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龙 《声屏世界》2006,(12):31-32
题记:《地震灾区第一夜》这篇报道破除了一般灾害性报道的套路,报道中没有出现领导,焦点紧紧对准灾区的40万百姓。报道以一夜时间为纵轴,交织5个现场,不仅信息、主题表达到位,又体现出记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很强的业务水平。2005年11月26日8点49分,江西省九江市的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这百年一遇的震灾使四十多万灾民在一瞬间无家可归。江西电视台地震灾区第一夜》这篇报道就是用多视角记录地震之后受灾严重的瑞昌市、九江县第一个晚上的真实状况。这篇报道很快被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十几家媒体采用,并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唯…  相似文献   

2.
7月4日11时56分,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京、津等地普遍都有震感。12时16分,地震发生后20分钟,新华社以快讯形式,报道了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消息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央视《新闻30分》亦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文安地震的消息。媒体及时迅捷的报道,使灾害引起的社会震荡很快趋于平静。时间倒退30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篇消息是新华社记者3天后发出的,从3天到20分钟,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作为北京日报的一员,我在第一时间受命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采访.两年前,四川汶川地震,我亦作为北京日报第一批赶赴前线的记者.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报道.短短两年间,两次亲历重大灾难报道,也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6·3地震恢复重建办档案通过收集、鉴定、排序、编目、装盒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后,截至2009年,  相似文献   

5.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邱翔 《中国广播》2008,(9):34-35
5月12日汶川的灾情就是集结号,中央、地方各路媒体迅速行动,“千方百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全世界报告汶川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后的17分钟,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15:00,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出现在荧屏上;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相似文献   

7.
知识林     
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网络原创新闻的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即时滚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以单篇的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受到出版时间以及版面的限制,其新闻报道写作的文本是独立成篇的,网络媒体则不受这种限制,它的写作更接近通讯社记者的写作,但比传统通讯社的写稿与播发还要快。新华网把一篇网络新闻的写作过程描述为:事件发生或得知的第一时间:发快讯十分钟后:详细报道,多篇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展开接下来:附上背景资材和相关报导最后:对此事件的评论如果快讯能够做…  相似文献   

8.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9.
5月19日凌晨2时45分,新华社发出第一条快讯:"设在三峡坝区的新华社三峡工程新闻报道中心现已正式启用,开始通过快讯等多种形式,实时报道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顶过程".这条快讯,拉开了新华社前方新闻中心报道三峡大坝建成的序幕,一场闪电式的战役性报道打响了.  相似文献   

10.
<正>7月31日上午,宁洱县档案局开展景谷"6.6"级地震恢复重建工程项目档案整理业务培训,涉及项目建设的县水务局、卫计局、教育局、地震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上,刘玉琼副局长就如何确定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和准确划分保管期限作了讲解,对工程项目档案的整理作了规范要求。要求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立项、审批、招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之后,为了及时报道相关的信息,媒体间的新闻大战也拉开了帷幕,第一天的报道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由于成都离地震中心相对较近,当地主要媒体都及时派出记者赶赴汶川等受灾严重的地区采访报道。本文试图通过5月13日成都三家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地震报道专版进行全面分析,评述它们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2.
<正>为使宁洱的洞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及传承,2016年8月24日,普洱市档案局邀请了专业老师到宁洱县拍摄、录制洞经音乐。为确保录制工作圆满成功,宁洱县档案局与宁洱县普洱府文化研究会取得联系,老艺人们经过一周的排练后,在宁洱县的回龙寺内进行录制工作。参加此次演奏的有14位老艺人,平均年均为70岁,他们都是宁洱文化传承人。洞经音乐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洱府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社团组织中,有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大学生记者团。 提起这个记者团,该院的不少师生员工对她称赞不已。有的说它是学院通讯报道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有的说它是活跃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土记者”;而学院领导则誉称它为“素质教育中绽放的花朵”。 当你展开《郑州航院报》阅读时,你总会看到署有“大学生记者XXX”字样的文章。那一篇篇记述着郑州航院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教学、科研的新成果,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所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生分配就…  相似文献   

14.
国家媒体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者和传播者,近年来突发性灾难事件在我国频发,如何在灾难事件中扭转及重塑国家形象成为政府和传播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学者对具体突发事件分析频率最高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①中国媒体史无前例地对此地震灾难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报道,并取得了较高的国家形象评估结果。②汶川地震后,我国媒体快速及时地公开信息,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就发出了第一条快讯,第一张地震图片也由新华社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迅速发出。③中央电视台从5月12日15:26央视播送中心发出第一套海事卫星通信设备到6月2日,新闻中心总共动用卫星传送设备42台,完成传送475次,提供传送及直播信号1080个小时。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长江日报于去年夏季开辟了《三镇快讯》专栏,半年多来,这个专栏以“快、新、短”的特点,吸引了广大读者。据统计,去年10月份《三镇快讯》专栏共发稿139篇,其中报道当天新闻的有8篇,昨天的102篇,前天的27篇,事件发生与见报时间隔6天的2篇。也就是说《三镇快讯》报道的主要时间范围,昨天或今天发生的事约占80%。长江日报《三镇快讯》编辑同志的时间观念是很强的。笔者曾经两次到过这个编辑室送稿,一次是下午4点,一次是深夜23点,两次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对此,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异乎寻常的快速反应作出了报道,全国的电视观众也首次以几乎同步的速度了解了整个灾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这场突发事件背后的新闻大战中,一名军事记者以快速、准确、翔实的46篇报道赢得了“灾区报道第一人”的美誉。他就是中央电视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杨志。从搞电视起,他就养成了摄像机从不离身的习惯1月10日中午11:50,河北省张北县城的房屋猛地晃动了几下,“不好,地震了!”清晨刚刚驾车回家探亲的杨志一跃而起,新闻职业的敏感性促使他不顾余震…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媒介",反应迅速、到达及时、传播高效是广播的特点,"打起背包就出发"、"永远在路上"也成为广播记者的工作常态.因为身份和报道领域的特殊,军事记者更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执行急难险重报道任务的"突击队"和"尖刀班",我自己也参与了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报道.汶川地震、渤海抗冰、西南抗旱、玉树地震、长江抗洪、舟曲泥石流……每一次报道都是第一时问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报道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遇到重大事情发生,我们的传媒平常习惯于按照上级的指示来采访和选择主题,没有上级的指示主动采访重大事件的情形不多。这次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多数媒体打破了这种惯性态势,反应之迅速、报道规模之大、报道力度之强都是历史上罕见的。5月12日14点46分,新华网最早发出关于地震发生的快讯,随后各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反应很快,发挥了各自信息传递的特长。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8月13日至16日,由省档案局会同普洱市、宁洱县相关单位组成的验收组对宁洱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并对宁洱县、西双版纳州国家综合档案馆申报规范化管理示范档案馆进行实地认定。8月13日,验收组查看了宁洱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现场,查阅了竣工资料,听取宁洱县关于项目建设情况汇报。通过听、看、查、评,验收组一致认为宁洱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符合验收标准,同意该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同时,认定组严格依照《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规范化管理示范档案馆认定  相似文献   

20.
胡广 《新闻世界》2014,(9):15-16
对于重大灾难新闻的报道,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报道新闻成了最重要的使命。在地震灾区,哪些内容是媒体报道的重点?我们在采写新闻时,应该坚持哪些原则?笔者结合自己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在一线的报道经历,谈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