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8,(22):F0003-F0003
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盘龙区各校按照省、市要求,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保证学时,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突出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的山东省高密市,市直学校、乡镇两中心校已全部联网。去年开始,该市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列入高中招生和中考必考科目。该市还实施了“网络改变教育”计划,城  相似文献   

3.
读了《我把女儿推向失败》(《扬子晚报》2003年11月6日“教育话题”)一文,我被文中那位母亲发自肺腑的悔恨深深地打动了。尤其是她在把女儿推向失败的同时,极其无奈极其痛苦地承认也把自己推向了失败,这个“近乎无事的悲剧”(鲁迅语),震撼人心,促人深思。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即整个中国的教育还在不断地制造着失败者,不断地上演这种悲剧。所以我们应该问一问了:这仅仅是个案吗?没有其普遍性吗?它与我们的整个教育无关吗?与我们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普遍心态无关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分析一下,田女士女儿的学业(岂仅仅是学业?…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陕西省开设《人口教育》课最早的试点学校之一。因为勉县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学校在10年前便正式开设了人口教育课。现谈谈我们10年来,教好这门课的一些做法: 一、摆正人口教育课在教学中的位置。开设人口教育课是一个创举,为了解除教帅、家长的疑虑,唤起全体师生的参与意识,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统一认识,扫清思想障碍,把人口教育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保证课时,列为必修课。在高一讲授不少于20课时。 在教学内容上,以国家教委统编课本为主,结合县  相似文献   

5.
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长维生素四肢发达,头脑必然简单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一般中国大众对搞体育的人的形象概括。应该说,这可能是中国体育文化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最大的误区之一。和几十年前相比,中国青少年中的“文弱之风”是一代“胜似”一代。让人不得不深思。现代教育把体育当成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王文湛副总督学在全国影视教育会议上指出,影视文化教育要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具有较高的影视文化素养是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素质,学校应当从现在开始为开设这门新的教育学科,做好准备。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方面的教学素质,就难以达到充分发挥影视文...  相似文献   

7.
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盘龙区各校按照省、市要求,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保证学时,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突出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教育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指导家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完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先后指出:“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为了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学校要把这件事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二是各级教育部门要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是上帝不是魔鬼联合国早已将教育列入第三产业,我国教育产业化已从理论探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作为一个产业,学生自然是服务对象,校长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引入学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想如果学校少了学生,甚至没了学生,还是学校吗?也许有校长会沾沾自喜,我们是名牌学校,我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招不到“乘龙快婿”,须知“长江后浪推前浪”,教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校长不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学生当作洪水猛兽般的魔鬼,进行所谓的军事化训练、封闭式管理,怎能唤起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呢?得不到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今年9月份开始,安徽师范大学将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环保教育必修课,这是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将环保列为必修课向本科生开设。学校先期准备开设环境与人类社会、环保与可持  相似文献   

12.
对性教育进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性认识的逐渐深入,一些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中小学内部,这个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早恋”、早孕和青少年性犯罪率直线上升;“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在某些学校已很普遍……面对这些校园里本不该发生却又有发展势头的现象,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和《生理卫生》课已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更何况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学校应该尽快开设‘性教育’课。”“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已刻不容缓。”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明确指出:“要在孩子首次来月经…  相似文献   

13.
王斌 《考试周刊》2007,(18):97-98
“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指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开设多种课程类型,从而提高青少年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德育实效,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换标题某报的一则新闻,说要加强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教育,老师不能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这篇稿子的标题是“加强对青少年善恶美丑的教育”。仔细一看好像有点问题呀,“善”和“美”值得教育,难道“恶”和“丑”也需要教给学生?你能为它改一个准确的标题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纲要》指明了对青少年教育的方向和途径,那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怎样才能形成“密切结合”的局面呢?我们觉得学校在“三结合”教育中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感恩课”,有的学校还把“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手册,现阶段学校在实践中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可谓是林林总总、多姿多彩。然而,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运动型思维”的桎梏?如何才能把感恩教育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培育他们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感恩”内涵的理解——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尤其需要逆向地考量一下“感恩”这一具有永久意义的教育命题。首先,孩子应该成为成人世界感恩的一个焦点孩子的幼弱是由人的生理阶段决定的,并…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与管理》在 2 0 0 1年第 1期刊登了题为《封闭式教学管理———一个变异的“世外桃源”》的文章。笔者对该文中的观点不敢苟同 ,心中尚有一些疑惑 ,欲陈说己见并请教于方家 (为简便计 ,称尹先生所撰文为《封》文 )。疑问一 :封闭式教学管理果真是管理者认识错位了吗 ?尹先生一开始就搬出陶行知的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来指责学校不必用“封闭”来管理学校 ,这未免偏激。试问尹先生 ,生活能代替教育、社会就等同于学校吗 ?果真这样 ,还把学生集中在学校里干什么 ?不如让学生呆在家里或社会上成才 ,何劳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8.
把劳动课作为全日制小学的必修课,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小学劳动课起步于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教委课程设置要求,绝大多数学校已把劳动课列入课表。小学劳动课在北京市的开设是逐步的,经历了由区到市的发展过程。1986年,丰台区首先引进外地教材,结合本区情况,自编了北京市第一套区级劳动教材。随后海淀区、朝阳区也相继编写了自己的教材。到1990年前后,北京市城近郊部分区县,或借用,或自编了数套教材、教案和提纲,为北京市小学全部开设劳动课准备了条件,把北京市小学劳动教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丰台区的看丹小学,  相似文献   

19.
巨人学校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I0004-I0007
1994年崛起于中关村的北京巨人学校,以“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为宗旨,多方开设语数英、物化生、文体科技、冬夏令营,琴、棋、书、画一应俱全,力建教育百货大楼,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被誉为“青少年特长基地”、“没有围墙的学校”、“青少年校外文体学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把劳动课程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劳技课缘何难以姓“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