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的:利用图形直观,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理解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习约分、通分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一、揭示矛盾,提出课题1.教师出示4张相同的纸条,将其重叠(验证大小一样)后放置在黑板上(分两次放,第一次放1张纸条,第二次放3张纸条)。2.指名学生分别将4张纸条平均分成3份、2份、4份、6份,同时用阴影分别表示出13、12、24、36,并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如下图)(13)(36)(24)(12)3.教师指出:13与12比,分母变了,分数的大…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数形结合,形成分数的意义表象。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1.师(出示下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1)(2)生1:图(1)的阴影部分用分数1/3表示。师:怎么想到的?生1: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师:图(2)的阴影部分又用什么分数表示?生2:1/3。师:不对,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生又猜了几个分数都不正确,师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生3:我认为可以用3/8表示。因为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份,所以用3/8表示。2.出示:师: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请你画出藏起来的部分。生…  相似文献   

3.
宜芝玲 《陕西教育》2001,(10):30-30
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拘泥于一个角度、一种模式,如果观察问题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使学生思路开阔,必须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突破常规,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时,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阴影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这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这样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下图,并求出阴影部分是多少。如图: 让学生观察,依据左图,阴影部 分为5/3,又可根据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观察两例图中的阴影部分得出,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圆,还可以表示一个集合整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两个圆作为整体,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认识问  相似文献   

4.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形,说说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别用怎样的分数表示。生:图1、图2、图3分别用13、34、56表示。师:(学生理解后三组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困惑时)后三组图分别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生:图4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表示有这样的3份。(板书33。)生:图5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部分有这样的8份,用84表示。生:图6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阴影部分有这样的11份,用115表示。师:根据上面的图形,说说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生:13、34、56都比1小,33与1相等,…  相似文献   

5.
一、揭示矛盾,提出课题。 1.教师出示4个等圆,将其重叠(验证大小一样)后放置在黑板上。(第一行放1个圆,第二行放3个圆。) 2.教师将贴在黑板上的圆分别翻转,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圆中的阴影部分是圆的几分之几。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 与 比,分子变了,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改变了。 4.教师将第二行3个圆的阴影部分取下,把它们重叠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感知这3个圆的阴影部分完全一样。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 5.教师堤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数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也变了?为什么有的分数…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理解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并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实例引入。教师贴出4个苹果,让一个学生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2个;另一个学生将它重新分成4份,每份得1个。分完后,教师提问:“如果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该怎么分?每份  相似文献   

7.
[教例四]分数的意义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一、利用图形,直观感知分数的意义出示填空题: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根据上图,学生很快填出了1/2、3/4和2/3。二、根据图形,说明每个分数的具体意义师:圆的1/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圆的1/2。  相似文献   

8.
第一组: 1.学生自己用纸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形,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别折迭并用阴影表示出有关的部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标出其中的一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标出其中两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标出其中的四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十六份,标出其中的八份。 观察各圆中阴影部份所表示的分数,你发现这几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4期“问题与讨论”中杨森林老师的《介于“严密”与“灵活”之间的数学问题》一文,笔者也来谈几点认识。首先,对于中阴影部分如何用分数表示,杨老师认为答案是唯一的,即42。对这个看法我不认同。如果我们把正方形看成是平均分成了4份,则阴影部分  相似文献   

10.
程郑 《四川教育》2004,(2):78-79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颇深。首先,她让学生把32厘米长的纸条任意对折(即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彩色笔描出折痕,然后从一端开始,取其一半的份数画上阴影,并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前些日子,听了同仁一节公开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师完成新授并进行了一轮基础练习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师问: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老师话音未落,就有学生脱口而出:"28。"马上有学生反对,认为没有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8份,因而阴影部分不能用28表示,其他同学也一致认同。那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沉默了一会儿后,又有学生举起了手:"这里有两个分数,那部分(指a部分)表示14,这部分(指b部分)也表示14。"老师给予肯定后,又追问:"那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呢?"班上又沉默了,好一会儿,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有这样一道题:计算1-712-152。(1-172-152=12-172-5=102=0)例题后面还附有这样一句话:“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这里显然是说“012”这个“分数”等于0。笔者认为说“012”是分数不妥。分数的意义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12”既不是表示这样一份的数也不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所以说它是分数不妥。如何揭示“012”等于0,可以换一种说法,如“从单位1中连续减掉12个分数单位112,没有剩余,所以结果是0”。也许有教师认为分数意义中的“几份”含有“0份”这一层意思,那…  相似文献   

13.
听一位老师这样教学“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积累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给“分数”下定义: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什么样数叫分数?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下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似文献   

14.
“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教学的难点,也是关键,因此,教学中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识分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总数);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部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在上述定义中应着重理解四点: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引入师: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然后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图1图2图3师:好,哪位同学说说这道题表示什么意思?生:图1表示39,图2表示96,图3表示99。师: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分母都是9。师:为什么分母都是9呢?生:因为都有9个小方格。生:因为都是同样大的小方格。生:因为全都是把一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师:(指图1)那么,39是什么意思?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表示其中的3份。反思:“看图写分数”这一知识点是本节课的基础,通过三个分数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分数表示的意义。片断二:展开师:(指图1)想…  相似文献   

16.
听了两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课,对于假分数的引入,第一位教师先运用下图左来说明什么叫真分数后,接着用小黑板出示下图右,问: “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7/8”,教师问:“对不对呢?”学生齐答“对”、“不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说:“在这个图里,一个圆表示单位1,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呢?”(4份)这阴影部分共有几份?”(7份)“那么应该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去年期末考试,五年级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1:(图1)。此题标准答案是1 3/4,但我冬现有一部分同学都写了7/8。这种答案的思路是这样的:根据单位“1”的意义,可把“2个圆”看作单位“1”;再根据分数的意义,上图是把“2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其中的7份,所以它是单位“1”(2个圆)的7/8。我认为这种答案也是正确的,可是这种想法却得到了大家的反对,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儿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分数的产生]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前,先简单举例说明分数是为适应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分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在学习第五册时,已经了解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们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会读、写分数,故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先通过课本中的组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教师作以下板书: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颇深。首先,她让学生把32厘米长的纸条任意对折(即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彩色笔描出折痕,然后从一端开始,取其一半的份数画上阴影,并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占整个份数的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谁写出的分数大?并在四人小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