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语》二十章,成于众人之手,一般认为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经过对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之中的《论语注疏》的研读,可以看出《论语》一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次第严整的逻辑性、脉络清晰的思想性,在文献编撰的系统性中,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辞源》修订本根据与新《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成为一部专供解决阅读古籍时所遇到的有关语词典故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方面疑难问题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中收列了不少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条目,给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因出于众人之手,这些条目中尚有某些疏误,本文就此逐条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其中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条目和义项,为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因这部辞书词目浩繁,又出于众人之手,其中尚存某些瑕疪、纰漏.本文就此逐条加以订补.  相似文献   

4.
是否作正统,以谁为正统,这个问题曾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引起过长期的争论。无论是陈寿作《三国志》、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或是习凿齿作《汉晋春秋》、朱熹作《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都是从现实需要出发,为一家一姓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梁启超在《新史学·论正统》中对此辩之已详,并作结论曰:“统也者,在国非在君也。在众人非在一人也。舍国而求诸君,舍众人而求诸一人,必无统之可言,更无  相似文献   

5.
李博泓 《考试周刊》2011,(41):21-22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以《永远的尹雪艳》为开篇之作,描写了动荡变迁时代之下的众生相。尹雪艳公馆俨然成为众人沉湎旧梦的场所,而尹雪艳本身就是上海的一种象征:精英文化,贵族气息。众人在尹雪艳及其公馆寻得在时代洪流中失落了的身份认同。作为上海象征的尹雪艳,似乎在娱乐中只身抽离在外,而这种冷漠背后却潜藏深刻的时代痛感。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形篇中,有一段精彩的关于制胜原则的文字,作为我们本文开篇最适合,原文是: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报任安书》:“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句中“绝甘分少”,各注情形如下:颜师古注:“自绝旨甘,而与众人分之,共同其多少也.”(《汉书》卷六二)  相似文献   

8.
《音乐世界》2017,(1):40-43
近几年,以忠武路“怪物新人”之姿闯入众人视野中的金高银,凭借着出色的演技,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电影方面有着成熟表现的她,16年年初首次挑战小银幕出演《奶酪陷阱》,同样获得了一致好评,而此次在电视剧《孤独而又灿烂的神-鬼怪》中她再次向众人展露了她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笑容     
《蒙娜丽莎》曾使众人为之倾倒,蒙娜丽莎成了举世公认的“微笑之王”;但是,在我心中却有一幅不是名画却胜似名画的“微笑”之作。或许在他人眼中,它  相似文献   

10.
高语第六册中《宝玉挨打》(《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一课,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众人对宝玉挨打的态度以及宝玉挨打之后众人的情态。  相似文献   

11.
公孙龙真不愧为辩者。他的《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都可称为有名的论辩之作。他的一些观点和议论与众不同,“然众人之不然,可众人之不可,‘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①一般人认为“白马是马”,他却说“白马非马”,②;一般人认为“坚白石三”,他却指出“坚白石二”③;一般人认为,“二有一”、“鸡足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田园抒情诗人。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其敬仰之情,无以复加。一曲《归去来兮辞》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  相似文献   

14.
《圣女贞德》被众人推崇为萧伯纳的巨作,被称为“萧伯纳最具有热情的一部作品”.贞德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种力量的恐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贞德的悲剧不在她的行为而在于时代的超前性,正是因为她的前卫,所以是个错误,被视为异端,潜意识遭压抑、处处碰壁,只能在短暂的人生中独自承受孤独之苦.  相似文献   

15.
《红接梦》中平儿对风姐既忠诚又尊重,对贾琏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对贾府众人宽和.无私,在复杂多变的荣国府内可说是上领贾母之意,下明众人之心,中得姐妹怜爱。本文将从平儿为人处事的视角,尽可能较为全面地挖掘其平衡之道,以期对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智取生辰纲》中写黄泥冈上众人饮“白酒”解渴。“白酒”怎么能解渴呢?查考中国酿酒史才知道.宋代之白酒非今日之白酒。  相似文献   

17.
在南北朝骈文中,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该是属于上乘之作.自从昭明太子萧统把它收入《文选》以后,不仅众人叹赏,而且古今皆然.在骈文中《北山移文》算得上是少有的幸运儿.人们传诵它,喜爱它,确是有理由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此文传诵,以风物刻画之工,佐人事讥嘲之切,山水之清音与滑稽之雅谑,相得而益彰."(《管锥编》四)文中"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还有"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  相似文献   

18.
瞿林江 《文教资料》2011,(36):46-47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出版以来,受到广泛欢迎,但是该教材篇幅浩大,且成于众人之手,书中疏漏失误自是难免。本文就其中《诗经》文选中的某些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服务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材料”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元史》  相似文献   

20.
唐辛子 《留学生》2014,(20):47-47
正日本作家五木宽之在随笔集《日本人的心》一书中,曾这样概括京都:"京都是日本国中的异国,是日本最前卫的都市"日本作家五木宽之在随笔集《日本人的心》一书中,曾这样概括京都:"京都是日本国中的异国,是日本最前卫的都市"。五木宽之在文童中这样解释他如此描绘京都的理由:"为什么说京都很前卫呢?去看看京都的‘祗园祭'就知道了。在众人心目中,‘祇园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