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锦平 《小学生》2010,(10):26-2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本身要求教师应当是快乐的,如果因我们教师的不快乐而使学生带着苦闷、带着悲观走上社会,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失职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生活的本身。  相似文献   

2.
管建刚 《教师》2013,(10):1-1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试论数学课的快乐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 fun”,这种快乐不是舞台上的.也不是教师示范后做出来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因此快乐的数学就是一种用愉快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活学生情思的教育.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的学习由于其特有的抽象而尤为明显.笔者就如何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播种快乐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而真正的快乐不是物质财产的富足,不是地位名利的高远,而是心理上的一种充实和满足,它源于人的健康心理。学校教育着眼于学生未来,关注着学生的一生,理所当然地要在传承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播种快乐——不断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学生的一生拥有永久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做”教育。因为他追求的是一种真心和真情的投入,而不是一种功利的敷衍和奢求;他注重的是对教育内涵的诠释和用自己的智慧践行,而不是止于口头或形式上的夸张;他向往的是让学生和教师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而不是让别人知道他干了多少,吃了多少辛苦……  相似文献   

6.
我坚信,理想的学校不是书斋或学府,而是教师和学生快乐的生活园地;教育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而是教师和学生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作为校长,责任权限决定了我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快乐教育一直是教育当中提倡的教育方式,学生、教师在学、教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而不是传统的教育给人一种压迫感。体育教育更应该体现这种教育理念,本文从快乐教育的基本含义入手,结合初中体育课程的特点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快乐体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创建“快乐中队”决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图新鲜、“换频道”,而是少先队集体建设的永恒主题和价值目标。21世纪初,上海市少先队开始了“‘创建快乐中队’的新历程,这是快乐教育的新趋势”,“‘快乐的集体’——一个快乐教育的新概念,它开辟了快乐与快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内化不是他律,也不是强逼,而是自觉地接受,是自愿的享受。有人说金字塔不是奴隶所建,而是一群快乐的自由人的杰作。一所学校的高速发展就是教育的“金字塔”,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快乐工作的教师。以愉快心情工作的教师,必须是有着高尚师德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作用,让职工养成快乐工作的习惯,笔者以为,一是晓之以理,二是因势利导,三是创造环境。晓之以理就是要以工会教育职能这个平台。给职工宣传好工作和快乐的关系,让职工清楚的了解并不是只有在工作之外才能找到快乐。  相似文献   

11.
快乐观的教育是我国当前道德教育中容易忽视又十分重要的教育,它是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快乐说不是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们既不提倡“禁欲主义”、“苦行主义”,也不提倡“享乐主义”、“纵欲主义”。我们提倡一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乐观,并对学生进行“选择、享受快乐、创造快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喜欢这句话,并相信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课堂不是为教材而上,也不是为考试而上,而是为了学生心灵舒展,个性张扬,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来到杭一小学已超过十年,在几千个日日夜夜之后,学校的诗歌、诗集、诗情、  相似文献   

13.
宋旋 《内蒙古教育》2009,(14):18-19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既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劳动不是必然具有教育作用,真正的劳动教育总是与学生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这种快乐之所以产生,主要来源于劳动的创造性。“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乐趣“是任何其他欢乐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快乐没有美的感觉是不可思议的,不过这里的美并不只在于孩子有所获,而首先在于他在创造”。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当然这个“快乐”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成人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快乐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思想和“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的乐学精神。这种快乐不是由舞台上的演出、或是老师的单口相声引发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真情表露。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马卡连柯也曾指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米卢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给中国足球放飞了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6.
1.处理好轻负担、高质量的关系。要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让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教育质量扎扎实实地搞上去,这就是快乐教育的质量观。 2.处理好实施快乐教育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实施快乐教育既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让学生玩玩乐乐放任自流,而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教育》2006,(3):23-23
众所周知,黄冈是个出状元的地方。我从未否认他们的教育“成绩”,但在我看来:黄冈其实是个悲哀!一、没有快乐的童年我是一个正在学校读书的高中学生!我不是黄冈人,也不是黄冈的学生,但学生的身份让我知道学生的感受。别以为他们在答对题后的笑是快乐的笑,那不过是一种如释重负的高兴。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无忧无虑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时的心情。但生在黄冈的学生就没有那个福分了。他们成天被如山如海的试题所包围着,根本不知道尽头在何方……或许,他们也有“快乐”,但我想那一定是在体育课上或者是梦里……这一切,只因为他们生在黄冈,生在…  相似文献   

18.
功利教育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也让孩子远离了自然,教育具有功利性,但功利性不是目的,培养孩子健康身心、终身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基于此,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推行主体教育、摆脱功利教育,实践审美教育,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美好童年。  相似文献   

19.
管建刚 《师道》2003,(11):43
“好无聊!”“好痛苦!”“死了算了!”“生活好黑暗!”“生活里没有快乐,我想过自杀,可自杀太痛苦,最好别人把我杀了。”我惊讶不已。花季少年应该是银铃般的笑声,灿烂生命应该荡漾着阳光般的微笑。是什么让生命的花朵失去亮丽的色彩?是什么让灿烂的心灵布满阴翳的愁云?我沉思着。思想的光芒掠过现实的场景,我发现,教育遗忘了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名字叫:快乐。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  相似文献   

20.
正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也就是"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这种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当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说的"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亦是如此。"寓教于乐"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它不是说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是用某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