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明确的目标定位要求建构起科学、准确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认知和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特色不够突出。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综合素质培养五个方面加强创新,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功能定位、装备水平和运行机制等,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课程设置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则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展课程体系的探讨,以求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结合学生需求,瞄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设置相应的专业门类和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定位的依据。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方面的区别。只有改革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不一致性,全面贯彻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观,坚持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课程体系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才能真正为培养目标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高技能人才课程模式在课程类、形、质的结构上存在的弊端,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技术 人文”为理念,“本科 技师”为目标,构建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块 系列”模式,其中“模块”包括通识教育课模块、专识教育课模块和特识教育模块“;系列”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  相似文献   

6.
在政策制度中,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先后经历了培养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三个阶段。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变迁历程和社会人才分类,在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定位是,重点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可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多样化育人课堂等路径培养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柴秋 《职业技术》2009,(6):72-72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双师型”教师内涵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功能定位、装备水平和运行机制等,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欲求教育之实效,自当首谋课程之改进。[1]课程的整体设计与课程质量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优劣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紧围绕自身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摒弃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课程系统化模式,在有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单凭实际训练也难以奏效,工学结合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工学结合模式下,以“课程活动观”为基础的“职业技能/工作项目(岗位)”和“综合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职业》2008,(6):F0002-F0002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于1997年筹建,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学院确立了“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学院明确提出了“三个坚持”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构建了高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师资队伍有别于普通高校,更注重教师的“技术应用”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培养面向和“高技能”的人才类型,决定了职业道德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全面纳入专业教育。既要把立德作为树人的前提,更要把立德作为树人的方法与过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升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前提就是要满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符合国家教育部对中职、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要求。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语文课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任,然而其定位却很不清晰,因而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就课程、教材、教学、成绩评价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从而实现预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培养目标变迁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嘉 《教育导刊》2009,(2):61-6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科专业性向社会职业性转变,使得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从传统的以学科导向的三段式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实践导向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培养目标从“技术应用人才”向“高技能人才”转换,使得高职课程的教学过程加强了实战训练的环节。总体上,近3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从模糊向清晰转化,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性和高技能这一层面,端正了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岗位、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公路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主要研究如何进行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精品课程《概率论》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强化基础、重在素质、突出实践、面向创新.积极探索和构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富有创新潜质的、具备团队精神的、善于学习实践的高素质人才.该目标既体现了历时多年课程建设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又凝练了“基础”、“素质”、“实践”和“创新”4个关键要素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与辩证关系,保证了基础为本,素质为魂,实践为用,创新为能.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以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这一目标有利高职教育的方向定位。在质量问题上,围绕培养目标行事,就有了方向和“准星”。同时,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即应用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标准作为高职教育自身的质量定位,为社会培养急需应用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余斌  张建 《教育与职业》2008,(15):25-2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素质与职业技能两方面。文章试图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探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路径,包括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素质教育等,这对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及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