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目录学研究中,不少同志对目录、目录学、目录工作这些概念模糊不清,往往会影响这门学科的正常发展。目录学既然炸为一门科学,就应该首先澄清上述几个基本概念。’“目录”成为一个专用词汇,是从西汉刘向开始的。汉成帝间平三年,为了建立国家图书馆,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搜求图书,书到后,指定光禄大夫刘向带领一批人校书。刘向校书时,对每部分“辄条其篇目,撮其旨忌,录而奏文”又”爱著目录,略叙洪烈”这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见到的“目录”二字,这时的“目录”二字含有图书篇章,名目次序和图书等意思。后来变成仅仅记录…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具有目录学的系统思想,他认为目录学的作用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指出图书资料,目录与学术是紧密相联的。该书中提出的“互”,“别裁”等体例,是对古典目录学的极大突破,具有近代科学研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录学在古代一直困于文史之域,近代仍未脱离,现代已从社会科学渗透到自然科学,发展成横断科学.目录学是以目录信息概念、目录检索工具、方法、目录活动这研究对象的转移与综合给各学科相关生长,成为横断科学的.自然科学文献信息交流,隐含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浓缩整库存贮检索控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信息的目录活动划归社会科学,它横断一切科学.目录学以目录信息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构造着目录学体系中的概念、系理、方法范畴体系,从而成为一门横断科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目录学的先驱人物,姚名达确立了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打破了沿袭了两千年多的传统“七略”“四部”分类法,系统地研究了佛经目录,提出目录实用学说,在目录学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图书分类、编目的重要性并提倡主题法思想。文章以姚氏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核心材料,对其目录学理论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目录学家晁公武、晁Li的生平及著述,着重论述了其目录著作《郡斋读书志》、《晁氏宝文堂书目》的内容特点及在目录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款目论     
款目是“著录的结果,是反映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著录项目的组合。”这一定义的产生以及各类型文献著录国家标准的颁布,是八十年代我国目录学的重要成果。但款目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目录的,尚须继续研究。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提高书目工作的学术水平和目录质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款目是对文献的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目录学研究在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目录学研究方法和目录学史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不紧密,削弱了其"致用"的功能;目录学史的研究过热,导致目录学的"恋母情结"不易消解;目录学视野局限,使得目录学研究的末涉领域得不到开发等。未来我国目录学发展主要有整体化、科学化综合化和数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邵宁 《文教资料》2013,(28):68-69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从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而史部是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本文系统展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萌芽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其确立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以延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姚名达对于佛教目录逐书考察其内容,逐事确定其年代,逐人记述其生平,用力最勤,是其目录学研究的典范。他撰成了一部“系统”的佛教目录学“文献史”,甄别了佛教目录种种优劣,厘清了佛教目录学史的分期,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是我国一部收录丰富、行文简洁的古籍提要目录,学界却往往因《总目》之经典而对《简目》的价值估计不足。该书体例简明,省略了小序,只有书名和部类等精要的内容。作为目录学入门书籍,《简目》实则更加便于查阅我国古代经典书籍,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著名的皖籍藏书家,刘声木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采用人名与著述相结合的目录体模式来研究桐城派文学,揭示其流派渊源,可谓开创文学流派研究的先河;其二,在目录的内容和体例上进行了创新,首次收录了评点书目,并在目录学专著中将译著及其他具有时代特色的书目一并收录。  相似文献   

12.
近代(1840—1949)目录学是连接古典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之间的纽带,在目录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对于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学术遗产的整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近代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基本成熟,与校雠学、版本学、学术史等相关学科有了显著的区别。近代目录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叶德辉、刘纪泽、余嘉锡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与以梁启超、王国维、柳诒徵、陈垣、杜定友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姚名达可以说是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则将目录学的社会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代目录学是在吸收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借鉴西方目录学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目录学理论与方法上多有创新,在编纂目录类型上也远超古代。  相似文献   

13.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 ,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对现实流弊的思考、批判和对刘向父子目录学精神的总结弘扬 ,确立起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的目的论 ;然后以特有的哲学观、历史观来判定目录内涵 ,使目录服务于著录的目的 ,由此建立起自己目录学的认识论 ;从以上认识出发 ,章学诚提出了加强叙录和使用互著、别裁的方法 ,期以充分发挥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从而充实和完善了其目录学体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阮考绪的《七录》是中国目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总结了南朝以前的目录学成就,博采官私目录的优点,并注意内容和编次类例的增益,在许多方面都有开创意义,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录学形成于汉代,在宋代基本成熟,郑樵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樵的目录学的三个重要学术观点反映了郑樵目录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确立了郑樵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现代目录学与古典目录学的比较研究,阐述了现代目录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手段、研究功能和现代化书目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刻书业的发达和和藏书量的增多直接促进了书目的发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种类繁多、体裁多样。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是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创获时期.此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从而深受西学影响;此期的目录学研究走出了清代以考据为主、以史志目录研究为主的老路子,研究范围和领域广泛,尤其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笔者以为此期的目录学研究分传统和革新两个学派.汪辟疆先生属于传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和思想是给出了目录学之界义、辨章学术源流、钩稽汉魏六朝间之官私著录、更定丛书之类别等.  相似文献   

20.
《通志·艺文略》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录,其思想的精华和核心是"会通"的观点,与会通思想紧密联系的是他的"类例"原则.《艺文略》在著录内容上和分类体系上的两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目录学宝库,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