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北魏妇女墓志铭,发现评价北魏妇德常用“六行四德”、“五典七德”,反映北魏重视妇德,是孝文帝改革后儒家纲常礼教成为价值标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北朝墓志铭是研究当时韵部的重要资料.笔者收集了北魏近期出土的全部墓志铭,细细爬梳,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北魏墓志铭分为34部,其中阳声韵10部,入声韵11部,阴声韵13部,与当时诗文用韵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墓志铭是一种实用古代文体,其用途是为过世者而写。墓志铭作为刻石的一种,能完整地保存汉语的字体、书体、文体。宋代墓志铭保留宋代字体、书体、文体特点,是研究汉语史中近代汉语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尼克松坟墓的黑色花岗石基石上面刻有“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字样,墓志铭十写道:“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每期一款     
斗方,顾名思义,其形状如斗,是边长相等或大约相等的方形书法作品,也叫镜心。先秦时期的《散氏盘》、北魏时期的大部分墓志铭等就已采用。但是,纵观整个书法史,相对于手卷、横披、中堂、条屏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随着都市化进度的加快,现代居室的墙面变矮变窄了,为使书法作品进入千家万  相似文献   

6.
《魏书》记载北魏孝昌四年建置颍州这一重大事件陋略存疑,引起后世史家反复争讼。从文献与出土墓志铭多方求证,可以考实北魏孝昌四年存在时间虽短,确为颍州建置之年。  相似文献   

7.
名人就是与众不同,即使生命垂危或走进坟墓也会别具一格,不信请看下面墓志铭上的一个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代苏承院的墓志铭,涉及唐代军职、安史之乱、仆固逆变、唐代云中城与北魏平城等内容,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尤其重要的是佐证了唐代云中城就是北魏平城,位置清晰,信息正确。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大变动的时期。文章选取魏晋时期《三国志》中有关“心”的词语 ,将一些辞书未收 ,或虽收入而释义不全的词作解释 ,试图为阅读古书和辞书编纂提供些许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