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职烨 《教育文汇》2004,(11):22-23
2004年7月8日,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42位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15岁以下学生齐聚在此,参加中科大第28期少年班的复试。其中,15岁的胡一是惟一来自上海的考生,也是惟一报考少年班的初中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现在是全国唯一的、世界少有的少年大学生团队.少年班的报考条件:15岁以下,非应届高中毕业生,但具有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参加当年全国高考.  相似文献   

3.
家教短讯     
“问题学生”引发争论中科大少年班还办不办?最近有媒体披露了中科大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千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据此,有争论蔓延:少年班是培养人材,还是摧残人材?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面对争论,中科大的态度很明确: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办好少年班。中科大的解释和分析主要是:“问题学生”在普通的大学班级同…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父母们眼里,少年大学生无疑是天之骄子,他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共同点呢?秦裕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自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3月首 创少年班以来,少年班便成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高等教育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客观存在、全国上下关注的教育现象。少年大学生入学时的年龄大部分是14岁、15岁,少数是13岁,个别的只有11岁。少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好奇,爱问,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强。已毕业的17届591名 学生,其中 73. 7%考取国 内外研究生, 出国攻读博士 学位的有 300 多人,…  相似文献   

5.
1978年3月8日,21位少年英才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为我国首届少年班大学生。弹指16年,科大已招收18期共631名少年大学生。为世人瞩目的少年班和这些少年大学生到底怎么样了? 少年班:中国的神话 1994年12月5日,安徽合肥寒气袭人。在中国科技大学校园里,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朱源。  相似文献   

6.
周剑虹 《教育文汇》2005,(11):19-20
1978年3月,在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的大力倡导下,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支持推动下,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规律,尽快培养科技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_,》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7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之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少年班”,但不久又大多停办,围绕“少年班”的争论一直未停。  相似文献   

7.
阿友 《中华家教》2014,(Z1):108-109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王永成为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学生;15岁的母亲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王嘉骝也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诚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不管,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相似文献   

8.
阿友 《下一代》2013,(10):6-9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令人震撼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届学生,15岁的母亲便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也从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承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发展,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办于1978年3月,迄今已招收16期共554名少年大学生,年龄最大为15周岁,最小的只有11岁,平均入学年龄不足15周岁。在已毕业的前11期390名学生中,有70%的学生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自1978年至今,中国科技大学已经毕业的700多位少年班大学生中,有85%以上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100多位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还创造了多项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如: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1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15岁),最年轻的博士(23岁),最年轻的副教授(26岁),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少年大学生的本质特点,是开展少年班工作的立足点,也是我们研究如何培养人材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积极引导少年大学生奋发进取,是快出人材、多出人材、出好  相似文献   

12.
去年高考,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14岁的卞迁以832分(原始分677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在少年班60名学生中,他的成绩名列第一。他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山东省第三位、日照市第一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近日,笔者前去采访,了解到卞迁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请看——  相似文献   

13.
丁磊最大的理想是开电脑公司丁磊1987年出生,是一个今年还不满15岁的上海少年。小小年纪已有两张文凭在手:11岁拿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大专文凭;去年3月底拿到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考本科文凭。不久前,丁磊向浙江大学自荐申请免试读研究生,因不符合标准被浙大拒绝。但浙大校方表示欢迎他今年按程序报考。  相似文献   

14.
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方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为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少年班的创办是我国高教史上的一项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验。截至2001年10月,少年班已招收25期共949名优秀少年大学生,现已毕业727人,在读222人。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局”,英国有“天才儿童国家协会”,法、德、日、澳等40多个国家都开始发展超常教育,中国有少年班。但有报道称,中科大少年班在2008年3月举行30周年庆典的时候,面对中国少年班光环褪去的尴尬现实,老班主任贺淑曼只能哭泣以对。  相似文献   

16.
武汉的华中科大从1985年到2000年共开办了十几期少年班,培养了约500名少年大学生。他们曾是人们追捧的“天才”,他们如今身在何方,有多少人成为精英名流?如果一切重来,他们还会选择少年班吗?“万千宠爱集于一身”1985年,华中科技大学(当时称“华中工学院”,以下简称华工)开设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大少年班被人们叫做“神童集中营”,但是如果有谁要到那里去寻找所谓“神童”的证据,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在过去25年里,中国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少年大学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宁铂,中国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他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的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成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可是今天,宁铂成了人们心中的那种平凡的人,默默无闻,只有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才知道他是这所学校里的一个老师。  相似文献   

18.
少年班——高等教育早出人才的一种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探索培养理科智力超常少年全面发展的规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一九七八年三月创办了少年班。少年班是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改革和创新。七年来的办学实践,显示了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景。目前,科大少年班已有二届大学毕业生共一百一十七人。其中有八十多名年龄仅十五至二十岁的学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首次出现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三最”:年龄最小的国内研究生(十五岁);年龄最小的出国研究生(十六岁);年龄最小的助教(十九岁)。这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少年班”进行分阶段的实录、分析,无疑对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打开网页,关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争议纷至沓来。有些网友对少年班这种培养方式更是大不赞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少年天才光环背后的确隐性存在着不少让人费解之处。昔日的天才怎么成长有这样几个少年实例:宁铂,一个少年班的典型性代表人物。他2岁半时能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20.
本报合肥专电(记者王霄鹏)如今,超常少年考进高等学府,在我国已不再是新闻,然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出色成绩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注目。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为我国智力超常少年提供了一个提前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至今9年已开办10期,招收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358人。入校时,年龄最小的1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