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优 《大观周刊》2013,(10):29-32
自从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刑罚,刑罚正义一直是社会公众关切的主题。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并且将公民的自由和平等作为其始终的追求的刑罚才是正义的刑罚。实现刑罚正义的关键是量刑公正,但在中外的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量刑偏差问题均普遍存在。为了解决日益凸显的实体上的量刑偏差问题和程序上的“量刑依附于定罪”的问题,我国从2010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改变以往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混为一体的做法,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是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实现量刑公正、均衡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的进行,量刑的公开性及公正性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我国传统的证据法主要适用于定罪环节,在量刑环节目前没有建立一套专门的证据规则,对于定罪完成之后的量刑活动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势必会影响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实际效果。在量刑程序中,量刑证据的收集、举证、质证、辩论等程序决定着证据能否达到充分的程度,然而充足的量刑证据才是限制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根本手段,是量刑公正的基础,是实现刑罚正义前提。在量刑规范化改革大背景下,量刑证据的相关问题是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急需完善的问题,量刑证据制度的改革也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将社会公众对量刑过程及结果的不清楚、不理解的状况比喻为“重重迷蒙雾”,将实现刑罚正义比喻为“妍妍正义花”,试图从充足的量刑证据是拨开重重迷蒙雾的工具,方能实现刑罚正义看见妍妍正义花的角度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邗江区法院在江苏省率先实施量刑程序改革,量刑时被告和法官可以“讨价还价”。一被告人盗窃后,拒不认罪,庭审时得知此“利好政策”后,自愿认罪,获得减刑。现代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就在于还原被告人的尊严。作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他有权在平等的地位下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辩护。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王云 《新闻世界》2012,(11):189-190
长期以来,刑事审判的量刑权一直被视为法院的专项权力,量刑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带来的量刑失衡,加上我国刑法赋予法官自由裁量的的量刑幅度过大,使司法实践中,出现罪情基本相同的案件,在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法院、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乃至同一法官在不同时间上,其判决均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这无形中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影响司法公正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雷媛媛 《大观周刊》2013,(7):41-41,28
职务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现象,职务犯罪的量刑研究也成为各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研究的问题之一。完善职务犯罪的量刑。对于健全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和塑造司法公信力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法钊 《大观周刊》2011,(26):88-89
作为自生自发的刑事司法改革实践,刑事和解制度并非法学家倡导的产物,而是地方基层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制度探索的结果。然而,作为理论对实践的响应,刑事和解制度最近一段时间受到了刑事诉讼法学者的热烈讨论.如有学者将其视作恢复性司法的中国化运用,有学者将其视作区别于传统控辩对抗模式和近代公力合作模式之外的私力合作模式.还有学者建议将刑事和解制度纳入未来的刑事诉讼法典。目与程序法学者热情有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法学者并未对这一制度予以足够的关注和讨论。笔者认为,刑事和解制度的运用,不仅涉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轻重,还涉及罪与非罪的界限,因此,本质上应当是一个刑法问题,应受到刑法理论的充分关照。本文拟以刑法为视角,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刑法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刑事和解的条件与限度.  相似文献   

6.
李然 《大观周刊》2012,(46):56-56,53
200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纲要》,明确提出将规范法官的自南裁量权,把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7.
推动法院开发量刑软件的动力.是司法系统自身对法官的绝对不信任。为了克服这种不信任而进行的制度上的努力.表面上推动了司法公正.但却使法官再也不可能发挥宪政功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贫富有区别,职级有影响”等一些不正常的司法量刑现象,应在最高法院统一量刑标准的努力中得到纠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原则同意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会议要求司法部门在继续抓好2004年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事项的基础上。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进一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在监督司法时应遵循一定规范,特别是针对热点案件的报道。大众心目中的真实事件与司法机关通过严格法律程序认定的法律真实并不完全一致,已经有影响性诉讼案件显示,传媒的偏向性报道可能影响大众的判断进而影响司法裁判。传媒人追求的更多是感官正义,而法律人恪守的是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1.
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擅自复制发行未经权利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要求以营利为目的。在司法认定中,应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注意区分不同的罪数形态。应取消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改革定罪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2.
6月6日,参加山西省公安部门“大接访”采访活动的记者在启动仪式上。当日,为期100天的山西省百名新闻记者深入公安机关,以“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促进执法司法公正”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在太原市启动。随后,山西省百名新闻记者将分赴11个地市.跟踪采访当地公安部门接待和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通过宣传报道,使群众了解信访基本程序,规范信访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最高法拟出台相关司法政策,统一全国各级法院在审理涉传播暴恐音视频案件的量刑标准。但是,司法政策虽然可以起到法律的效率,却无法替代法律。因此,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我国的反恐怖法,使公安司法机关在打击暴恐犯罪时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封存轻罪未成年犯的档案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然要求,应明确相关司法档案封存启动的时间节点和程序、规范封存档案的保管工作,并且严格限制对封存档案的查阅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王洋  陈石 《大观周刊》2012,(50):47-47
所谓简易程序.是指在一审程序中基层法院审理某些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犯罪轻微的刑事案件中所适用的比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程序。简易程序作为刑事审判程序的一种模式.是类属于审判程序的.所以对于刑事审判程序的一般原理简易程序依然适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简易程序的启动和实施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并对如何解决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永亮 《声屏世界》2004,(11):25-25
培根说:“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流败坏了。”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部分,而核心是程序的公正。没有程序的公正.一切都无从谈起。司法公开是程序公正的前提,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17.
《档案法》为我国档案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规范依据,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开展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实施效果。以法院647份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该法在规范档案管理和协调涉档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档案法》司法适用实践也暴露出该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等法功能发挥不足,立法的利益协调性和实践回应性存在缺憾,司法的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彰显不够等问题。未来宜在完善《档案法》基础上加强配套规范供给、健全法律衔接机制,在充分发挥档案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作用基础上加强档案裁判释法说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立法评估机制、健全档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档案法》的良法善治助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庭审微直播作为一种司法公开的手段,在现阶段尚未形成完备的规范对其规制,导致实践中的直播备受争议。微博等自媒体虽对司法公开的进步意义重大,但其与司法的结合仍需建立在维护法庭秩序和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础上。对法院而言,微博庭审直播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面宣传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提高法院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孙相才 《新闻传播》2009,(10):30-30,32
随着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略的大力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新闻媒体抓住这一热点,及时推出了各种法制类栏目.节目的开办率和收视率逐年飚升。于是新闻监督与司法的关系问题.成了法学界和新闻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正确审视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无论对司法改革和新闻舆论监督自身,还是对法治社会、民主社会的形成都大有裨益。依照笔者的观点.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而言,是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来说大有裨益.它可以增加司法透明度、监督司法公正.促进司法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也存在着媒体审判,误导舆论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余祥林案不是偶然.只是近期暴露的一系列案件的缩影,其中暴露出当前司法体制的种种弊端.也给我们指示了司法改革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