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57年的芭蕾生涯,她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和院团体制变革的年代;28岁因伤退役后,完成了从新中国第一批芭蕾舞者到中国最顶尖芭蕾院团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从国有文化院团最困顿的时期开始,一路见证中国芭蕾舞的起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董雷 《传媒》2021,(14)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教育中的一种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牵系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涉及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教改实施,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记录着各族人民的音乐创造才能,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突出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夏代就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至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代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部门和官吏,汉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四夷"交流频繁,探险家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丰富了当时的乐坛.同时,汉代乐种鼓吹的产生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密切的关联.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流行在中原的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琅琊王歌辞》等,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宫廷音乐中盛行的"十部乐"大都是少数民族音乐,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各民族对音乐的贡献分不开.宋代时期的辽、金、西、夏、喀拉汗等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如出生在喀拉汗国的突厥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演奏家艾布·乃斯尔·法拉比创作了"拉克"、"乌夏克"、"乌扎勒"三套木卡姆,他还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把东方音乐介绍到欧洲.  相似文献   

4.
胥晓 《传媒》2021,(15)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发展至今,吸收了丰富多元的时代元素和地域特征,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传播.但在音乐教育上,对民族音乐的关注还不够,如何更好地融合民族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是当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杨艳编著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一书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特征,主张在多元化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理论观点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崔天怡 《今传媒》2023,(5):101-103
民族音乐是电影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电影音乐艺术的创作水平,让观众获得不同层次的视听体验,本文以电影音乐的构成和特点为切入点,围绕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展开论述,明确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民歌、民间歌舞、器乐、戏曲等元素应用到电影音乐中,从而充分发挥民族音乐在深化电影故事主题、烘托故事氛围以及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格日才让 《大观周刊》2011,(10):134-134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各民族又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正是受这种民族传统的影响,在音乐领域中少数民族音乐袁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为缔造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角度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四种体裁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新闻实践》2012,(10):85-F0003
看过芭蕾舞(特别是看过俄罗斯国家水平芭蕾舞)的人,无不为那些舞蹈动作所展示出来的如天鹅般的优雅高贵、与音乐浑然天成的行云流水而折服。体态轻盈、抛托自如的表面,是超常力量的暗中付出,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举重若轻"。我们在台前只看到芭蕾之"轻",在幕后我们才看到芭蕾之"重";舞台上超乎寻常的流畅和优美,舞台下一定是超乎想象的付出和汗水;演出时展现的是美,练舞时积累的是力。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作出了风格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仅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现代社会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深入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国际视野,提高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传播渠道,促进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由王志国所著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研究》一书从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出发,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民族音乐的不同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音乐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汇集了中国传统“诗乐文化”精髓和独有的音乐理论、作曲手法、表演技巧,形成了具有东方美学精神的艺术体例。在新时代应借鉴国外音乐网络化国际传播的成功案例,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美感和人类精神共识的优秀作品,以适应国际主流网络环境及传播模式,使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10.
舞至巅峰     
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7月7日至7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名选手,在比赛中接受了14位世界顶级芭蕾艺术家的评判。中国选手获得此次比赛芭蕾组的最大奖项——芭蕾艺术基金大奖。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展览演出     
北美不是芭蕾的发源地,但二战以后随着欧洲一大批芭蕾名家的涌入,美国已成为世界芭蕾的又一个中心。 这次来华演出的北美明星芭蕾舞团,聚集了在瓦尔纳、莫斯科、大阪、赫尔辛基等国际芭蕾舞大赛中的获奖演员,他们目前都活跃在美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美国大剧院芭蕾舞团。  相似文献   

13.
廖坤 《大观周刊》2011,(52):216-21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屠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冲击逐渐被边缘化,因此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须从多方面努力探索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宝和 《大观周刊》2011,(51):65-65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合体,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与世界的交流.同时多元文化的入侵也更加严重,相对于外来文化的互补,本土文化出现自强的一面是很正常的。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与外来文化的多年碰撞交流中不断快速向前发展。表面上看来,中外文化的交流是一个互相吸收互相拉扯的过程,但其本质是两种文化互相交合的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爵士乐与摇滚乐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分析.阐述了西方民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各领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具体到"一带一路"对音乐学术研究的影响,丰富多彩的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拉开了音乐文化国际交流的新序幕.就现状来讲,目前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界定尚未达成国际共识,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普遍,甚至是以地方利益为主导的狭隘之思,严重制约了"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健康发展.对此,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在成功出版《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后,再次出版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成为"一带一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双珠",全面记录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之魅.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体是新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数字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更高的开放性以及更便利的交互模式,因此也是现代社会最高效的传播工具。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而融合媒体正是最优的传播手段。本文以传统民族音乐传播为例,探讨融合媒体技术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与特点,并讨论有效利用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开展民族音乐传播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传统音乐曲目在现代社会仍然大放异彩,始终维持着其不可超越的经典地位,但传统的音乐文化想要继续壮大发展,则需要更好地融合现代元素.由马惠娟所著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研究》一书从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主张在音乐教育中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不断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8.
宁黎黎 《中国广播》2012,(11):27-28
“鹏城歌飞扬·唱响北京”音乐会以“梦想之城”“青春之城”“感恩之城”为主题,纪念“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发展促进计划”推出10周年。座谈会齐聚深圳、北京的广播界、音乐界的领导、专家,总结深圳原创音乐过去10年取得的经验,为“鹏城歌飞扬”原创音乐平台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龙玲 《大观周刊》2012,(35):26-26,25
近些年来,随着流行乐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不断涌现。在中国产生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它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欧美流行的R&B、Hip-Hop、爵士等音乐风格相融合,受到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风”流行乐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以流行乐中的“中国风”为切入点,探寻属于中国特色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新媒体的发展,音乐设计已经成为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而作为新媒体的载体,音乐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移植过程,理念上却是原创设计。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原创音乐以冰山模式推进形式传递中国陶瓷情感文化,为新时代的受众群体所接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动态攫取传统陶瓷元素形成音乐,来总结出一个或多个音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具有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