不多。仅占4.82%。季风特征明显,风速小,多年平均风速为0.96m/s,大风天气少。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一次教学竞赛活动中,笔者作为评委有机会看到了一些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兴奋之余,记录下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讨论,以期使讲课、听课、评课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过程。笔者共听了6节初中地理课,内容都是关于"降水与降水的分布"。降水是人们每天都关注的一个天气要素,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降水的多少和分布是学生认识水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基础性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6节课上得各有千秋,让人百看不厌。依照EPD课堂教学的十六字  相似文献   

12.
杨威 《父母必读》2013,(7):42-43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候,昼长夜短,骄阳似火,雨水充沛,万物生长茂盛。夏季最突出的特点是光照强,气温高,降水多,天气变化剧烈,生命机能旺盛,情绪激动不稳。如何度过这个湿热的夏天,来听听中医怎么说。  相似文献   

13.
认识气候     
如果气候变化失控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我们平时谈论的天气,例如明天下不下雨,今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等等,实际上谈的是气象。要了解气候变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气象和气候之间的区别。气象代表温度、降水和风,这些元素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气候则代表长时间内的平均气象,以及我们随着时间推移而经历的气象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咸阳市1959-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咸阳市的气温及降水变化状况.发现1985年是咸阳市气候发生明显转变的关键年份,其前后的气候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呈现出干暖冬、干暖春、凉湿夏和干暖秋气候特征.暖冬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对咸阳市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分析《关心天气》是四年级上册《变化的天气》单元的第一课,由常见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物三个活动组成。是学生学习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开展了对天气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天气与我们的关系、天气预报等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天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教学做铺垫。设计思路1.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  相似文献   

16.
2016年6月5日晚南阳市出现了强降水、大风、强雷电、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最大风力12级,为多年来罕见.位于南阳城区的地磁仪器记录到了暴雨来临时剧烈的地磁变化,分析认为是由于暴雨而导致的地磁变化,为暴雨和地磁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商丘市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气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对比分析法,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评价气候条件影响的利弊程度,对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评价.小麦播种适时,底墒较好,除分蘖-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对晚播小麦分蘖生长不利外,其余时期光温水条件适宜,有利小麦生长发育,灌浆期长,无干热风等不利的灾害性天气,小麦产量为平产偏丰年份.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气温分布与变化的一般规律;气压与风的形成;世界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降水及其在世界的分布与变化状况;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区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泽林 《地理教育》2022,(z2):52-53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时常自问:地理到底在教什么?毫无疑问,每一个学科都是有用的.地理是一门和生活结合紧密的学科.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和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解地理,如要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天气系统、昼夜温差,我会和学生提前一个月观察天气变化,并做好气温、降水等数据记录;如果要给学生讲解矿物岩石,我会带领...  相似文献   

20.
《英语辅导》2016,(12):27-27
同学们知道英国人打招呼经常讨论什么吗?对啦!他们经常会讨论天气,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化得很快。那么关于天气的单词,同学们掌握了多少呢?快来填一填,测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