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证伪性"实验指的是用来验证猜想的实验结果与猜想预言发生矛盾或存在差异的实验,在科学探究中"证伪性"实验分为"真证伪"实验和"假证伪"实验。"真证伪"实验揭示了原有科学猜想中隐含的客观矛盾,要求科学家改变原有猜想,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假证伪"实验虽然实  相似文献   

2.
一、作为方法论的证伪与作为教育实验结果的证伪 1.作为方法论的证伪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一直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分界标准是证实原则,波普尔的分界标准是证伪原则,而库恩的分界标准是“范式”原则,那卡托斯则认为分界标准应是预见性原则。波普尔认为,理论虽然不能为经验所证实却能被经验所证伪,“作为划界的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应当把理论系统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的标准。”他所理解的是实验对理论的证伪。那卡托斯认为,实验本身并不具有证伪的资格,而只是通过新理论的证伪才反驳、证伪旧理论。并指出“任何理论都能够导致新事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对科学分界问题做出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回答,即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不落传统巢臼,富有启发意义:打破了科学无误论的神话;为我们如何解决从易错的科学理论趋近真理,如何解决假真、错对的过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这一分界标准也有很多偏颇之处:他把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推向了极端;证伪标准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他的证伪标准不仅无法对科学理论进行定论性的证伪,而且还有可能会扼杀许多真正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作为方法论的证伪与作为教育实验结果的证伪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教育实验中的证伪与教育实验失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教育实验结果的证伪由于一系列的提问而呈现出合法性危机 ,它应从新的角度确立教育实验中证伪的合法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有三点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猜想与假设”也是教师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显著的不同就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今日中学生》2007,(12):18-22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猜想与假设是从经验事实等的观察研究中,发现问题,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作出猜想或假定性的说明。这种猜想与假设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而后形成结论(理论)。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活动需要猜想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 ,那么 ,它该是“猜想和检验”。在自然科学研究中 ,新的科学理论总是为了试图解决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要根据不完全的知识背景 ,不充分的数据进行工作 ,就必须猜想。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研究领域情况也一样 ,需要猜测与想象。许多数学问题 ,包括著名世界难题的解决 ,往往是在对数、式或图形的直接观察中获得猜想的 ,而后再进行逻辑验证。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里亚对数学的本质有如下精辟的论述 :“数…  相似文献   

9.
波普的科学哲学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经验科学哲学,并对整个现代自然科学做出理性主义的回答。在波普看来,科学哲学、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发现论和认识论都是一回事、认识论或科学发现的逻辑应当等同于科学方法论,而他的科学方法论正是证伪主义的方法论、或者叫做猜想与反驳。  相似文献   

10.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并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猜想与假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一、“提出猜想”教学环节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要素,“提出猜想”则是科学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现行中学物理探究教学在实施“提出猜想”环节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教学中,假说是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假设性解释,其正伪必须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检验的结果有“证实”和“证伪”之分.“证实”是指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或进行的理论分析对观点作出肯定性的判断,而“证伪”则是作出否定性的判断.从教育的角度看,“证伪”比“证实”更重要、更接近科学研究的本质,而“证实”只能说明观点和假说的学术价值.“证伪”在探究性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ping 《山东教育》2000,(14):21-22,41
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可适应于中学物理新授课中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理科课堂教学中的概念、规律教学。一、理论依据1玻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卡尔·玻普尔认为,科学的精神是批判,也即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作出新发现。科学发现是不断提出猜想与假说,这些猜想、假说又要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的过程。好的假说经受住被反驳批判的检验,即被确认为科学理论,尽管它将来最终还可能会被证伪。不合理的假说被证伪而淘汰。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猜想—反驳”方法论及其四段图式:“问题—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分析与论证”是指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在获得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或其它解释,形成超越学生原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  相似文献   

16.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 程中诱发和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尤为重要,探究过程 中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事实进行猜想,利用类比 联想的方法进行猜想,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进行猜想等,努力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题一般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开展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组成.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几乎都有科学探究题的存在(这类题往往与实验或计算连在一起,名为“探究和实验题”或“探究和计算题”等).细分一下,“探究题”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的证实主义、证伪主义以及舍弃证实与证伪方法的非理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各流派都面临着二难困境,主要是由于科学哲学家选择科学合理性解释模式的单一化造成的,若用辩证观点来理解证实和证 伪、历史和逻辑、价值和理性之间的互补互斥的多元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学倡导“实证”。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应该经得起推敲、证实或证伪。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都能以事实、客观规律和数据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科学学习中不成熟的观点、意见或想法用观察、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方法来证实是对的,还是不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波利亚说:“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被证实。”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指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通过思维的能动作用,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猜测性推断。数学猜想或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猜想,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