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相似文献   

3.
以《刮痧》这部著名影片为依托,以影片中的生动情节为切入点,探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并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这有利于促进中西方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李敏  刘静 《海外英语》2012,(4):221-222
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面子观是一个重要方面。中美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关注程度的不同往往给中美商务谈判带来困难和障碍。如何更好地实现跨文化谈判是中美谈判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面子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这篇论文分析了中美不同面子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论提出以来,语言学界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如何以礼貌原则为基础,在人际交流中对尊敬维护双方的面子,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作用,且能加深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结合东西方面子理论,通过对小说《喜福会》中母亲和女儿的具体分析,发现母亲们坚守东方的面子观,而女儿们则选择西方的面子观。东方的面子观包括"脸"和"面子"两个概念,具有道德和能力两个层面的内涵;西方的面子观包括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相似文献   

7.
王岩 《考试周刊》2009,(13):41-43
面子对于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面子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如何准确定义面子至今仍存在争议。笔者以Goffman和Helen Spencer-Oatey的面子理论为依据,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中美文化中面子观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面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引导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面子观呈现出多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内涵及性质方面的差异。面子观的差异源于中西不同的地理、历史背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9):54-56
礼貌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面子论,作为礼貌原则中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着手,对两种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浅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价值系统是评估文化所碰到的问题与如何做决策的依据。每一个文化都有不同的价值系统,中西文化价值系统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人们对面子的看法不同,忽视这两种文化"面子"观的内涵意义可以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从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西"面子"观,旨在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As a special and extensive type of advertising,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PS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Same as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PSA can also convey cultural values. Out of similar purposes, however, PSA for disaster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contain many differences. Aiming to reveal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paper undertakes the analysis of PSA for disasters of China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2.
面子的内涵和取向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中西方在面子的内涵与取向方面有着很大差异。中国的面子文化对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译旅游资料是为了通俗易懂地让目的读者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有可能导致旅游信息的表达失误。以广西著名景点为例,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应用增添信息、文化借用、改写信息等策略做好广西著名景点的旅游资料英译。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跨文化交际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日益加剧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由此带来的文化碰撞与摩擦也在所难免。中华民族"龙"文化与西方"dragon"文化的矛盾便是其中杰出的典范。二者的异同体现在国俗、文学、习语等诸多方面,如何将"龙"之意象移植到英语中是涉及到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是否和谐的一大课题,故而值得人们进行建设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Face has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tercultural conflict management.A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face issue is of significance in communication process,especially those involves the Asian countries.With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variability of face in China and US,the present paper will compare different styles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regards to face in hope that it will give some hints to relative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宋菲 《海外英语》2012,(14):232-233
This thesis focuses o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attitudes towards"Face"in communication.Based on Brown-Levinson’s Face Theory and the study on each definition of"Face"and its causes,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people place emphasis on"collective face",whereas 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individual face".There is a mixture of factors that result in these salient differences,which should trace back to their long-existing historical,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With the discuss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face",there will b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面子观在文化内涵、建构条件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交际参与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西方面子礼貌策略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并由此出发,进一步把握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减少文化冲突,达成成功交际。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首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精华。汉英两个民族语言申的习语因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分别被打上不同的文化烙印。汉英习语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西方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话语,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尤其深远,但这种理念也始终面临各种价值争议与实践困惑。所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必须始终坚持批判与自省的立场,深入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中国意义与中国问题。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精髓在于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协商性,这一观点提示人们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重新审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反思不仅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开辟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角度。同时,多元文化主义还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我国教育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面前的立场与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