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树清 《科学课》2008,(7):59-59
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一般做法是:把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点燃的蜡烛上,在杯壁上会看到白色痕迹,从而说明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相似文献   

2.
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一般做法是:把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点燃的蜡烛上,在杯壁上会看到白色痕迹,从而说明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是,杯壁上出现白色痕迹至少有三种解释:一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颗粒;二是石灰水受热后蒸发水分,留下的氢氧化钙粉末;三是水吸热后蒸发,留下原来溶于水中的某些物质。  相似文献   

3.
实验材料:同样大小的玻璃杯2个,乒乓球1个,如图1。实验过程:乓杯球口。之1、间将的两距个离玻不璃要杯太口远对。口在地一平个放玻在璃桌杯上里,放两乒个2、双手扶稳杯子,往两个杯子口的中间吹气。你会发现,吹一下,球就会从原来的杯里跳到另一个杯里,再吹一下,球又跳回原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的性质》(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三节),是笔者在江苏省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听到的一节教学研究课。虽然执教的是人教版老教材,但执教者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却给人留下了穿旧鞋走新路的深刻印象。下文是该堂课的教学实录及分段点评。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能离得开二氧化碳吗?让我们来观看一个资料片。(课件播放光合作用短片)师:资料片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生(齐):离不开二氧化碳。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板…  相似文献   

5.
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七个爸爸。听起来够吓人吧?你若不信,就请洗耳恭听。我有一个“酒爸爸”。他肚子里除了五脏六腑之外,似乎只装有酒,就连吐出的二氧化碳都像被酒精滤过似的,满是酒味儿。在外头他常常陪上司过场合,就当了酒坛子。一杯不够,二杯太少,三杯不表情意,四杯不好说事,五杯才够兄弟,六杯才讲义气,七杯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化学题,有关二氧化碳 知识的考查常出常新,总有“亮点”闪现.现举 数例归类如下: 一、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化学的实用性 例1 (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小刚从 资料上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化学题,有关二氧化碳 知识的考查常出常新,总有“亮点”闪现.现举 数例归类如下: 一、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化学的实用性 例1 (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小刚从 资料上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一、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化学的实用性 例1 (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小刚从 资料上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一、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化学的实用性 例1 (2005年淮安金湖实验区)小刚从 资料上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7.
植物也呼吸     
材料准备:带有瓶盖的瓶子一个,清澈的石灰水一小杯。图11、在院子里随便拔一些草,把它们放进瓶子里,盖紧瓶盖,然后放到一个潮湿阴暗的地方。图2实验过程:这是因为植物在夜晚不停地呼吸,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石灰水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它一遇到二氧化碳,就会变成白色的沉淀——碳酸钙。实验原理:我想当一名教师。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小学二(1)班孙朝蕊责编★孙光宇2、第二天,你取出瓶子中的草,并向瓶子里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结果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图3、图4植物也呼吸@楚楚  相似文献   

8.
蜡烛抽水机     
实验道具:2只玻璃杯、1根蜡烛、1张比玻(bō)璃(li)杯口稍大的硬纸片、1根塑料管、火柴、半杯水发生的现象:水从右边杯子流入左边的杯子中。小博士告诉你: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yǎng)气,杯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实验步骤: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kuàng)形,一头穿过硬纸片。2、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4、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在右侧的玻璃杯上,并使塑料管的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相似文献   

9.
<正>1问题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P.126第4题如下: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1)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2)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3)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取硬质玻管或无底的坏试管一支(玻管的长度略大于烧杯高度),大的滤纸一张在中间挖一个玻管口径大小的孔,套在上述硬质玻管或坏试管的一端,粘牢,做成一只上部巾纸组成、下端由玻管组成的漏斗,把白铁片弯成三个阶梯.二.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过程:点燃三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三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人大烧杯中,然后再把特制的漏斗放入烧杯,向漏斗里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四.实验时的注意点:1.纸漏斗下端管口应靠着杯壁放下,末端试管口接近杯底,随着二氧化碳的倒人,将漏斗慢…  相似文献   

11.
卫生球会跳舞?对,没错,让我们简单准备一下吧——找好小苏打、食用醋、卫生球、玻璃杯和汤匙、清水。1.先在玻璃杯中放入一汤匙小苏打。2.再倒入多半杯温水。将四五个卫生球放进杯。3.再把食醋一点一点慢慢倒入杯里。这时你会看到卫生球漂起又沉下,沉下又漂起,反复不断地沉浮,就好像在跳舞一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原来,小苏打和食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很多二氧化碳小气泡,这些气泡附在卫生球周围,越聚越多,于是就把卫生  相似文献   

12.
“在浊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可谓是自然教师的“熟戏”,这“熟戏”却让我“演”砸了。 课堂上,我自信地与孩子们谈话:你们的桌子上有两杯同样混浊的水,往1号杯里加入一小匙明矾,2号杯不加,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两杯水有  相似文献   

13.
"在浊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可谓是自然教师的"熟戏",这"熟戏"却让我"演"砸了。 课堂上,我自信地与孩子们谈话:你们的桌子上有两杯同样混浊的水,往1号杯里加入一小匙明矾,2号杯不加,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加入明矾5  相似文献   

14.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相似文献   

15.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16.
一、深度低温的获取和四个有趣的低温实验低温获得的原理:将干冰溶于乙醚制成溶液。由于二氧化碳和乙醚蒸发过程中吸热,可使溶液温度降至-110℃;如果在减压情况下,使之蒸发,溶液温度可降至-140℃。低温获得的具体做法:1.制取干冰,用一口小帆布袋(比一般米口袋小些即可),套在二氧化碳灭火机的喷嘴上,打开灭火机的喷气开关,液态二氧化碳即喷入帆布口袋内,由于部分二氧化碳挥发而吸热,使得一部分液态二氧化碳凝固成干冰。2.深度低温的获得,取干冰约一大烧杯,溶于盛有约400毫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9~90。教学过程:一、出示例1,理解题意出示例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生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最近观摩了两节“替换策略”的研讨课,两位教师对其中“相差关系”的替换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处理,引发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 案例一: 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1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的含义后,让学生在练习纸上把替换的过程画出来,并根据示意图列式计算.而后,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纸,并说明做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替换过程展开回顾反思.  相似文献   

19.
魔法蛋糕     
魔法蛋糕杯从复兴路罗森便利的一个货架上被带到这里来。一只年轻的女鸡蛋咔哒咔哒从冰箱跳出来。鸡蛋说:你好,我是鸡蛋。魔法蛋糕杯说:你好,我是魔法蛋糕杯。魔法蛋糕杯又说:我们玩吧。鸡蛋抹了一下脑门子上的汗,说:等一等。鸡蛋咔哒咔哒跳到一只纸盒前面:牛奶牛奶,你出来,我们一起玩。牛奶扁扁的身子一点一点费力地挪到他们面前躺着。牛奶问:怎么玩?魔法蛋糕杯宣布:开始吧!他蹭掉头顶上的小盖子,鸡蛋蹦起来,脑袋嘭地一下撞到台子边缘上,喀啦,蛋液都流进魔法蛋糕杯的肚子里去啦。鸡蛋在杯子里荡来荡去,像睡弹跳床一样舒服。牛奶说,我也要。…  相似文献   

20.
部编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十册上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第111页第12题)如果将这道题编在十一册课本中,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