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齐立森 《新闻爱好者》2010,(10):137-138
狐原型是中华民族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至尊至善的瑞兽,是繁荣昌盛的象征,在典籍、文学、艺术等传播活动中深得赞颂。作为古齐地域特色文化,"瑞狐"形象重新为政府、学界和民间所关注,在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符号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侦题材电视剧《猎狐》作为2020年首部经侦剧,其在经济犯罪的呈现上下足了功夫。在这部电视剧中艺术地建构起家国形象和英雄话语地位,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国家意识形态再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里塑造了一系列狐女形象,她们集狐性、人性、神性为一体。狐性决定了她们性格的灵活善变、聪慧机智的特征。人性体现为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神性使她们具备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4.
师酉盘、师酉簋铭文中过去被释为"身"的字应改释为"瓜",读为"狐"。师酉簋和询簋铭文中均有夷族"弁狐夷",在师酉盘铭中作"弁狐",是指"弁狐"地的夷族。作为地名的"弁狐"可能当读为"番吾",地在今河北平山县一带;"弁狐夷"指居住于"番吾"一带的夷族,或可省称为"弁狐"。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7日,著名作家琼瑶在其新浪博客上贴出一篇名为《握三下,我爱你》的文章,讲述了与之合作多年的导演刘立立和董今狐之间的爱情故事。刘立立、董今狐与董今狐原配夫人王玫三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45年,2010年10月22日,董今狐和原配夫人  相似文献   

6.
黄喜 《声屏世界》2007,(9):43-43
有关资料表明:形象的价值,关乎其前程的无形资本;形象的内涵,反映其个人的文化修养;形象的传播,是不断增值的人生财富。所以,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在受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电视可以“观人”、报纸可以“读文”,那么,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主持人,该如何以形象赢得听众?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狐白》全称为《鼎镌金陵三元合评选注战国策狐白》,为海内外珍稀古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独藏。其评注者为明代三位学者汤宾尹、朱之蕃、龚三益,除自评自注外,还集有同时代及以前近百位学者的精美注语。评注语以题首注、眉栏注、正文夹注、尾注的形式出现,评注内容明显带有明代重义理的特色。《战国策狐白》作为一种古籍孤本,必然在版本、校勘、辑佚等文献领域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列女传》夏姬本传中,以房中术和神仙方术将其臆造为妖魅形象,误解夸大其十次婚姻构建其淫女形象,借助色祸观念塑造其祸水形象。  相似文献   

9.
档案馆文化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档案馆的形象是指公众对于档案馆的总体评价,是档案馆的组织要素和组织行为在公众中产生的总体形象。档案馆作为大众性文化事业机构,其形象具有客观性,应该是文化形象,是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收藏、咨询、开发中心和文化基地,...  相似文献   

10.
在广告中的性别表现上,针对两性的刻板定型十分普遍,其不仅仅体现在针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当中,同样,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也存在着刻板定型的误区,而这种对两性的刻板印象的表现与强化,不利于两性多元化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两性在广告中形象的考察,探究在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公共图书馆自产生至今其形象的塑造及变化,分析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图书馆形象再造的必要性,提示了公共图书馆的内涵及形象再造的意义,指出公共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塑造其良好的形象,增强竞争实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2.
形象是指公众对于某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组织要素和组织行为在公众中产生的总体印象。自综合档案馆出现以来,它就以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示人,“档案馆作为大众性文化事业机构,其形象具有客观性,应该是文化形象,是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收藏、咨询、开发中心和文化基地。”具体讲,综合档案馆的文化形象是人们对其组织要素:馆藏、馆貌、工作人员及其组织行为和档案信息的研究加工等的总体评价和印象。  相似文献   

13.
张举玺  高上 《传媒》2023,(2):65-68
媒体是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支点。本文基于对俄传播的必要性和意义,观察俄文杂志《中国》在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VK上开设的账号“中国”,分析其塑造中国形象的优势,从主题倾向、信息发布形式、受众反馈等方面研究其对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形象呈现特点,考察其对俄传播中国形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儿童形象频繁出现于各种电视广告中,其天真的形象多能为广告中的产品增加可信任和受欢迎的程度.达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各种不同类型广告中的儿童形象及达到的广告效应,从而总结具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吕瑞荣 《编辑学报》2001,13(6):314-316
中小学生期刊是信息集合体,其视觉形象有明显的特点,从视觉形象在中小学生期刊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论述该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狐鬼花妖形象让人有“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之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异类能知恩图报,感恩酬情。这里所说的异类,是相对于人类而言,在神话视野中指仙神鬼魅、动植物精怪等观念性对象,在现实性视野中则指原生态动植物等。《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在众多有关报恩酬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主要在于它描写了大量异类报恩酬情故事。据笔者初步统计,《聊斋志异》中涉及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有一百余篇。可以说,正是由于《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异类报恩酬情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经济信息因其公共性与客观性更易成为对外传播的突破口,中国经济形象也由之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考量。对70个中国主要贸易国的涉华经济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媒体塑造了不断扩张且充满风险的中国经济形象;从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双重视角考察其塑造机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与他国的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是影响国际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显著因素;进一步探索中国经济形象的现实影响,发现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度有效提升了该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但其影响受到报道褒贬度的负向调节。国际媒体建构了对中国经济封闭而同质的想象空间,从而造成了在中国经济形象的传播链条中存在“发展悖论”“物理和心理距离悖论”及“声誉内部替代悖论”等多重张力,以此引发对国家形象可供性的多维反思。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世象     
档案有象,象在众生。诸凡档案在形成和利用中的种种事例表现,实际上都摹画出了档案在公众之中的具体形象。此所谓档案世象。 档案世象有好坏之分。有的档案具有良好的形象,人们爱之若宝,极为珍惜。有的档案则不然,人们对之憎恶有加,视若敝履。由于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自然受人类的支配,其形象的好坏,当然也只能与人类有关,档案自身是无可奈何的。 造成档案形象有良莠之别的因素很多,而且同样的档秦,在不同人的眼里,其形象也大相径庭。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对塑造档案的形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档案形成过程。如果…  相似文献   

19.
万洁 《采.写.编》2023,(4):106-108
虚拟主播作为虚拟偶像的一个大类,正逐渐成为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剧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直播的研究,而将拟剧理论应用到虚拟网络主播之中时,会发现在戈夫曼所规定的前台与后台之间存在着一个“配音演员”构成的中间地带。除了塑造形象的表演之外,对所塑造的形象的颠覆也称为一种表演。虚拟主播的形象建构过程中存在着商业资本、配音演员“表演”和粉丝“文本创造”。商业资本出于逐利限定了虚拟主播的视觉形象和官方人设;表演过程中,虚拟主播的后台不断被推向前台,从而成为对其原定形象的修补;粉丝的二次文本创造也成为塑造偶像形象的重要符号生产力。虚拟主播的形象在商业资本、粉丝和扮演虚拟主播的配音演员的互动之中得到塑造和巩固,并不断被赋予新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标志几乎随处可见。各种团体、组织有代表其形象的标志,各种公共场合有表示各类公共信息的标志,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有林林总总的品牌标志。近几年来,报业标志也跃入了人们的眼帘。当人们翻开报纸时,在不少报纸的报头位置上。都能看到一个醒目的、象征报业形象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