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现通译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伦敦问世。这是一个德文版本,其书名的英文译名则是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但我们通常称之为The Communist Manifesto。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3):69-70
<正>1877年7月1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是一份论述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理论刊物办刊方针的重要文献,全文约700字,收入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34卷48-49页。马克思在这封信中,就新闻工作者、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改良主义者维德·弗兰茨(Wiede Franz)创办《新社会》杂志并邀请他和恩格斯撰稿一事,论述了  相似文献   

3.
胡博文 《大观周刊》2011,(25):13-13,7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开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阐述,一些“天才的萌芽”已初见端倪,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以前的观点。因此《神圣家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初是怎样传到中国的呢?实际是进步知识分子利用报刊这个媒体,从日本、美国、英国陆续传播过来的。其中主要是从日本输入的。1、旧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张渝 《兰台世界》2013,(22):138-139
<正>一、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蔡和森具有留法经历,在法国期间他阅读、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蔡和森潜心研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数量超过百余部。他悉心研读、翻译了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的精彩片断与关键性章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创者,他们主办的《新莱茵报》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这是他们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光荣传统的起点.然而,2019年以前中国马新观研究中关于《新莱茵报》研究文章[1]的作者,没有一位是通过阅读、研究《新莱茵报》本身写出文章的,都是根...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前的8月10日下午两点,肃穆的恩格斯的追悼会在伦敦滑铁庐车站候车室举行。他的灵柩安放在鲜花丛中,灵前两只佩有红色绸带的花圈显得格外注目,上面的署名是:《莱比锡人民报》编辑部、《汉堡回声报》编辑部。它们代表马克思主义党的报刊对自己的指导者和撰稿人表示敬意。一家刊物在悼念文章中指出:恩格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献给了工人运动的三个方面:科学、新闻学和鼓动工作”。的确,恩格斯是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记者和军事评论家。他从十八岁起,一生为一百五十多家报刊撰写过稿件,指导了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党的报刊,与马克思共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事业。1891年,七十一岁高龄的恩格斯还以《新时代》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伦敦“五一”节的游行和集会。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名字何时在中国出现?后来又怎样演变为我们今天读到的统一中译名的?这些都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实,笔者对此作了一些考证。  相似文献   

9.
常看到这样的书,《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国家和法》,等等,编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涉及某一主题的话语摘录出来汇编成册,目的是为后来者研究某一问题时予以参考,可我们有些后来者便不顾原文的历史背景,囫囵吞枣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社科院汪叔子、王河等提出,中国第一位取译名“马克思”的是上海《万国公报》华文主笔蔡尔康。汪叔子等认为,由李提摩太口述、蔡尔康笔译的《大同学》一书,原是英国进化论者本杰明·颉德,最早在中国提倡马克思理论的一部分,它的译本前四章发表在1899年2月至4月《万国公报》,同年又由广举会结集出版。书中多次提到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提出,八年内要首先完成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普及宣传工作。要在前三年完成以下各书的编选、翻译(或重新校译)和整理、注释:马克思《数学手稿》、《技术史手稿》;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自然辩证法汇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自然辩证法》(选读本)。在后五年,主要完成《数学手稿》、《技术史手稿》、《哲学笔记》和毛主席有关论述的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理《新莱茵报》诉讼案的陪审法庭的发言(以"《新莱茵报》审判案"为标题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考证。在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一贯性进行了论述,以原著为依据解释了自由报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廖金英 《新闻界》2024,(4):4-15
《新莱茵报》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的确定和贯彻,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1884年纪念马克思和《新莱茵报》时提醒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任何一个工人政党每当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的时候,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这里值得注意的字眼是“策略”。《新莱茵报》能够留下丰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遗产,不仅在于其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刊物,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观就在新闻实践中被展开,“策略纲领”就是症候和产物。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采取的策略包括:接受运动的实际起点、坚持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统一方案、以全欧洲大陆为视野确定报纸纲领、克制而有立场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人提出《模糊新闻学》。这在新闻学科上,倒是一种新创。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下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应用。为此,写了这篇长文。命题为《新闻模糊语言初探》。共分十四个章节。一、新闻语言与模糊语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工具是语言。马克思、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p525)高  相似文献   

17.
一、扼要地谈谈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些文章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学说的形成时认为,按劳分配思想是圣西门派首先提出来的。他们把圣西门派的“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理解为按劳分配。这样的理解至少是不准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和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今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22章75节,共40万字。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不是简单的几个比喻,该书展现了这个发展过程。作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与他们同时代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关于信息传  相似文献   

19.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知识林     
马恩的思想有各自特点《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一期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访欧代表团一篇文章,介绍德国正在编辑出版国际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一些情况。作者说,据编辑部负责人H·门克勒介绍,国际版全集计划出一百二十卷,至2020年全部出齐。门克勒说,在编辑与《资本论》有关的卷册时,他们发现马克思生前出版的第一卷与在他死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二、三卷在章节的次序和写作思想上有很大差距。他们认为恩格斯忽略了马克思很多思想(包括马克思用插入方式、括号等加进去的许多意思)。H·门克勒指出,编辑部认为在编辑出版《资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