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龚羽霏 《大观周刊》2012,(27):300-302
钢琴演奏是一个极强烈的自我意识过程,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现象,它包括演奏前和演奏过程中的自我内心感觉,即理性的分析、理解、综合和控制力,对音乐的感受和发自肺腑的情感及表现音乐的创造力。音乐在演奏、教学及艺术实践的不同时期所反映的心理现象已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技能、技巧的训练中,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演出(或考试)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合理运用心理调控,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晓艺 《大观周刊》2011,(10):284-284
单簧管最早出现于竹世纪末,18世纪出,英文名:Clarinet。是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但要演奏好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对于每位演奏单簧管的人来说,要想把它掌握并演奏好,除了气息的运用、嘴型的控制、舌奏的配合等技巧外,手指技巧的好坏,对于全面掌握好单簧管演奏技巧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手指按键的快慢、双手配合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对音乐的表现和技巧的发挥。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单簧管演奏中手指技巧训练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珍 《大观周刊》2011,(37):124-124
钢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同时,要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因此,如何正确把握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将从从钢琴演奏的情感要求、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情感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罗亚琴 《大观周刊》2012,(18):275-275
在钢琴教学中,演奏者除了要遵循作曲家所描绘的意境和宣泄的情绪,必须还要渗透个人对乐曲的认知和理解,在演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好的表现音乐的内涵,只有对钢琴演奏进行合理的艺术构思,才能将技巧、文化、感知与理性思维同构,提高演奏者音乐表演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别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拥有钢琴小品大师的美誉。在他众多钢琴小品套曲作品中,《童年情景》是较为成熟、著名的一首,也因其具有演奏技巧相对简单的特点,是初学者了解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一座桥梁,非常适合在钢琴教学中选用。本文主要通过探析《童年情景》中各小品的情感意图和音乐要素特征,旨在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更加到位地演奏该作品。  相似文献   

6.
龚雪 《大观周刊》2011,(32):114-114
钢琴演奏是一门以大量音乐基础理论为支架支撑起来的音乐表演艺术,开展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使学生在大量音响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声理论、巩固和声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在演奏实践中把握、应用和声的能力.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及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晓璇 《大观周刊》2010,(37):90-90
本文以大专学前教育为基点进行对钢琴教学的探索,从区别大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到之处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分析并指出教材选择的方式方法,本文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钢琴作品弹奏的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新世纪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贺思媛 《大观周刊》2012,(42):34-34
一名优秀的演奏家,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音乐知识、高超的演奏技巧、敏锐的音乐感受以外,更应具有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本文试分析钢琴演奏者舞台心理紧张的成因,以期对在今后钢琴演奏中能更好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梁涛 《大观周刊》2011,(47):191-191,128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愈来愈多地在本科师范院校开设起来.并受到相当的重视。它与姊妹专业——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两个具有共同属性但层次不同的两门教育学科。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两者所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艺术类课程教学设置上,包括钢琴课程等必修技能课.两个专业在本质上几乎是一致的,即是通过钢琴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技巧并能进行钢琴初级教学。  相似文献   

10.
李桂英 《大观周刊》2011,(27):200-200
阅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是新课标对阅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何文雅 《大观周刊》2011,(48):79-79
“愉悦的过程”就是指音乐教学过程的乐在其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巧。达到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渠道是课堂教学。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学的结果,如学生是否会唱歌曲,是否掌握了音乐知识等。更重要的是看一看这节课是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为标志;是否以注重教学过程的乐在其中,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为准绳,而不是强迫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和机械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2.
在李翠贞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期间,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其高超的弹奏技巧,更是被很多音乐名家推崇备至,李翠贞先生可以说是中国绝无仅有的钢琴巨匠,她把太多的美好时光留给了学生,留给了钢琴事业。  相似文献   

13.
茅迪 《大观周刊》2011,(47):82-82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重要代表作品,深入细致的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现理论。该书反映的音乐思想,对器乐演奏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大观周刊》2011,(16):131-131
钢琴教学是很多音乐教师作为伴奏和表演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常用手段。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对高职院校当中,使用钢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实践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谢欣 《大观周刊》2011,(39):206-206
在小提琴初学阶段中,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在今后各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尤其重要。小提琴初学阶段的左手训练应坚持以“打牢基础,循序渐进”为原则,反复体验,学会放松,掌握技巧,围绕音准训练好手型为重。  相似文献   

16.
张金波 《大观周刊》2012,(28):307-307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人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人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7.
曹岩 《大观周刊》2012,(46):365-365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隋”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荔 《大观周刊》2012,(7):228-228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彭旭华 《兰台世界》2016,(11):159-160
对于中国钢琴音乐而言,20世纪非常重要。在将进100年的时间内,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的演进过程。中国钢琴的演变史,也显示出时代对于钢琴音乐的重要影响。时代影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也滋养了它的成长。时代不同,中国钢琴家也不一样,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中,把握时代脉搏,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道路。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和风格特征的演变历程,能够提高我们对于钢琴发展脉络的认识,也能够为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8月17日,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在上海书展现场举办"《我的祖国——钢琴中国风》出版发布会暨音乐文献开发出版启动仪式",同日,该社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我的祖国——钢琴中国风钢琴公益演奏音乐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